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

| 徐球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

山石屏療養院是國家1953年在洱源縣大山深處黑潓江邊建立的麻風病院,距縣城65公里,沒有公路和橋梁,不通水電,幾乎與世隔絕。

1981年4月,剛剛到縣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進住著181名麻風病患者的山石屏療養院,這里只有簡陋的垛木房、臟亂不堪的生存環境和嘴歪眼斜、肢體殘缺的患者,當李桂科給一位60多歲老人檢查身體時,發現老人小腿大面積潰爛,潰口洞里都已有蛆蟲并發出臭味。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李桂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當天,李桂科和同事們完成治療任務,乘渡船離開時,麻風病患者們不約而同集中到江邊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久久不愿離開,眼里充滿了無助、無望和不舍。

作為一名醫者、一名共產黨員,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應該幫助他們解除病痛、擺脫困境、改善生活。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李桂科與山石屏麻風村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了漫長的救治之旅。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2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疾控中心名譽主任李桂科又獲得新的榮譽!

這一次,是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表彰的“誠信之星”。

“一定要讓山石屏變得更好!”從42年前初到山石屏村開始,對黨忠誠、恪盡職守,求真務實、敢于擔當,為麻風病防治事業無私奉獻的信念就在李桂科心里扎下了根。

“不需要堅持,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好。”這些年,他獲得了一個又一個耀眼的光環和榮耀,心緒卻依然平淡如水,為山石屏村做著一樁樁、一件件規劃好的事情。正如每日所需的呼吸,從來不曾動搖。

42年的堅守,李桂科將一個與世隔絕的麻風院建成了黑潓江邊一座通路、通橋、通電、通水、通網絡的美麗家園,摘掉了人人懼怕的“麻風村”的帽子,變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村”。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3

李桂科,出生于1975年,1978年參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開始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至今?,F任____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他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33年來,始終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為民、盡責、奉獻之歌。他一直以來兢兢業業、敢于擔當、心系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他是一個堅定信念,敢于擔當的好職工。李桂科同志剛參加工作三個月就安排到山____療養院,由于醫療條件差、設備落后和認識上的誤區,人們“談麻色變”,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擾,他也茫然、不知所措,但當他看到麻風病患者潰爛的傷口和痛苦的表情,他最終還是被自己責任感所戰勝,拋開所有顧慮,毅然的.走上了艱難、漫長、光榮的麻風病康復工作之路。數十年來他一直奔走在山區最偏遠、最艱苦的地方,他把麻風患者當成是自己的親人,把山____療養院當成是自己的第二個家。

他是一個心系群眾,無私為民的好“村長”。在李桂科同志到煉鐵鄉山____療養院工作時(當時叫“麻煩村”),山區療養院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住房破爛不堪,與外界幾乎沒有來往,經濟條件很差生活甚是艱難,哪里的人們遭受社會的歧視與偏見,甚至孩子們上學都成了問題。李桂科到山____療養院工作后,為改變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他積極奔走,向各級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給村里修了路、通了橋、建了學校,他還介紹康復者及子女參加就業培訓,鼓勵村民種植核桃、柿子等經濟作物,積極帶領村民走出困境?!?.03”地震發生后,山____療養院的原有房屋受損嚴重,在省、州各級部門的關心下,覺定新建煉鐵鄉山____療養院,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李桂科同志在照顧患者、安置好群眾的同時積極參與恢復重建工作,受災群眾喬遷新居,他還組織村民進行民族火把節、中秋節、清明掃墓等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節日李桂科同志都是和療養院的患者一起度過,很少同家人一起過節。

他是一個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好醫生。()一些麻風病人、周圍人群不了解,由于受到歧視,甚至辦事情請不到人,但李醫生親手為他們清理潰瘍、泡足、剪指甲、擦油、背出背進等,有時候忙得顧不上喝口水。為了消除社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歧視與偏見,李桂科經常到患者家中做客,同桌吃飯,一起拉家常,親力親為來消除社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歧視。為讓社會了解麻風病,李桂科同志通過編印宣傳單、編寫《基層醫生麻風防治手冊》、電視宣傳等多種方式,宣傳麻風可防治可治不可怕。另外,李桂科同志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他的學歷并不高,但在麻風病防治工作中,李桂科同志認真鉆研業務知識,通過長期的探索、研究、學習,最終成為了____治療麻風病的骨干,工作成績顯著。他組織開展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共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十一五期間麻風防治工作”獲云南省衛生廳、民政廳、殘聯、紅十字會先進集體表彰。____,歷史上是麻風病流行高發區,患病率高達27.3/萬?,F在,____縣麻風病患病率明顯下降,患病率與最高年相比,下降了98.75%,發病率也明顯下降,這些都與李桂科同志多年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

