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7篇

| 思恩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1)

提起臺灣首富王永慶,幾乎無人不曉。他把臺灣塑膠集團推進到世界化工業的前50名。而在創業初期,他做的還只是賣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于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干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后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造。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2)

馬云,于1964年10月15日出生于杭州一戶普通人家。上中學時對英語有興趣,星期天的時候經常到西湖邊找老外用英語聊天。從初中到高中,馬云幾乎包攬了大小英語考試的年級第一名,但他偏科嚴重,其它的科目都很差。第一次高考,他的英語成績是全年級第一、數學是倒數第一。

高考落榜后,馬云和表弟去一家賓館應聘保安。結果,表弟被錄用了,而馬云因個頭矮被淘汰了。干不了保安,馬云只好去當搬運工,每天替《山海經》、《東海》、《江南》三家雜志社蹬三輪送書。繁重的體力勞動讓他漸漸忘掉了高考落榜帶來的痛苦。

這時,他的父親對他說:“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來來回回都不累,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在父親的鼓勵下,馬云參加了他的第二次、第三次高考,1984年他終于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

畢業后,他成了一位大學英語教師。

1995年,作為“杭州英語最棒”的人,馬云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卻發現了一個“寶庫”——互聯網。

馬云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回國后就向爸爸、媽媽、妹妹、妹夫等融資_0元(2萬元),創立了一個B2B電子商務網站——中國黃頁。

然而,兩年后,馬云第一次創業失敗。

1997年,他到外經貿部上班,負責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他辭去公職,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在杭州西湖邊上的家里,開始了他著名的“18個人、50萬元”的第二次艱難創業。

創業伊始,第一筆風險投資救急:

這個創業團隊里除了馬云之外,還有他的妻子、他當老師時的同事、學生以及被他吸引來的精英。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蔡崇信,當時他拋下一家投資公司的中國區副總裁的頭銜和75萬美元的年薪,來領馬云幾百元的薪水。

馬云當時對他們所有人說:“我們要辦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3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p>

未來的目標很遠大、很鼓舞人,但眼前的現實卻很殘酷:公司賬上沒錢了。

馬云開始去見一些投資者,但是他并不是有錢就要,而是精挑細選。即使囊中羞澀,他還是拒絕了38家投資商。最后,馬云選擇了高盛等基金公司。高盛等公司投資了500萬美元,幫助阿里巴巴度過了第一個難關。

第二輪投資,挺過互聯網寒冬:

讓馬云意料不到的是,更大的投資者也注意到了他和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底,日本軟銀(Softbank)的總裁孫正義約見了馬云。孫正義當時是亞洲首富。孫正義直截了當地問馬云想要多少錢,而馬云的回答卻是他不需要錢。孫正義反問道:“不缺錢,你來找我干什么?”馬云的回答卻是:“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來見你的。”

據孫正義事后回憶,他說,在與馬云見面5分鐘后,他就決定向阿里巴巴投資4000萬美元。不過,馬云認為不需要這么多錢,只愿意接受_萬美元。

在風險投資公司的支持下和馬云創業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阿里巴巴公司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到_年時,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64億元人民幣,利潤達到了17。8億元人民幣。而且,公司旗下誕生了淘寶、支付寶、聚劃算等電子商務網站,每天為客戶提供著大量的網上購物、網絡支付服務。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3)

這樣一位經歷了上山下鄉、當兵、重入大學、棄文從商等眾多人生經歷的傳奇人物,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帶領大家走進他的奮斗人生……

第一個100萬掙得很容易

1992年,在中關村的高梁路斜街,郭凡生用自己的7萬元開始了創業之旅,一家叫慧聰的小公司成立了!他們創業最初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中關村的電腦價格收集在一起,每周去印一本小冊子集中披露,起到一個使價格公開的作用。開始很多商家都拒絕刊登,但慧聰商情出了幾期以后,中關村的大小老板們一面怒罵老郭的商情削薄了自己的利潤,一面花錢找他刊登商情,因為不登就做不了買賣了,所有人都拿著商情的報價去買東西。這本印刷簡陋的小冊子出現后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去買便宜的東西了。郭凡生也因此創造了一個網絡低迷時代的傳奇:將一個注冊資金14。8萬元的小公司,發展成為資產總值10億元的以互聯網為技術依托的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專門吃網絡飯、賺信息錢。

