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來不意味著入秋

| 懷健

立秋到來不意味著入秋

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進入秋天的時間差別較大,此時僅有西北、東北一些地方完成了夏秋轉換,其他大部地區還處在炎炎夏日中。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立秋期間全國盼秋涼地圖來看,常年進入立秋時,我國僅有黑龍江、內蒙古、山西、西藏、青海、甘肅以及云南北部、四川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已步入秋天,真正感受“秋高氣爽”。立秋期間,吉林、陜西、寧夏等地將開啟入秋進程,即將迎來秋涼。而全國其他大部地區,此時仍是盛夏余熱未消。

立秋節氣習俗

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一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著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已經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

江蘇鹽城北部地區有一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里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為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雜貨市等,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6、秋社節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7、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為立秋之后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

8、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9、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10、吃餃子

立秋吃餃子是因為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立秋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地區民間普遍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鴨或紅燒魚等。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餃子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立秋如何養生

1、保證充足的睡眠

秋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或熬夜,盡量在晚上10點前入睡,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保證白天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中午最好是午休,小睡半個小時,這也有助于緩解困倦情緒。

溫馨提示:注意睡眠時間。睡眠過多也會使人感到困倦和虛弱。

2、多喝水

秋天的天氣干燥,常常有一種味道。每天飲用5-6大杯開水可以滿足人體一整天的用水需求。最好喝綠茶。它的提神效果遠比咖啡好。

3、清淡飲食

秋天適合多吃清淡可口的食物,這樣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忘記疲勞,因為油膩的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使人更加困倦。特別是,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以防止生氣。此外,暴飲暴食還會導致胃部負擔和嗜睡。

4、補充堿性食品

多吃堿性食物可以中和體內的乳酸,消除疲勞,如蔬菜(芹菜、燕麥片、蘿卜流蘇、紫甘藍、花椰菜、卷心菜等)以及水果、細菌、藻類和牛奶。此外,還可以多吃魚,補充脂肪酸,補充維生素B1、B6、B12等有濕度的食物,這樣可以消除慢性疲勞綜合癥。

5、積極健身

參加一些健身活動可以使身體在鍛煉過程中興奮、精神煥發,這對克服秋季疲勞也有好處。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后及時擦汗,適當運動。否則,過度運動會使身體更加疲勞。

6、增加感官刺激

增加感覺刺激對預防嗜睡有一定作用。例如,困倦時用冷水洗臉可以改善身體神經系統的興奮,達到消除秋季疲勞的目的。良好的視覺刺激也有助于消除秋季嗜睡。走出房間,抬頭看看湖邊、海濱和山頂。即使在室內,你也可以添加一些色彩鮮艷的裝飾品和鮮花,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2023年是公秋還是母秋?

關于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的區分方法,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區分方式,但主要有以下這三個方式,這是人們在長期生產以及生活中總結歸納出來的經驗。

1、按立秋在農歷的月份區分

區分這一年的秋天是公還是母,有的以農歷月份來區分,農歷六月立秋這一年為公秋;農歷七月立秋則這一年是母秋。根據今年立秋的日期,8月8日是農歷的六月二十二,因此今年是“公秋”。

2、按立秋時間在白天或晚上區分

很多人應該聽過“早上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钡恼f法,古人認為如果是在上午立秋就是“公秋”,而若是下午或者晚上立秋,就屬于“母秋”。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在8月8日02點22分41秒,也就是在凌晨的時候立秋,因此屬于“公秋”。

3、按立秋當天是單數還是雙數區分

立秋分公母,一些地區是按立秋當日農歷時間的單雙來確認,若是單數則為公秋,雙數那么就是母秋。而今年立秋是在農歷六月二十二,是雙數,按照古人的說法,今年立秋是“母秋”。

立秋禁忌有哪些

1、忌在田間行走

舊時,民間有在立秋之日不宜在田間行走的禁忌,認為對秋收不利。

2、忌洗澡

在山東萊西地區,立秋這天忌洗澡,否則身上會出秋狗子(即癢子)。而在黃縣一帶,則認為在立秋這天洗澡,秋后會拉肚子。

3、忌打雷

湖北孝感有民諺說:“立秋雷電,天收一半?!敝噶⑶镏张龅嚼纂?,老天會把農作物收回一半,意味著糧食要減產。

而在浙江石門,有農諺說:“秋霹靂,損晚稻。秋后多雷,晚稻少收。”;在河南淮陽,人們則認為立秋日有雷聲,會發生水災。

4、忌下雨

早河北新河,立秋日忌下雨。立秋下雨,此后會雨水不斷,妨礙收割。

在浙江遂昌,有“立秋雨打頭,無草可飼牛”的說法,人們相信立秋下雨,此后非旱即澇。

5、忌出虹

在山東牟平、江西南昌、江蘇常熟等地,忌諱立秋日看見彩虹,認為糧食會減產。

94085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