他是一名勤奮履職,忘我工作的好干部。李桂科同志現在是縣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他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工作環境輕松一些,不用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工作。但他忘不了對山____療養院患者們的牽掛,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說:“只有在療養院里忙碌,心里才踏實”,一個人、一個干部要做點好事不易,要永遠的做好事、做實事就更不易了,永遠的為大眾著想、為百姓著想、為更高的奮斗目標著想更是難上加難得事。然而李桂科同志做到了,他所做得一切不為名、不為利,都只是讓麻風患者、家庭過得更好,他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受到了同事的尊敬。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4

李桂科與康復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義務承擔起了“代兒女盡孝、替父母盡責”的職責,為做父母的解決子女讀書、工作問題,替做子女的贍養老人,一干就是幾十年。閑暇里,他經常陪伴殘疾孤寡老人說話聊天。頭發長了,幫他們理發;指甲長了,幫他們修剪。他悉心幫每位康復者清理潰瘍,精心為每位老人過生日,無微不至照顧年老體弱者的生活起居。崔大弟、李少安兩位康復者已經93歲,王應壽等幾位康復者也快80歲了,老人們的手指甲很厚,足底也有厚厚的老繭。李桂科精心為他們修剪,練就了一手用咬骨鉗剪指甲,手術刀削硬皮的“絕活”,他還專門為眼睛壞死的李少安準備了眼罩。每逢清明節、火把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李桂科都會組織康復人員集體過節,營造山石屏村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每次外出開會、學習之前,他都要挨個到老人們的居所走一走,看看誰的頭發需要修,誰的指甲需要剪。每次從外地出差回來,他也是第一時間想著要趕回山石屏村看望老人們。

從1986年開始,李桂科為每一位患者都留下了照片。2013年,他在山石屏村開辟了一間緬懷室,將100多位已經離世的老人的照片搬到了紀念墻上。每位老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際,李桂科都會為他早早準備好照片。老人們也會在臨終時給李桂科講自己的親人和往事,留下最后的遺言?!隘燄B院建院以來,已經有200多位老人離世。沒有照片的100多位老人,我準備在墻上畫一個框,寫上他們的名字和個人簡介。他們當中很多都沒有親人。即便有親人的,也很少有人會來祭奠。做這樣一面紀念墻,就是為了讓后人緬懷這段與麻風病戰斗的歷史,也讓現在還活著的老人感受到被牽掛和惦記的溫暖?!崩罟鹂普f道。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5

到山石屏村療養院工作一年以后,李桂科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沒有再穿著隔離服,只在為病人檢查時戴口罩手套,進行必要的防護?!敖o患者治病的同時,還要治心。如果一直穿著隔離服,患者和周圍的群眾怎么會相信麻風病能治好呢?”1987年,在李桂科的主導下,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聯合化療方案治療麻風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洱源縣是麻風病高流行地區,在高峰時段,他們同時治療著全縣500多名麻風病患者。除了山石屏村,雙廊、牛街、西山、喬后等偏遠的鄉村,在家治療的患者都等著他們送藥上門。

1980年代,洋芋山麻風村居住著46名麻風病患者和22名家屬,李桂科帶領工作人員送醫送藥上門,指導生產自救、發展經濟。經過近10年的努力,洋芋山麻風病患者于1990年全部治愈。李桂科又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康復者原籍村寨,挨家挨戶調查研究,幫助他們解決戶口、子女上學、責任田、家庭財產等等問題,為他們回原籍創造條件。在李桂科和工作人員努力勸說下,大部分康復者被原籍家人接納,所有子女都回原籍落了戶、上了學。最后3位無家可歸的康復者搬遷到山石屏村,洋芋山麻風村徹底消失。2001年1月17日,洋芋山最后一個麻風患者楊兆元搬離居住了26年的麻風村,激動地說:“共產黨萬歲!李醫生了不起!”

