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及文化
重陽節的來歷及文化
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源于上古時期的天象崇拜,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當時民間就有祭祖、登高和賞菊等習俗。
在中國古代,古人把天地萬物分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代表光明。在《易筋》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月兩九重逢,兩陽重疊,故稱重陽。
九,在民俗文化觀念中,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寓意長長久久、福壽永遠,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無限祝福。重陽節,能夠流傳發揚至今,與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
偉大領袖__在革命戰爭年代的一首《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詩人通過重陽抒懷,表達了對革命戰爭的無限贊美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極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氣,氣勢恢宏,振奮人心。
重陽節簡介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F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p>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崩畎椎摹毒旁率占词隆罚骸白蛉盏歉吡T,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敝仃柟澲饕澦谆顒邮堑歉摺①p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來歷是戰國時期,出自《呂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紀》。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重陽節各大詩人所寫的登高詩也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等等。重陽節在古代很多詩人都為之吟誦。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的第一句就直抒胸臆,表達出了在異鄉的游子懷鄉思人的情懷。九月九日重陽節就是家人朋友相聚在一起的節日。每逢重陽節就會格外的思念自己的親人朋友。在古代,重陽節的節日儀式很濃厚的,它是在唐代才被正式定位民間節日的,之后歷代延續到至今。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1989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前后,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比如召開座談會、老人宴、銀發旅、搞體檢、贈禮品、幫勞動等等,豐富多彩。多數地方還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各地吃什么
1.品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也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案狻迸c“高”諧音,寓義生活水平步步升高、吉祥如意。人們常常在這個節日給老年人制作重陽糕,以示尊老敬老。
重陽糕沒有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如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
2.吃羊肉
俗話說,吃羊肉、喝羊湯,吃完身體好健康。重陽節吃羊肉,“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且秋冬吃羊肉,此時味道鮮美肥嫩,且能補身防寒。
3.長壽面
重陽要吃長壽面,因面條外形綿長,便被人們賦予了延年益壽的美好意味。重陽節,給家中長輩吃一碗面,寓意老人們能壽高九九。
在北方,有重陽節吃羊肉面的傳統。
4.吃糍粑
重陽節,在西南等地區,打糍粑、吃吃糍粑也是一種習俗。
糍粑,一種糯米制成的傳統小吃,圓形的糍粑有著團圓、圓滿的寓意。
5.吃蟹
“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重陽節前后,正是螃蟹膏滿黃肥之時,因此重陽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蒸蟹的時候,將螃蟹綁好放入鍋中,如此蒸出的螃蟹外形更完整; 蒸蟹的時候,腹部朝上可以避免蟹黃流失。
吃蟹的時候,再配上一盅黃酒,可以中和蟹的寒性。
6.飲菊花酒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重陽飲菊花茶、喝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