2023年重陽節在幾月幾號
2023年重陽節在幾月幾號
2023年重陽節是10月23號,星期一,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最開始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重陽節起源
重陽節擁有久遠的歷史源頭,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而且它與很多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都息息相關,比如說歷法、祭祀文化及天象、上古原始信仰等等。要說到最早的文字記載,那便是《呂氏春秋》,這里面明確指出人們會在九月舉行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當然重陽節這個節日名稱的由來,最早是在三國時代,那個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過重陽節了,只不過不像現如今這樣隆重。一直到了鼎盛的唐朝,重陽節才被統治者正式確立為國家法定節日。
九九重陽節吃什么
1、飲菊花酒
古代的菊花酒十分講究,人們會在頭一年重陽節時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
在農歷的九月初九,人們采下剛開的甘菊和新鮮竹葉,摻在釀酒用的糯米里,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人們認為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2、羊肉面
重陽節吃羊肉面主要是討一個好兆頭,“羊”與“陽”諧音,應了重陽之典。
重陽節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3、重陽糕
重陽節有登高的傳統,登高以避災,取的是“糕”與“高”諧音,所以重陽節吃重陽糕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
重陽吃重陽糕始于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
重陽節傳統習俗活動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皶袂铩笔且环N典型的農俗現象,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放紙鳶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鳶,線愛長”。紙鳶就是我們所說的風箏,廣東、福建等地一直保留著重陽放風箏的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征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3.登高
(1)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4.吃重陽糕
(1)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2)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5.祭祖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這一天,廣東人稱“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
6.賞菊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7.飲菊花酒
(1)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并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2)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后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
8.佩茱萸
(1)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2)《本草綱目》說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而古人則認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9.吃羊肉面
重陽節要吃羊肉面?!把颉迸c“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10.歸寧父母
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都會準備名酒和糕點,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這便是“歸寧父母”。
重陽節天氣冷嗎
重陽節的時候天氣轉涼,早晚寒意增加,晝夜溫差慢慢加大。
重陽節是農歷的九月初九,這個時候差不多快到深秋了。如果是我國北方的話,寒意會很明顯,有的地方會進入初冬,但南方的話還是比較暖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