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

| 思恩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1)

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 achievement(ja)組織的 高中學生創業嘗試 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愿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并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并不需要。最后,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

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 of 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于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 company of the year (年度最杰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獲,而且是收獲一種 我可以成功的 信念。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2)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眾不同??勺钍軞g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僅此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一直對他烹制的炸雞贊賞有加??墒橇钏f萬沒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制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愿意購買他的配方,并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一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后,才有人終于同意采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后他的連鎖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樹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話說: 神槍手是一槍一槍打出來的! 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認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兩者都是阻礙大多數人勇于改變的關鍵原因。如果你能夠緊緊抓住自己的目標不放并堅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會超過大多數人。記住,是你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達到一個目標,就一定會有辦法取得成功。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3)

比爾 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導者。在_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于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里,他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的興趣并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 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 mits alt 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于樂趣。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4)

當你在困難面前停滯不前的時候,別人卻實現了夢想,這不是因為他有很多本錢,而是因為他知道,機會永遠靠自己創造,只要有足夠的智慧,即使只有一塊沒用的石頭,也能煮出一鍋鮮美的湯。

阿龍原來在學校做老師,由于收人不高,他就辭職后創辦了一家文化策劃公司。因為阿龍沒有過硬的人際關系背景,一開始的時候公司業務很少,他一心想要增加公司的知名度,把公司宣傳出去??墒潜惧X少,做不起廣告,怎么辦呢?一直在發愁的阿龍,有一天無意中在出租車上聽到本地一家調頻廣播電臺的一檔點歌節目很受歡迎,他就突然產生了靈感。一回公司,他就策劃了一份方案,分派給全公司的員工去實施。

從第二天開始,這家電臺的點歌節目里就不斷地接到類似這樣的電話:“喂,你好!我是_策劃公司的,我的電話是____,我想為我們公司全體同仁點一首歌,祝他們……”每一次打電話的人不一樣,但開場白一樣,送歌的對象不同,理由不同,有的是為同事表達生日祝福,有的是向同事表示某種祝愿,有的是為客戶點歌,有的是為朋友點歌。這樣隔三岔五的,聽眾總能聽到他公司的名字。連主持人最后都發現他們是在做免費的廣告,啼笑皆非又無可奈何,而他們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

除了裝作點歌,阿龍又盯上了各種求醫問藥的節目,佯裝患病,打電話到節目里咨詢,又把公司的牌子亮了出來。甚至因為經常要請客戶到歌舞廳、夜總會等地方去玩,他也總會在點歌時,抓住兩首歌曲的間斷時間說一段開場白,報一下公司名號,又給公司做了宣傳。

在阿龍的策劃下,公司全體員工都具備了隨時隨地給公司做廣告的意識。于是,阿龍沒有花一分的廣告費,卻讓自己的公司“名聲”越來越大,人們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深深記住了他公司的名字。于是客戶也就紛至沓來,阿龍就這樣成功了。

阿龍的成功經驗,令人感慨萬千。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想創大事業卻沒有本錢,于是總是安于現狀,不敢去開拓未來。但他們卻沒有轉換思維方式,想一下,成功并不是樹上的桃子,總是安安靜靜地等著你來摘,而是需要你自己創造,并要懂得利用一切機會,就像花朵,要懂得借助風的媒介,才能“雌雄”合一,結出果實。

聰明人就是這樣,哪怕身處絕境,也能找到希望。有這樣一個古老的西方故事:一個流浪漢因為饑餓難耐,就想了個主意,敲開了富人的門,對富人說:“我帶了一塊石頭,想借一下你的鍋來煮石頭湯喝?!备蝗撕芗{悶,石頭能煮湯喝嗎?好奇之下,他開門讓流浪漢進了家門,借了一口鍋給他,流浪漢馬上把石頭放人鍋中。煮湯得有水啊,富人就給了他一些水。流浪漢又說:“要是有點鹽和調料就更好喝了。”富人又給了他鹽和調料。流浪漢說:“真香,要是再有點胡蘿卜和番茄就更好了?!薄ひ?富人又都給了他。

于是,流浪漢憑著一塊實際上沒有任何用處的石頭,卻喝上了一頓有滋有味的湯。

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也許你和別人都一樣,曾有遠大的目標和偉大的理想。而當你在困難面前停滯不前的時候,別人卻實現了夢想,這不是因為他有很多本錢,而是因為他知道,機會永遠靠自己創造,只要有足夠的智慧,即使只有一塊沒用的石頭,也能煮出一鍋鮮美的湯。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5)