山石屏村療養院的患者全部治愈,也是1990年。那一年,洱源縣的麻風患病率由27.3/萬降至0.067/萬。李桂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高興地宣布道:“現在你們的病完全治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來了!”“李醫生,你不管我們還有誰管我們呢?外面個個都怕我們,話都不跟我們說?!毕氲剿麄兌际且恍o家可歸或有家不能歸的人,對他們來說山石屏村就是他們的家,雖然身體治好了,但更嚴重的是內心依舊孤獨、自卑,對外面的世界依然害怕、恐懼,他們要的是盡快治愈心靈,重新融入社會。于是,李桂科放棄了回家的打算,繼續走上了對患者們的治心之路。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6

“跟著書記干活有勁,她總是沖在前頭?!睘豸斈君R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鋼城街道柯坪路北社區干部白金娥說,“凌晨兩點多接到居民求助,書記頂著大風就沖向居民家,讓我知道了黨員該有的樣子?!?/p>

白金娥說的書記,就是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柯坪路北社區黨支部書記熱孜萬古麗·沙吾提。

2008年11月,熱孜萬古麗到柯坪路北社區任黨支部書記。當時的社區流動人口多、居民意見多;如今的社區商業網點多、志愿服務多、居民點贊多。14年來,熱孜萬古麗始終把“讓居民生活幸?!弊鳛樽约鹤非蟮哪繕?。

熱孜萬古麗任新村東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時,和新村街社區聯合辦公,她說自己有幸認識了一位好老師,就是新村街社區黨支部原書記安寶定。

“安書記特別敬業,干部和居民都很敬重他。他告訴我,要想得到居民認可、班子成員信服,就得以身作則、深入基層、為民辦事、培養新人......”熱孜萬古麗說,安寶定的工作原則成了她開展工作的標準和努力方向。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7

2008年11月,熱孜萬古麗到柯坪路北社區任黨支部書記,她帶領社區干部開通了24小時便民熱線,動員社區黨員組成3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專人記錄轄區居民訴求,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熱孜萬古麗·沙吾提說:“群眾反映的問題,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一定要解決。社區干部用心、用情,才能得到群眾的真心?!?/p>

在柯坪路北社區工作14年,熱孜萬古麗·沙吾提累計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000多件,先后獲得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如今的柯坪路北社區黨員多、商業網點多、居民點贊多。熱孜萬古麗·沙吾提說,她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居民幸福的笑臉。今后,她將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優化完善基層服務機制,讓居民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8

熱孜萬古麗·沙吾提,女,維吾爾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鋼城街道柯坪路北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2019年榮獲烏魯木齊市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進工作者、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創新工作思路,注入基層工作新活力。她通過召開居民代表大會、社區議事協商會和入戶走訪等方式,收集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意見建議,與班子成員協商,大家按照分管工作認領需要解決的居民訴求。定期召開“兩委”班子會議,制定幫扶計劃,讓有經驗、業務強的居民委員會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結成一對一、一對多幫扶對子,圍繞政策學習、業務技能等工作,列出清單,全方位幫帶指導。

通過“制度約束+悉心幫帶”的模式,采取工作干前議一議、學一學,工作干時教一教、幫一幫等方式,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問題。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9

12月21日,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舉行。全區350名勞動模范和159名先進工作者受表彰,其中有來自烏魯木齊市的21名勞模和9名先進工作者。

他們中有幾十年如一日在企業生產車間兢兢業業工作的技術骨干;有常年不辭辛勞服務基層群眾的社區工作者;有把三尺講臺作為人生舞臺揮灑青春的教師;有扎根平凡崗位的家政工作人員……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譜寫著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

從事社區工作18年、始終如一踏實做好群眾工作,柯坪路北社區黨支部書記熱孜萬古麗·沙吾提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她說:“獲此殊榮對我個人是極大的鼓舞,也是對我們社區工作者的肯定和支持。我相信認真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付出,一定能在平凡崗位上綻放不一樣的光彩。今后我將繼續服務好群眾,做好榜樣?!?/p>

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說,將在全市各級工會和各行各業職工中掀起學習勞模、尊崇勞模、爭當勞模的熱潮,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充分發揮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奮力開創烏魯木齊工作新局面建功“十四五”。

