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點話題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點話題作文 篇1
我上大學時,學英語,把托福聽力存進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邊聽。反反復復聽,每天聽十小時以上,整個人都想吐,還是聽不懂。
為什么聽不懂呢?因為我沒有背單詞。連單詞都不認識,句子怎么可能聽得懂?但是,我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相信聽得多總是好的。后來,它每講一句話,我都知道下面要出來的是什么音節,但是沒有用,什么意思還是不知道。
背單詞,為了方便,只背第一個意思,而且只記拼寫,不看音標。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單詞我也背過,但因為不看音標,不知道怎么讀,聽聽力時仍然聽不出來,全部抓瞎了。后果就是,我過四級和過六級中間隔了五年,而且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英語,努力考試。為什么效果這么差?因為我把邪路認成正路,把錯誤的方法認成正確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認為只要讀書就是好的,就不會錯。哪怕沒讀懂,也有潛移默化的好處。聽起來好像不錯,但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這種解釋讓自己感覺更舒服而已。那種潛移默化留下的,就跟當年一天十小時托福聽力在我耳朵里“潛移默化”留下的一樣。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涂,要去推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同樣是上學,同樣是一天七八個小時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學了,有人要復習到高四高五???0分的人,他也潛移默化了呀!復習到高四高五的人,潛移默化的時間更長呢!
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別不同的情況。什么時候該談潛移默化?“勿以惡小而為之”,第一次做壞事,很緊張,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沒那么緊張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個人就完全變了。這種事上,一定要談潛移默化。
但人們往往不愛在這種事情上談潛移默化,倒愛在另外的事情上談:看一本書,沒看懂——“我潛移默化啦”;辦一件事,掉鏈子了——“沒事,吸取經驗,潛移默化啦”。
為什么會這樣?做了惡而無益的事,不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大過失看成小過失,把有過失看成無過失;做了勞而無功的事,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長進看成有長進,把沒功勞看成有功勞。人實際上滑頭得很呢,總愛把事情往讓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講“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樣的地方還做砸,就是“不好學”。以“反正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為借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素材運用】
“潛移默化”,一直覺得是個很美妙的詞兒,意味著總在無意間提升、豐富著自己,也堅信隨著那種感覺,一定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細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潛移默化,原來是慢性毒藥。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當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來自于自我約束?!绹缹W家喬治?桑塔耶納
2.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于我們的無知!——德國劇作家萊辛
【適用話題】理性思考;不能想當然;做事方法
熱點話題作文 篇2
我的父親是一個地地到到的農民,他一生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父親和母親辛苦把我們姐弟三人養大,父親也感到了一些欣尉,現在哥哥和姐姐都有了自己的家,有了事業,父親的心也十分高興,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在讀書了,家里的負擔也少了,生活也提高了,哥哥和姐姐他們也想用什么來孝敬父親一下,他們問父親想要什么,兒女們給你買,父親想了一下,他說他想買一個手機,有了手機,既可以方便和兒女們聯系又可以讓父親享受一下現在高科技的好處。
于是姐姐和哥哥給父親買了一個TCL牌的手機,教了父親幾下,父親知道了怎么打電話,怎么接電話,那些怎么發短信息的方法,他還是不知道怎么辦,過了幾天,哥哥和姐姐都去外面工作了,有了父親的手機,家人都好聯系父親看這高科技好,他有一次就自己去按鍵盤,結果把手機的聲音給關了,把父親給急著了,幸好我還懂點,把手機恢復了原樣,就這樣,我讀書的時間也到了,要去學校了,家里往日的歡樂氣氛也淡了,往日有家人五個團聚,還真是熱鬧,可是“月有陰晴圓缺,人與悲歡離合”的事實是避免不了的,最后只有父親和母親在家里了,想道他們孤獨地在家里勞做,我的心感到一陣揪心的痛,我也只有努力學習來回敬父母親,所以,請世上的人們要珍惜親人團聚的那一些日子,因為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
熱點話題作文 篇3
世間最堅強的東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軀里深藏著的意志。
擺在面前的有這樣一個人的履歷:
他,21歲時做生意失敗;
22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
24歲時,做生意再次失敗;
26歲時,愛侶去世;
27歲時,一度精神崩潰,曾想到自殺;
34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5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47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一次落選;
52歲時,當選美國第16屆總統。
這個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熱點話題作文 篇4
人類是怎樣來的呢?我們知道人類起源于勞動,勞動在人類的進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梢哉f,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美好生活,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美好未來。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我們的古人就非常重視勞動,伏羲氏、神農氏被尊稱為農事勞動的始祖。天子率領諸侯大臣親自耕田,勸事農桑,不勞動便被斥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人們深知勞動的重要。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上,除了近代100多年的歷史,中國幾乎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這跟中華民族的勤勞有著很大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歷史走過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路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人民由忍饑挨餓、解決溫飽到小康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和好奇,有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終于發現了中國迅速崛起的秘密:勤勞。他說,看到凌晨在清掃大街的環衛工人,我就知道了中國迅速崛起的秘密。是啊,正是由于全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幾代人的接續奮斗,才有了國家今天不凡的成就。沒有辛勤的勞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鮮花和掌聲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我們渴望美好的生活,我們期盼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人民幸福,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所有這些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作為祖國接班人的青年學生,我們能擔當起祖國復興的大任嗎?