楊開漢成功了,他的成功在于他知道,一張網,除了用它捕魚,還可以用它來做網袋裝東西;一把傘,除了用它遮陽檔雨,還可以用它做廣告。

所謂物盡其用,發揮到極限,就一定能夠比別人更有優勢。

曾經做過老師的楊開漢把自己創業的目光放到了制傘業上,因為自己原來在一家傘廠做過管理,對于制傘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只是自己手頭沒有多少啟動資金,于是楊開漢跑回老家和自己的父親商量,問父親同不同意拿些家里的錢出來,幫助自己辦企業。誰知道父親連楊開漢的話都還沒有聽完,就冷冷地對楊開漢說:“我就是把錢丟到水里聽個響,我也不會拿錢給你辦企業?!睏铋_漢這才明白,父親對于自己當年放棄教師的職業還耿耿于懷,到現在還不肯原諒自己。

沒有辦法,楊開漢只得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就這樣好不容易借來了啟動資金,并且生產出第一批漂亮的雨傘,可是卻沒有一個客戶愿意代銷楊開漢提供的雨桑這些客戶對楊開漢說:“我們還以為你能生產出什么更奇特的傘,這樣我們給你代銷也可以說得過去,現在你生產的傘和你原來的傘廠生產的一樣,我們又有什么必要丟掉原來的老關系來和你做生意呢?”楊開漢這時才知道那些酒席上的話是靠不住的,他原來在別人的傘廠做經理,這些客戶在酒席上一個個都拍著胸脯說過:“你楊總辦廠,我們一定和你做生意?!笨墒乾F在卻是一把雨傘的生意都不肯和自己做。

雖然沒有客戶代銷雨傘,但這些客戶無意中的一句話卻讓楊開漢產生了想法,他覺得這些客戶說得沒有錯,自己根本就沒有競爭優勢,客戶有理由拒絕跟自己做生意。如果要和這些客戶做生意,就必須獨辟蹊徑,尋找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楊開漢開始像著了魔一樣在大街上、網絡中尋找各種與雨傘有關的新聞軼事,而且不時會出其不意地問身邊的人,雨傘除了遮陽擋雨還會有什么其他用途?可是沒有一個人回答出讓楊開漢眼睛一亮的答案。

一天,滿身疲憊的楊開漢回到家里,見兒子正在看電視,楊開漢又神經質一樣地問兒子,雨傘除了遮陽擋雨還會有些什么用?電視里正好在播放廣告,于是兒子隨口說了句:“做廣告?!本瓦@一句話,讓楊開漢的眼前一亮,剎那間覺得身上所有的疲憊都沒有了。

楊開漢第二天就跑到工商局給自己的傘廠換名稱,他要創建國內的第一家廣告傘公司—深圳南通北洋廣告傘 (袋)制品公司。

就這樣,第一批廣告傘一出來,楊開漢就組織了100多人的龐大營銷隊伍去送傘,從深圳到珠海,從惠州到廣州,街頭巷尾,只要是有人愿意撐開楊開漢的廣告傘遮陽擋雨,楊開漢就送廣告傘給他。不到一個月,整個珠江三角洲都出現了楊開漢的廣告傘,而且大家都知道深圳有家做廣告傘的南通北洋廣告傘 (袋)制品公司。

楊開漢“以傘推殺的推廣策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的生意也非常好,如今楊開漢的南通北洋傘業(集團)公司,經過的發展,己經積累了很多制作廣告傘的經驗,是一家集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企業,而且在廣州、上海、成都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楊開漢也在榮獲美中經濟合作組織“中國首席青年企業家”、世界華人企業家協會“經濟與文化專員”等榮譽稱號。

楊開漢成功了,他的成功在于他知道,一張網,除了用它捕魚,還可以用它來做網袋裝東西,一把傘,除了用它遮陽擋雨,還可以用它做廣告。

所謂物盡其用,發揮到極限,就一定能夠比別人更有優勢。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6)

在港臺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_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只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粲|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尸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墒撬纳眢w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 倒霉人喝水都牙痛 。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并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霍英東終于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于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余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后賣出。

由于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并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板也看中了這批貨,愿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凈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香港的 土地爺

_戰爭結束后,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于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并創辦了 立信建筑置業有限公司 。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后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可是由于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

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采取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筑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筑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 土地爺 !

白手起家名人創業故事(篇7)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于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 送貨上門 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干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后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53611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