一夜創造126個百萬富翁

_年12月17日,慧聰國際在香港上市,一夜之間創造了126個億萬富翁。他們在慧聰的平均工作年限是6年。郭凡生終于在創業的12年后證明了自己的承諾,他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一個上市公司一下子創造了這么多的百萬富翁是‘前無古人’的,也許有的創造了幾個億萬富翁,但創造的百萬富翁絕對沒有這么多的。好的企業制度把笨人變聰明,把懶人變勤奮?!?/p>

郭凡生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深有感觸。_年8月,郭凡生回到內蒙和13個戰友聚會,他才知道其中有6個人已經下崗。其中一個戰友在工地上用推車推土,每車只有6元錢,籌集供兒子上學的學費。但幾個月后,郭凡生得到消息,因為付不起學費,戰友服毒自殺未遂。當郭凡生回內蒙探望時,看著已經言語不便的戰友,他深深觸動了,問自己:“為什么你成功了,還有人下崗?”他才真正意識到作為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沉重。他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社會責任:“上市不意味著我擁有了財富,不意味著成功,而是意味著我的社會責任加重了。不要只記得上市的高興和榮耀,而是要在責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p>

有夢就有負擔,我盡量不讓自己去紡織夢。”一向以能侃出名的郭凡生卻不喜交際,不喜歡高爾夫等活動,生活簡單有規律,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跑完步洗個冷水澡上班工作,按時回家吃晚飯,陪家人。甚至不配座駕和司機,自己出門打車,閑暇時養鳥養花,甚至養蟈蟈兒和蟋蟀,在田園情趣中尋找平靜和悠閑。郭凡生說這就是他選擇的生活方式。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4)

在廣袤的海南草原上,一個年輕人為民服務的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他說:“我愛草原,更愛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蘭空駐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某部優秀士兵王雅銀。

辛勤的付出圓了兒時的夢

王雅銀,河北省高碑店人,1982年7月出生,12月入伍,空軍上士軍銜,11月入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蘭空駐青海省海南州某部,任衛生隊班長。

十年來,他堅持立身做人、立志成才、立業戍邊的崇高追求;堅持心系官兵、情注藏鄉、甘于奉獻的道德情操。自入伍以來,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

王雅銀出生在貧困的農村,自幼就受父母人窮必有志、立志方成才的諄諄教誨。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他漸漸懂得了熱愛集體和樂于助人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的道理。

王雅銀上小學的時候,經??吹浇夥跑娛迨逶谵r忙季節、周末節日來他們村無償為村民干農活、看病巡診。這一切讓王雅銀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每當這時,他就暗暗發誓,長大后一定要當一名解放軍,當一名軍醫,為村子里的貧困人家看病,為更多的貧困人送去愛心。

有一年冬季,高齡的祖母突患疾病,但在醫院里,醫生告訴家人,要想把老人的病治好,需要一筆不菲的醫療費,但對一個家境貧寒的普通人家來說,那是多么的不現實啊!無奈,面對高額的醫療費,家人只好將祖母接回家中靜養。后來,村里來了一名巡診的解放軍軍醫,在他的精心救治下,祖母漸漸地康復了,最主要的是解放軍叔叔沒要一分錢。此事在年幼的王雅銀心里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在他幼小的心里慢慢生根發芽。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也為了讓自己的專業更好地發揮出來。20,王雅銀衛校畢業后,放棄高額薪金的工作機會,毅然報名參軍。

精湛的醫術成為高原“王一針”

入伍后,他主動要求分配到艱苦邊遠地區,并積極爭取從事衛生工作。,在蘭空后勤部洛陽某部衛生所做衛生員的王雅銀深感自己的專業知識還很欠缺,于是便買來專業書籍勤奮鉆研。

為了讓自己的專業水平有所提高,20,王雅銀報名參加了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洛陽分院應用藥學專業學習。在上學期間,他利用工作之余的點滴時間,廢寢忘食、勤奮學習。當其他戰友自由活動上街游玩時,他卻獨自一人躲在房間里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當其他戰友在操場上打籃球時,他一個走進閱覽室,查找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7月份,他取得了應用藥學專業大專畢業證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踐是工作能力的源泉。為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地為軍民服務,他依然孜孜不倦。,他通過了全國統考,取得了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他又取得了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證書,成為17萬名國家執業藥師中的一員。