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名單

(烏魯木齊市)

自治區勞動模范(21人)

趙雅(女)新疆瑞聯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

沙超倫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新潼納愛斯烏魯木齊有限公司生產科科長

姜振奎烏魯木齊北園春果業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治安辦公室治安經理

李維勇烏魯木齊亞歐興盛物流園管理有限公司種牛場貿易中心主任、亞歐興盛綜合管理中心主任

夏進京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多晶硅技術總工程師

朱莉娜(女)烏魯木齊市公共交通集團駕駛員

郭剛烏魯木齊市公共交通集團駕駛員

孫鶴峰(女)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直屬支行理財經理

孫代東新疆怡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南疆項目部項目經理

馬新成中通服公眾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軟件中心技術負責人

陳新征東風商用車新疆有限公司新疆工廠裝配車間科長

高志強新疆騎馬山熱力有限公司廠長助理

王璐(女)烏魯木齊廣播電視臺(烏魯木齊廣播電視集團)主持人

阿地里江·何米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新疆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市分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

張麗麗(女)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市分公司喀什東路支局支局長

張可學烏魯木齊市盛天隆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馬艷(女)烏魯木齊海曼如家家政有限責任公司保潔部經理

張兵亞心維泰保安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維泰中隊中隊長

多力坤·吐爾遜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宜仁墩兄弟水果店負責人

錢學文新疆廣匯熱力有限公司二分公司技術工程師

自治區先進工作者(9人)

高楓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

沙莎(女)烏魯木齊市高級中學數學教師

熱孜萬古麗·沙吾提(女)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鋼城片區柯坪路北社區黨支部書記

吳懷峰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高中部教師

阿布都熱西提·阿布來提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騎馬山片區管委會副主任

麥麥提伊敏·阿卜拉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伊斯蘭協會駐會副會長

南江烏魯木齊市網絡安全保衛支隊電子數據鑒定實驗中心主任

努爾古麗·阿吉(女)烏魯木齊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房建監督二科副科長

李永紅(女)烏魯木齊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0

熱孜萬古麗·沙吾提擔任烏魯木齊市經開區(頭屯河區)柯坪路北社區黨委書記、黨員(遠程)教育站點管理員以來,她以“黨員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為座右銘,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熱孜萬古麗·沙吾提在小區成立“家庭黨?!?,選配16名黨員擔任教師,每周“開講授課”;組織138名退休干部、志愿者開展入戶宣講送學,為高齡黨員贈送158套書籍、1000余份宣傳折頁,還發揮網絡優勢,通過微信推學、視頻引學的方式打造“指尖講堂”,讓黨員隨時隨地受教育。2021年,熱孜萬古麗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這更是她努力奮斗的“驅動器”,在經開區社區(村)黨員干部集中輪訓中,她結合社區工作,帶頭宣講黨的精神,為社區干部樹立了榜樣。

熱孜萬古麗·沙吾提針對柯坪路北社區退休黨員多的特點,她及時入戶走訪了解學習需求,制定“菜單式”站點培訓計劃。通過組織開展知識競賽、紅歌賽、參觀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將軍紀念館等活動,加強黨員黨性教育。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1

塊大糕:“80后”黃金軍回村辦起“大糕”體驗店,為跟傳統制作工藝區分,黃金軍將自己的老本行模具制作跟大糕制作結合,將鄉村文化、紅色旅游特色糅進了世代相傳的糕點。

一株蔬菜:占地58畝、投資3000萬元的橫坎頭蔬菜無土栽培基地已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可為橫坎頭村增加經營性收入150萬元。

一列小火車:坐上村里的觀光小火車,可沿著觀光線,看蔬菜種植基地,看漫山遍野的櫻桃樹,看白墻黛瓦的整潔屋舍。駛出橫坎頭村,還會一站站??扛舯凇盃钤濉蓖粝?、“紅果村”甘宣村……橫坎頭村通過這條紅村游線,串聯全域旅游研學線路,推動片區組團發展。

一個旅游綜合體:橫坎頭村持續修繕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等紅色舊址,投資1.5億元建成浙東紅村旅游綜合體,推出《紅村1942》沉浸式黨建體驗項目,每年超過30萬名黨員干部到村開展“初心之旅”。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2

