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7篇

| 思恩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1)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于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 送貨上門 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干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后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2)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12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 合資 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伙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ceo(首席執行官),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 難得 ,是因為直到_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后,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占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占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占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

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

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占大股。

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于搭檔之間的 合理組合 。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 搭檔級人物 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并在成功開拓局面后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于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3)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板是絕對不敢濫用的。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 周大福 金鋪正好缺可靠的伙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鄭裕彤從雜役干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準備停當后,他再和姍姍來遲的大伙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個心眼想著不辜負老板的 不棄之恩 ,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 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勞和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此后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于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為黃金珠寶而生,他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并癡迷似的鉆進了行當。

后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莊做過伙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于是兩家 指腹為婚 約定了親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到 周大福 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 郎婿 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 周大福分行 。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于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鄭裕彤并不滿足,他清醒地認為: 在商場上 守業 就等于 敗業 ,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 。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 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 ,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當時在香港,金鋪比比皆是,競爭十分激烈。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為九九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開創了金飾制造的新工藝,同時也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此項壯舉為 周大福 今后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幾年, 周大福 分行便已增至11家。

當鄭裕彤將 周大福 推上一個新臺階后,他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把目光轉向鉆石業

鄭裕彤具有極強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在香港,鄭裕彤享有 珠寶大王 的美稱,而這還不僅僅指他的金飾,更有后來使他進入世界珠寶之林的鉆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 戴比爾斯 牌照,方可批購鉆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一些業內人士稱: 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鉆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

鄭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卻,他絞盡腦汁,頓生主意,他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 戴比爾斯 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順利擁有 戴比爾斯 牌照,并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鉆石進口商,每年的鉆石入口量約占全港的30%。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4)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云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云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云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藥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云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海博翻譯社給馬云最大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

網站的建立緣于馬云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云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絡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創業開始,馬云仍然沒有什么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家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于一家網絡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絡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對于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于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云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后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云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云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8年過去了。_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云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5)

清華IT男賈冉辭去高薪工作,創設果酷網。如今,他已憑借上千萬的年銷售額,成為國內最大的“鮮切水果王”。這位“80后”是怎樣“切”出財富人生的?

不當淘寶金領, 清華碩士辭職賣水果

賈冉1983年出生,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后,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系讀研究生。碩士畢業后,賈冉先后進入BEA、IBM和淘寶公司做軟件工程師。

在淘寶公司工作期間,賈冉每天對著電腦不停地忙碌,早上帶到公司的蘋果,往往又在晚上原封不動地帶回了家。而這在同事中也是常見的事兒。賈冉的不少同事選擇中午跑去距離公司5分鐘路程的星巴克,買上一杯不到10塊水果切片的“水果杯”。這觸發了賈冉的“生意直覺”:如果把洗好、切好的水果送到注重健康的白領上班族面前,一定會大受歡迎!

通過一番市場調查,賈冉發現國內還沒有人做“鮮果切”生意,市場空間很大!,美國一家名為Ready Pac的鮮果切公司創造了7億美金的銷售奇跡,成為該領域的一個標桿。

發現商機后,賈冉毅然辭掉了工作。當時他在淘寶的年薪是30萬元,公司還給他分了不少期權股票,辭職意味著他放棄了這誘人的一切。父母和朋友聽說此事后非常驚愕,堅決反對。賈冉不得不請出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輪番請自己的父母吃飯,給他們講做“鮮果切”生意的可行性,兩位老人這才漸漸放下懸著的心。

6月,賈冉拿出10萬元積蓄,與兩名合伙人一起成立了果酷網——一家專門做“鮮果切”定制和配送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

7月,在北京市朝陽區一棟6層居民樓里,全國第一家專賣“鮮果切”的公司開張了。

“攻占”百度總部, 生意起死回生

把水果洗干凈切了賣,這個看似毫無技術含量的生意,真正做起來卻并不簡單。網站頁面不好看,賈冉與合伙人每天編程到凌晨兩三點;宣傳不到位,他們天天頂著烈日在地鐵口散發傳單,訪問量卻總上不去;庫房、加工車間都在位于頂層的公寓里,每天得爬十幾趟樓梯,把討價還價批回來的五六百斤水果,一箱箱地扛上去……然后搬到加工間切割、包裝,最后再配送到客戶手中。

雖然團隊付出了很多的辛勞和努力,公司卻依舊入不敷出。由于果酷網最初走的是面對個人消費者的路線,訂貨數量很少,而配送費用卻很高。比如一個人在網上訂20元錢的水果,配送費用就要10元。開業前幾個月,公司每天的平均支出是1500元,而收入僅為1000元。