在青海高原,因氣候原因,人們易發生感冒。而經常給小孩和戰友們打針,不要說生病的人痛苦,作為醫生的王雅銀也感覺到不忍心,特別是面對那些小孩時,他們的哭泣聲像刀子在王雅銀的心上割。

為了讓患者減輕痛苦,也為了讓自己的醫術有所提高,王雅銀暗下決心,一定要“一針見血”地減輕患者的痛苦。為此,他專門買來《兒童心理學》,還買來一些小孩愛吃的糖果等吸引小孩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打針時不再感覺到痛苦。在長期的實踐中,王雅銀因為好學而醫術長進很快,他在向病人扎針時從未扎過第二針,許多戰士和小孩生病后都愿意找他扎針,一些領導干部還親自點名讓他扎針。在軍營里,王雅銀有一個很響亮的綽號“王一針”。記者在軍營采訪時,聽到戰友們很少叫他的名字,而是大部分都在很親切地叫他“王一針”。

“我喜歡大家這么叫我,這不是說我的醫術有多高,這是戰友們對我的信任。”王雅銀對記者說。

草原上的花總是開得很艷,草原上的天總也是很藍。就在這美麗的草原和藍天下,每天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微風中行走,在雨季中穿梭,在風雪中前進。這個人就是視草原為家鄉,視藏族同胞為親人的解放軍戰士王雅銀。

20,王雅銀在蘭空后勤部洛陽某部衛生所做衛生員時,通過報紙和電視看到美麗的青海草原更需要醫療人員時,就義不容辭地來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蘭空駐青海海南某部。

“初來青海,感覺一切都很荒涼,但時間久了,我深深喜歡上了這里。這里的藏族同胞很樸實,這里的藏族小孩很可愛,我已經離不開他們了?!薄皝淼礁咴揖鸵獮楦咴娜嗣褙暙I一點自己的力量。”王雅銀時刻對自己說。在來到青海高原以后,王雅銀在堅持為部隊官兵解除病痛的同時,還深入到周邊草原藏族同胞中,為他們檢查身體、發放藥品,在為藏族同胞送去健康的同時還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寄宿小學的編外校醫

3月29日,記者沿著王雅銀前一天剛走過的路(共和縣到廿地鄉小學)前行。在一路顛簸后,記者來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廿地鄉寄宿制小學,這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蘭空駐青海海南某部“牽手圓夢、捐資助學”的扶貧點。同樣,這里也是王雅銀每周都必須來一次為孩子們檢查身體、看病治病的醫療點。

“我們都盼望著解放軍叔叔的到來,他不僅給我們送來了藥品,還給我們講故事,講外面的世界?!比昙?2)班的彭毛卓瑪興奮地說。

每次到廿地鄉小學,彭毛卓瑪是王雅銀必見的一位學生。因為彭毛卓瑪好學,又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王雅銀每次來到學校,即使彭毛卓瑪沒病,也會找時間和心目中的解放軍叔叔聊聊天。在長期的巡診來往中,彭毛卓瑪和王雅銀建立起了很深厚的友誼,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他是我最好的叔叔,我要像他一樣,現在好好學習,將來考上醫科大學,學到知識回到家鄉為鄉親們看病?!迸砻楷旑B皮地說。

在廿地鄉小學采訪時,許多老師都向王雅銀豎起了大拇指,都說王雅銀是一位很優秀的戰士,為學校做了許多好事?!八粌H服務態度好,也很熱情,學生和老師們每星期都盼望著他的到來。他一走進學校的大門,孩子們就會拍著手說,解放軍叔叔來了,解放軍叔叔來了。”共和縣廿地鄉小學副校長索南才讓說。

,空軍部隊大力開展“牽手圓夢、捐資助學”活動,而中國人民解放軍藍空駐青海海南某部的助學點就在共和縣廿地鄉小學。該部在廿地鄉小學設立了醫療點,王雅銀就主動請纓,當起了廿地鄉小學的編外校醫,每周三深入學校為藏族兒童巡診。與此同時,他還經常徒步穿過草原,進寺院、入民居為藏族同胞巡診。