有的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家不干家務勞動,到學校打掃衛生袖手旁觀,非但不熱愛勞動,而且還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有的學生認為,參加勞動是浪費時間。殊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參加勞動獲得的東西不是我們能夠在書本上學到的。參加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不僅能夠鍛煉我們的體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良好的勞動品質,體驗勞動的艱辛,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而且能夠掌握勞動技能,密切我們與人民群眾的感情聯系,樹立服務家人、服務社會的情懷。所有這些都不是你背幾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起到作用的。
國家決定在大中小學校各學段設置勞動教育課程非常必要,恰逢其時。讓我們認認真真地接受勞動的洗禮吧!讓我們為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而上好現在的每一節勞動課吧!讓我們為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合格的接班人而辛勤勞動吧!
熱點話題作文 篇5
一位年輕人問老者:“我怎樣才能成功地攀登到夢想的山巔?”
老者微微一笑,從地上撿起一張紙,疊只小船放在身邊的小河,小船不喧嘩,不急躁,借著水流,一聲不吭地駛向前方。途中,蝴蝶、鮮花向它騷首弄姿,它不為所動,默默前行。
老者說:“人的一生,金錢、美色、地位、名譽、誘惑太多。選定了奮斗目標,途中因思謀金錢而駐足,因貪戀美色而沉淪,因渴求名譽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難眠,故難以像小船一樣,不為誘惑所動,向著既定目標默然潛行。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廢,不能成功的原因?!?/p>
年輕人恍然大悟,打點起行囊,迎著風向山頂爬去。
熱點話題作文 篇6
人之立身,所貴者在德。在我們當今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形勢下,發揚助人為樂、扶貧濟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等的社會公德更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當今社會上所存在的問題是舉不勝舉,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我相信問題還是能迎刃而解的。每當我們看到電視上所播導的好人好事時大家都會鼓掌表揚,可偏偏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很多人卻是說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前幾天正當我準備要上課時,門外突然出現了一個陌生女子和一個司機,起初我以為是學生家長,后來才知道那個陌生女子是要來跟我借手機的,那時候天正下著瓢潑大雨,而載她的那個司機卻吝嗇得要死不肯借給她還騙她說沒帶,這是后來有人打電話給那個司機才出破被我們知道的,可當這個陌生女子罵他時他居然還嬉皮笑臉,這一幕然我看了實在很寒心!雖然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可只要多加小心不就得了,更何況還是舉手之勞!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在別人處于水深火熱時,來個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難道就這么難嗎?
這一幕讓我和我的學生都驚呆了,司機成了我們的反面教材,這社會需要更多的熱心腸,就像《奉獻》里邊唱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熱點話題作文 篇7
我們為什么需要信仰
作家梁曉聲在中央電視臺講過一段經歷——他在美國時,有一次要橫穿馬路,紅燈亮了,但左右兩邊并沒有汽車,他身邊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等候綠燈。他問了老太太一句:“現在沒有汽車,為什么不走過去?”老人回答說:“也許我們身后那棟房子里,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后照我們的樣子違章橫穿馬路,這樣就會出事?!?/p>
我們國人的心,太長的時間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狹義的而不是廣義的理性。這種被國人視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點:一、只從感官或直接的經驗出發——所以不考慮看不見的東西;二、只從眼前或短期的計劃出發——所以不考慮長遠的事情;三、只從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發——所以不考慮他人或整體的利益,更不考慮自己與社會、自然、世界整體的關系。
這正是無數的人隨時在抱怨、又隨時在卷入的道德腐敗駐扎在人心深處的根源——偏向狹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正義和愛心。而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良知、正義和愛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經驗、短期算計和小我利益。它們涉及與他人、社會、自然和世界整體的關系,涉及大我、超驗和永恒。因此它們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狹隘理智的信仰!