不到半年時間,賈冉當初的10萬元投資就虧損一空。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剛開始水果加工車間的條件不好、設備簡陋,初,工商局和衛生局的人聯合執法時,突然把賈冉公司所有的設備和辦公用品查抄了,連一臺電腦都沒剩。冷靜之后,他想通了:“做食品行業,最關鍵的是保證食品的安全和衛生,清潔的生產環境和標準的裝配環節,是最基本的要求?!辟Z冉在第一時間改造了生產加工車間,在辦齊了所有營業和衛生許可證之后,公司才重新運營。

但個人客戶口味“眾口難調”、品牌沒有說服力、物流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經營難題,即將把賈冉的公司逼向倒閉的邊緣。怎么辦呢?

203月的一天,他無意間走進北京一家汽車4S店,店內等候區桌子上擺放著一盒五顏六色的糖果?!凹热粫锰枪写腿?,那也不會拒絕水果,不少企業的員工午餐里就少不了水果,與其吃一個整梨,大家更樂意吃水果拼盤?!辟Z冉靈感乍現。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嘗試后,這家4S店最終成為賈冉的第一個大客戶,每天向果酷網定制100份果盒。僅此一單生意的利潤,就足夠維持他公司的日常開銷了!成功簽下第一家公司客戶后,賈冉幾經思索,決定把公司業務從個人客戶轉向企業客戶。帶著自己的“鮮果切”果盒,他和團隊成員開始在北京各大商圈廣泛撒網,每一家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服務機構都是他們的目標,主要尋找那些重視員工福利的企業。

帶上一整袋的“鮮果切”,他一趟趟走進百度大樓推銷自己的產品,通過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年4月,他終于從百度采購部門一位負責人的手里,拿下了針對互聯網企業的第一份大訂單!

就這樣,在開張8個月后,賈冉的現實版“水果忍者”生意終于扭虧為盈,每月竟有了六七萬元的利潤。

年銷1000萬, 小水果“切”出大夢想

在圈子里有了口碑后,銷售“窗口”慢慢打開,騰訊、優酷、搜狐,一家家大名鼎鼎的企業,逐漸進入了賈冉的客戶名單。可隨著銷量大增,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企業客戶通常將價格壓得很低,一盒5塊錢的水果切塊,只能賺上四五毛錢。這樣一來,如何減少水果損耗的問題,擺在了賈冉面前。

不像其他商品,水果對保質期有著嚴格的要求,隔夜的草莓、葡萄要被處理掉;每一箱橘子里發現兩個爛的,就意味著從一天兩噸的橘子中要扔掉幾大箱爛橘子。

賈冉通過考察美國“前輩企業”Ready Pac,查找相關的資料文獻等,總結出一套技術規范,比如刀子多長時間消一次毒,整個流程是怎樣的,果塊要先浸泡再晾干……

重視數據收集的互聯網“老本行”,也幫了賈冉的大忙。在他的工作電腦里,有一個龐大的數據文件,里面記錄著果酷網創建以來,每一筆生意、每一盒水果的價格、每一次客戶反饋。

在數據庫的基礎上,一次次編碼、一次次改程序,前后經過一年時間的反復調試,賈冉在網站上線了自己研發的后臺管理系統。如今,從客戶下單到搭配水果、訂單生成,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6個小時內便可將產品送到顧客桌上。

“我們是先拿訂單,再去批水果、加工、出貨?!辟Z冉說。除了加工過程中的必要程序外,他的食品加工廠實現了水果的“零損耗”。

資金短缺,是創業者遇到的普遍難題。,為了讓自己的“鮮果切”企業上規模,賈冉四處尋找投資人,先后接觸幾十家投資公司未果之后,另一扇幸運的大門為他打開了,

205月,一位在電視臺做編導的朋友跟他說,電視臺有一檔投資創業節目,問他愿不愿意參加。賈冉覺得這是個好機會。節目現場,經過幾輪的提問之后,他的現實版“水果忍者”項目獲得了評委的認可,賈冉和投資人簽訂了150萬元的投資意向書。

成功融資后,公司購置了先進的切割和保鮮設備,并吸引了一批人才加入,從此果酷網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企業客戶量從幾十家迅速擴展到200多家。年,賈冉公司的銷售額高達1000多萬元,實現純利潤170萬元。