藏族阿媽的好孫子

在幾年的巡診過程中,王雅銀不僅給藏族同胞免費治療,還一直照顧著一位80多歲的藏族老阿媽。

聽到有汽車的聲音,老阿媽慢慢地走了出來,抬起右手向我們打招呼。“快進屋,快進屋,王大夫前兩天剛看過我,今天你們又來看我了啊!真的很謝謝!”老阿媽羊壯吉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道。

今年80歲的羊壯吉老人前幾年不小心摔壞了腰,沒有及時治療,落下了病根,至今腰都直不起來,還時常疼痛。王雅銀在一次巡診中了解到老阿媽的病情后,每隔三四天就會來一次,為老阿媽做檢查治療;老阿媽沒有米面了,王雅銀就會悄悄送來;老阿媽的衣服臟了,王雅銀就讓老人換下來并洗的干干凈凈。“我這么一個孤老婆子,臟老太、病秧子,10歲的小孫女都嫌棄,但這孩子卻像我親孫子一樣,不但不嫌棄我,還給我看病、給藥。只要我身體不適,他就會來到我家,如果不是他常年為我醫治,就沒有我的今天。他是我們牧民的好‘曼巴’?!崩习屔钋榈卣f。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王雅銀不知在這廣袤的草原上走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從王雅銀踏上高原的那一天起,便時刻在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草原的廣袤和高原的天空。

玉樹災區貢獻力量

204月14日,正在家中度蜜月的王雅銀從電視上看到我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的消息后,他深知作為一名軍人應盡的職責、深知部隊距災區最近、深知災區醫療人員緊缺。作為一名醫生,他心急如焚,說服妻子和家人,提前返回了部隊。

15日晚,當他接到去玉樹執行救災醫療保障任務后,除精心準備攜行救護器材、重點檢查維護簡易制氧機外,還查閱了大量災后急救護理資料和高原病防治方法。16日晨,天微微擦亮,高原氣溫依然很低,但他抑制不住內心的焦慮,渾然不覺冷意,在副站長的帶領下和其他6名戰士急速向玉樹開進。

在玉樹災區,他被選入空軍前線指揮醫療小組。災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使他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但他堅持著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搶救、運送、治療了大量傷員。歸隊后,他又積極請求參加空軍214國道服務站工作,為過往人員和當地居民義務提供醫療保障。同時,還參與救災直升機的進場保障任務,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王雅銀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他把自己一直比喻成草原上的無名小花,也把自己比喻成草原上的一粒砂子。他說:“作為一名士兵、一名醫生,我會在草原上一直走下去,在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的同時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蓖跹陪y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我最大的志向就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多為戰友和藏族同胞奉獻一片愛心?!?/p>

三月的最后一天,海南草原的天依舊瓦藍,乘著習習春風,王雅銀又背起藥箱向草原深處走去!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5)

眼下,正是香瓜少量量上市的時節。在大安市海坨鄉的香瓜基地,天天都有數十位來自黑龍江、內蒙古和長春的銷售商排隊等待。村落民說,外地的“海坨”牌無雨香瓜之所以能供不應求,多虧了呂品的贊助。

呂品,_年畢業。返鄉后,他與洮南市南方辣椒公司簽署了培養辣椒苗合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幫助他們選擇好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當年,23棟大棚支出達16萬元。但培養辣椒苗科技含量高,不適宜帶動農夫一起致富。_年,呂品通過市場調研,發明西甜瓜產業市場遠景好,于是他立刻騰出7棟大棚用來種植香瓜。經過辛勤勞作,當年純支出達10萬余元。一石激發千層浪,村落民們紛紜仿效,開端種植香瓜,他也毫無保存地把技巧傳授給鄉親們,還常常去田間地頭進行指示,團結村落的香瓜產業在他的率領下敏捷開展起來。如今全村落香瓜達40多公頃,年純支出達百余萬元,團結村落成了遠近著名的富有村落。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6)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于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板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 長江塑膠廠 。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后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 長江 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于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蘇,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回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并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 九龍倉 。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 小蛇吞大象 的奇跡;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柜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1990年后,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并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并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杰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 開疆辟土 ,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恒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企業家名人的創業故事(篇7)

,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 achievement(ja)組織的 高中學生創業嘗試 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愿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并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并不需要。最后,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

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 of 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于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 company of the year (年度最杰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獲,而且是收獲一種 我可以成功的 信念。

53610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