【素材解讀】正如在一個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堅持不扔垃圾是很難的,在好行為被視為“不正常”的環境下,要堅持好行為也很難。要把全國變成一個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凈化全民的道德“環境”。道德“環境”的凈化,需要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則,而這類法治原則的確立,又需要政治體制的改革;道德“環境”的提升,不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
【適用話題】超越狹隘理智 信仰的價值
熱點話題作文 篇8
立意話題1:表象與本質適用類型:議論文
以小事件為切入口觀點應能自圓其說
具體解讀:此類議論文要求考生思路清晰,邏輯條理分明。最重要的是考生的觀點要能自圓其說。
任何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金融危機雖然發端于美國,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似乎都逃不掉被波及的厄運。
考生在把握這類話題時,一定要將事物間內在的連帶關系闡述清楚。最好以一個小事件或小案例為切入口,進而闡述事件中各方存在的關聯。
立意話題2:危機與機遇適用類型:記敘文議論文
逆向思維立意切忌一味追求新奇
具體解讀:逆向思維和辯證地想問題,可能會是今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個方向。
出現危機時,人們就會竭盡全力在逆境中尋找轉機。此類逆向思維立意的作文中,考生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思路的新奇。
如果是寫議論文的話,考生可運用正、反例子,并對例子加以解說,再深入分析一下,也是不難得高分的。
關鍵是要從材料中挖出主題,立意要高。假如不能寫得很深刻的話,可以在語言上取勝。
如果是沒有進行過基礎訓練的同學,要慎寫記敘文。
立意話題3:挖掘潛能適用類型:記敘文議論文
容易出現材料考前可先記下名言
具體解讀:這類立意話題比較容易出現給材料作文,文中的寓言、故事、典故或詩歌都需要考生從中挖掘到一個立意方向,并圍繞這個方向進行寫作。
給材料作文中往往會出現引用的名人名言,建議考生在備考階段可以有意識地記下一兩句可能會在作文寫作中用到的名人名言和幾段相關材料。
但不是一定要引用名言,而是要使它們運用得恰如其分,起到給文章加分的效果。
立意話題4:團隊合作或共贏適用類型:記敘文議論文
切忌空泛事例不要落入俗套
具體解讀:團隊合作的題材切忌空泛,一定要有具體事例。
這是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團隊合作的話題看似很好操作,但考生選擇的角度和事例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比如青少年的偶像姚明,他所從事的籃球運動就是一個典型的需要極強的團隊精神才能取勝的項目。
考生可以從自己很熟悉的人或事著手。
熱點話題作文 篇9
公祭日:以國之名悼,以歷史之名緬懷
今天,是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天,站在歷史的憑欄處,人們以某種肅穆儀式追憶逝者、緬懷英靈。悼以國之名,祭以民族之大義。
民族劫難,無法因時間消逝而抹去;歷史疤痕,也被許多人的記憶存檔。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場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屠殺,讓三十萬同胞慘遭屠戮,讓山河為之泣血。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烈的悲劇之一,亦是中華民族永遠消不掉的傷痕。
77年過去了,時過境遷,可對那些死難同胞的悼念、追思,卻絲毫不能因時間河流的沖刷而淡去光色。與追悼逝者伴隨的,還有對這場屠殺關聯命題的思考,如民族復興、和平愿景、人道尊嚴等等。而這些,都始于對歷史的銘記,正如某句名言所說的: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讓銘記歷史找到一個可倚靠的欄桿,讓激越情緒得到一個集中迸發的出口,成了我們“以史為鏡”“汲取教訓”的方式,也是撫慰逝者的必由路徑。
如今,終于有了這樣一個標注著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鐘鳴響,喚醒我們或已沉睡的民族歷史記憶,也在傳達歷史痛感中砥礪我們前行。隨著今年2月全國人大對公祭日的立法確認,13億人民終于得以在一個特殊的日子里,用舉國同祭的莊嚴儀式寄托哀思,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共同祭奠中,我們可宣示正義的音量,也憑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歷史的宏大敘事背后,站立著的從來都是一個個真實的個體,他們的苦難指控著每一份指向無辜者的罪惡,也提示著戰爭的殘酷。我們無法輕易將其簡單化約為一個抽象的群體,只能把他們經受的人道主義災難寫進史書。
公祭日是為“溯及過往”,更是為了提醒今人:勿忘歷史。一如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出發,銘記歷史是為了不重蹈覆轍。當然,這不是什么歷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義的發酵,而是讓我們能穿透時空迷障,去打探到歷史的幽深之處,對災難進行記憶的溫習,進而知恥而后勇,化痛感為前行的動力;究其旨意,也絕非培養什么仇恨,將民族感情矮化為街頭泄憤,而恰恰是讓我們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護和平。
誠然,我們無法穿越到歷史現場中去,去親歷、見證那些罄竹難書的惡,可擦拭掉記憶石碑上的塵埃,至少能讓歷史被看見。它有利于將罪惡的指證存照,據了解,隨著國家公祭日臨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貴文物、《南京大屠殺辭典》等著作及大屠殺死難者姓名,都以較為豐富翔實的確鑿事實,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殺的真相,也讓罔顧公義、企圖歪曲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不攻自破,讓為軍國主義招魂者無法諱認那一段歷史。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撫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為了照亮未來,讓未來不必罩上歷史悲劇的陰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遠。
而今,我們集體為過往的逝者悼念、緬懷,在記憶苦難的儀式感召中記住那些傷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種奮進推力,既不忘來時的路,更為找到通往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