靠創意起家的生意,經常會面臨著被抄襲的風險,尤其是像果酷網這樣看起來幾乎沒有技術門檻的公司。對此,賈冉顯得頗為淡定:“‘鮮果切’一開始是沒有技術含量,不過到了一天銷售1萬份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果酷網做了3年,積累了不少行業經驗?!?/p>

以頗具特色的電腦自動配餐為例,果酷網每天送出的萬份果盒產品并非由人工搭配而成,而是系統根據以往的數據,得出在這個時節什么水果最便宜、什么水果的口感最好,從而能夠以較低成本達到最好的觀感和口感要求。

此外,果酷網還研發了一種3分格的果盒,避免水果之間由于接觸和碰撞而產生串味和細菌滋生等問題,并獲得了包裝專利,這也是標準化生產的一部分。企業還可以直接通過網站對接系統,進行下單、支付、訂單更改、對賬等環節,剔除了繁復的人工溝通環節。

不過,賈冉最看重的是果酷網的品牌和定位:“我們不是賣水果的,而是做企業服務、員工福利的?!睙o論是在說服客戶時,還是在激勵員工時,他都抱著這樣的理念。如今,他們每月有20噸果盒被送往奔馳、寶馬的4S店,騰訊、新浪、百度等公司的辦公大樓。,果酷網至少將創收300萬元!

下一步,賈冉還要打開上海、廣州、深圳的銷售市場,完全占領一線城市,之后讓“鮮果切”在全國遍地開花?!?年之內,我們要把公司做成上市企業!”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這位清華IT男顯得信心百倍。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6)

上海市淮海中路金鐘大廈31層味千拉面中國總部的一間窄小的辦公室內,站滿了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士。

他們正圍著房間正中央桌上擺放的兩大碗熱氣騰騰的湯面和幾個空碗,熱烈地交談著。

“我們開始吧?!彪S著角落上一位戴著銀框眼鏡,卷發披肩的中年女士提議,服務員開始將每個空碗里盛上面條,大家也紛紛端起品嘗,頓時,辦公室里響起了一陣碗筷碰擊聲和人們吃拉面時會發出的特殊聲音。

這位中年女子叫潘慰,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主席兼行政總裁。這群吃面條的人,便是味千中國的高層們。這道品嘗面條的工序,叫做試吃,對于半年更換一次菜單,每年菜品更新率高達40%的味千拉面來說,是每月都要頻繁進行的工作。而老總們手中的這碗湯面,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在你家樓下味千拉面的新產品菜單上。

“你們覺得哪碗味道好?”潘慰一邊咂著口中的湯,一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倒是覺得第二碗味道好,第一碗只是喝進去覺得香,但是過去就過去了;第二碗的香味更醇厚,吃完了還留在喉嚨間。不僅年輕人喜歡,老年人也可能更喜歡這種有內涵的。”

十年快速擴張

具有內涵的快餐拉面,這是潘慰一直追求的味千拉面品質。味千拉面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健康食品。盡管味千拉面主要菜品是中國傳統的面食,但按照潘慰的說法,味千拉面并不完全屬于中餐,而是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傳統餐飲之間的“快速休閑餐廳”。對于中西餐的差別,潘慰有句著名的論斷:“西式快餐是飯在等你,中式是你在等飯。”而味千拉面則巧妙地結合了中餐的口味、營養和西餐的快速。

前,味千拉面在深圳開出內地第一家連鎖店時,就在工業區擴建了一個食品加工廠,稱為中心廚房。之后珠三角地區所有味千連鎖店的產品,都來自于這個中心廚房。,公司又在上海興建了一家中心廚房,負責為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門店提供產品。目前,味千拉面全國167家門店的骨湯原汁、面條、原料,都采取統一生產、統一采購,門店的后廚只需進行最后的簡單再加工工序。

在味千拉面上?;春B返暄b有透明玻璃的后廚,工業化的煮面過程猶如一條生產線:成包拉面從中心廚房運來,每包一碗。每口大鍋里有6個笊籬,拉面放進去后定時,時間一到,笊籬自動浮出水面。廚師把面倒入碗中,盛上用統一配送的原湯勾兌的骨湯,熟練撒上完全按比例調配的配菜。一碗味千拉面上桌,短到只用3分鐘。

所以,潘慰自豪地說:“我們全國所有門店的100個菜品中,每一碗面條,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是一模一樣?!?/p>

憑借特別的市場定位和標準的工業化生產,在經歷創業之初每年7至8家店的穩步發展后,從起,味千拉面進入高速擴張階段,每年以20到30家的數量開出新門店。不知不覺間,味千拉面如雨后春筍般悄悄地在各大城市出現。