從余姚梁弄鎮區出發,途徑連綿的青山、寬闊的四明湖,到達橫坎頭村。

“2003年我們這還非常落后,村集體負債40多萬元,村里都是泥路,白鞋一走就臟了。”橫坎頭村村黨委副書記邱民波回憶,當時大家都感嘆,“橫坎橫坎,橫看豎看看不到頭”。

如今的橫坎頭村,處處煥發新活力——

產業興起了。村里種植櫻桃800多畝,并擴種楊梅、獼猴桃、藍莓等特色水果,每年助力村民增收超1000萬元;

青年回村了。許多80、90后返鄉,開起農家樂、民宿、大糕店等,致富道路越走越寬;

游客也來了。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展館、觀光小火車、沉浸式劇本殺《紅村1942》……一個個文旅項目,讓橫坎頭村變為“網紅村”。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3

“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橫坎頭發展的好,我們更要帶動大家一起發展?!秉S科威說。2018年,橫坎頭吸納周邊3個村子、3家企業,建立了共建共享、聯管聯育、互補互促的紅村黨建聯盟,促進共同發展。

“我們幾個村書記坐在一起開會,大家的關注點就在村集體經濟怎么發展上,黨建聯盟先把合作聯起來。”利用紅色旅游的吸引力,橫坎頭牽頭打造了全域旅游線路,帶動周邊村企共享紅色資源,聯盟成員單位都成為體驗式教學的“課堂”。

汪巷村是黨建聯盟一員,距離橫坎頭不到5分鐘車程。四五月份到橫坎頭村旅游人多,村黨委將一部分游客介紹到汪巷村感受進士文化,促進旅游經濟共同發展。

“順應黨建聯盟紅色旅游的發展,我們村里新建了‘初新農莊’,有效承接從橫坎頭過來的游客。加上我們的基礎建設、文化底蘊都比較好,游客越來越多?!蓖粝锎妩h總支書記陳炯介紹。

組織聯動,黨員也聯動。作為黨建聯盟中的非公企業黨組織,天博消防設備有限公司黨支部成了轄區內非公企業區域活動中心之一,支部書記黃益鋒說:“橫坎頭的黨建搞得好,我們一月開一次聯席會議,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有時候村里黨員也過來參加黨日活動,大家互相交流學習?!?/p>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4

紅色基因是這片土地的先天氣質?!罢銝|紅村”橫坎頭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19個根據地之一,中共浙東區委舊址就在此處。這個藏在四明山褶皺里,曾經備受貧困之苦的小山村,現已成為集體經營性收入超300萬元的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

這個革命老區村是如何實現小康、闖出共富路的?10月中旬,記者來到橫坎頭村,探尋其爬坡過“坎”的故事。

“紅+綠”上深挖一鍬

回首橫坎頭村的發展歷程,老書記張志燦滿是感慨。2001年“燦書記”剛上任時,橫坎頭“一年兩季稻,人窮往外跑”,有些人家還用著露天糞缸,村集體的賬本上躺著45萬元欠債。怎么辦?“2003年,我們反復討論,悟出了兩個字,一個‘紅’、一個‘綠’?!睆堉緺N說,“紅”就是講好紅色故事,“綠”就是發展綠色經濟。思維一轉,就可以換個天地。橫坎頭村因山而困,也可以因山而興。

路子確定了,首先“洗臉化妝”。村里硬化道路、接通自來水、安裝路燈,同時對歷史遺留下來的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浙東抗日軍政干校舊址等紅色革命遺跡,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了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橫坎頭村由此人氣漸漲。

榜樣8人物事跡李桂科等黑板報宣傳材料篇15

從一個交通閉塞、房屋破舊的經濟薄弱村,到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

梁弄鎮位于余姚市四明山革命老區,該鎮橫坎頭村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所在地。2003年春節前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專程到梁弄鎮和橫坎頭村考察調研,提出了建設“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的殷切期望。2018年2月,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勉勵他們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干實干,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近日,收信人之一、橫坎頭村黨委副書記邱民波接受了南都、N視頻回訪。邱民波介紹,在回信的激勵下,橫坎頭村構建了共建共享、聯管聯育、互補互促的紅村黨建聯盟,推進鄉村旅游綜合體、村莊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改造、紅村風貌提升等一批重點工程。

165655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