192倍超額認購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潘慰開始考慮上市融資以圖發展。當時,很多風險投資都從科技、媒體、電信等行業抽離,將目標投向盈利豐厚且增長迅速的餐飲業,味千拉面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風投注意。但是,潘慰謝絕了所有風投。

“我們不缺錢,為什么要風投來稀釋股份?而且一兩億元的融資也不是很多?!闭f這話時,潘慰語氣頗為自信:從發展初始,味千拉面的現金流就比較充裕。

20伊始,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憑借一己之力,展開登陸港股的進程。受惠當前國際資本對中國消費概念的追捧,味千在推介過程中,獲得192倍超額認購,融資2.5億美元。國際發售部分,也獲得大投行熱捧。

關于推介,潘慰有一個故事。三年前,美國某投行基金經理來到上海,碰巧看見南京路上一家味千拉面門口排著長隊。這位基金經理又來到上海,結果在同一家味千拉面店前看到同樣場景。這使他認識到味千的投資價值。不久他聽說味千在香港推介的消息。最終,該投行成為認購味千股份的幾個大基金之一。

3月30日,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交易,成為內地第一家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的連鎖餐飲企業,打破餐飲業不易上市的僵局。

年9月5日,潘慰在香港交出味千上市后的首份中報:今年上半年,味千營業額達人民幣3.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6%。凈利潤達1.07億元,同比大漲91%,每股盈利為0.1217元。

談到上市愿景,潘慰說:“我們需要通過上市認定公司價值,也為味千走向國際餐飲品牌鋪路。”

特許加盟開放在即

創業至今,味千拉面店面一直分為標準店、經濟店和旗艦店三種,三種形式都是直營店模式。這種做法讓外界非常費解,對連鎖企業而言,開放加盟權可以迅速擴大規模,增加品牌影響力、減少經營風險。

“加盟店太難控制了,我們擔心一家店沒做好就砸了招牌?!迸宋拷忉屪约寒敵醯膿鷳n。但她同時也知道,一旦上市,味千將面臨超常規發展,開放加盟權勢在必行。

為此,味千經過謹慎調研,與一家日本公司合作開發出加盟管理系統,以保證加盟店質量。之后,味千“將改變過去直營為主、在現有基礎上發展特許經營”內容首次在招股說明書上披露。消息一出,潘慰手機快被打爆了。

盡管特許加盟開放在即,但味千遲遲沒有對外公布加盟條件。經過審慎制定,在中報發布會上,味千才宣布:目前味千仍不接受個人代理的加盟要求,加盟者必須是在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達到600萬元的企業。同時味千推行區域性加盟,即加盟者必須有足夠實力承擔整個地區的經營管理。這種加盟方式在業內尚屬嘗試。

勵志的名人創業故事(篇7)

美國某城30英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塊不毛之地,地皮的主人見地皮擱在那里沒用,就把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新主人靈機一動,跑到當地政府部門說:我有一塊地皮,我愿意無償捐獻給政府,但我是一個教育救國論者,因此這塊地皮只能建一所大學。政府如獲至寶,當即就同意了。

于是,他把地皮的2/3捐給了政府。不久,一所頗具規模的大學就矗立在了這塊不毛之地上。聰明的地皮主人就在剩下的1/3的土地上修建了學生公寓、餐廳、商場、酒吧、影劇院等等,形成了大學門前的商業一條街。沒多久,地皮的損失就從商業街的贏利中賺了回來。

經典名人創業勵志故事:買我的馬戲票免費贈包花生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的時候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在馬戲場內叫賣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戲的人不多,買東西吃的人則更少,尤其是飲料,很少有人問津。

有一天,哈利突發奇想:向每一位買票的觀眾贈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觀眾。但是老板堅決不同意他這個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做擔保,請求老板讓他一試,并承諾說,如果賠錢就從他的工資里面扣:如果贏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這才勉強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馬戲團的演出場地外就多了一個義務宣傳員:“來看馬戲嘍!買一張票免費贈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聲中,觀眾比往常多了幾倍。

觀眾進場后,哈利就開始叫賣起飲料來,而絕大多數觀眾在吃完花生之后覺得口渴都會買上一瓶飲料。這樣一場馬戲下來,營業額比平常增加了十幾倍。其實,哈利在炒花生的時候加了少量的鹽,這樣花生更好吃了,而觀眾越吃越口渴,飲料的生意自然就越來越好了。

53612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