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后還要熱多久?

| 躍瀚

在處暑之后,北方地區基本上除了正午太陽會強烈一些,其他時候并不會太熱。處暑過后北方天氣會逐漸轉涼,南方卻容易受秋老虎影響,持續高溫。

在南方許多地區,還是會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干燥,我們稱之為“秋老虎”。

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暑氣逐漸散去,早晚溫差變大,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于暑夏之季,距離進入真正涼爽的秋天還有待時日。

處暑后,由于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

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扒锢匣ⅰ碧鞖?,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處暑古詩詞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早秋曲江感懷

唐?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處暑注意事項

1、飲食:營養要跟上

因天氣熱,出汗多,會損失大量蛋白質、維生素,更會丟失水分及電解質,所以老年人可以每天喝點牛奶,吃一個雞蛋,適量的豆粥、魚及瘦肉,以補充鈣質和鐵。多吃水果、青菜,比如每天吃一個香蕉、一個西紅柿,既可補充維生素又可補充鉀離子,還可預防便秘。吃一些西瓜可以補充水分并有利尿的作用,香瓜和哈密瓜應少吃,每日最好飲水或豆湯1000ml以上,以補充丟失的水分。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比較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另外,常食沙參、玉竹、蓮子粥、百合等清涼補食,既能防熱,還能益氣。但有些人腸胃不好,經常腹瀉,就不適宜清涼補身。

進入初秋,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貼秋膘。不過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著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2、環境:調節利保健

有些人在出汗后喜歡馬上用涼水沖澡,還有些人則選擇大量喝冷飲,更有甚者,干脆在地上鋪上涼席就躺下了。其實,如果這樣不在意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陰暑。陰暑也是中暑的一種,其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濕的入侵。所以,在消暑時別太貪涼,要預防陰暑的發生。

室內空調的使用要得當,建議室內外溫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著涼感冒,還應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將家中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混濁、潮熱。另外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調的老人,要物理降溫,如電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體。老年人出汗多,更易發熱,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應勤洗澡、換衣服,內衣要以純棉制品為主,既能吸汗對皮膚又無刺激。這時節更應早睡早起,保證休息時間。有條件的,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時,讓大腦和腸胃都休息一下。

3、鍛煉:“不累”是標準

活動對老年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適量做些運動,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運動量和運動方式應有所差異。夏秋季節,中午氣溫偏高,應盡量避免室外活動,特別是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室外炎熱的天氣,會使血壓急劇升高,增加了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

早晚氣溫相對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爬山等比較適合中老年人,注意不要過度運動,否則更容易感到困乏。

4、防?。骸袄厦 币讖桶l

不少關節炎患者因為立秋過后不注意保暖,還經常吹空調、吹電扇,結果導致舊病復發。此外,像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老毛病”,在這個階段復發的概率也很高。

除了慢性頑疾外,像秋后腹瀉、胃炎和腸炎等,在這個季節,稍不注意,也很容易發作,而且久治難愈。另外,老人在這個多變的季節里,也容易感冒、發熱。因此,專家提醒,在立秋過后,每日早晚的溫差較大,老年人在入秋后更要特別注意保健防病。

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節交替的時候發作,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除了要留意溫差變化,適當添衣之外,在平時也要多做一些運動。

夏秋更迭之際也正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中老年人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要吃過多的冷飲料,不要用冷水洗澡、洗腳;夏天時很多人喜歡開空調睡覺,但立秋以后的睡眠,要特別避免受涼氣侵襲,晚上睡覺溫度低時,要注意保暖。老年人起床動作宜緩慢,做到“三個半分鐘”:起床前伸個懶腰床上坐半分鐘、床沿坐半分鐘、下床站立半分鐘,然后洗臉、刷牙,適量飲水。

5、出游:秋后出游要“六防”

一是防意外。老年人出游時,行動宜謹慎小心,坐車、乘船、登山時均要結伴而行,相互照料;同時,要精心安排旅程,盡量減少勞累。

二是防過敏。過敏體質的老人,要盡量回避有花處,或事先口服防過敏藥物。

三是防暈動。經常暈動者,可隨身攜帶相關藥物,并于行前半小時服用。

四是防跌倒。老年人外出時,最好帶上手杖以防跌倒;一旦跌倒,不要急于扶起,應弄清原因后再作處理;如跌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可能與道路有關,注意是否骨折;若跌倒在廁所里,可能是由排便引起的暈厥或腦血管意外;如面色蒼白,脈搏不清,經簡單處理后要速送附近醫院診治。

五是防痢疾。在外就餐時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生、冷、不凈之物。

六是防感冒,秋季天氣變化無常,外出時要帶足衣服,攜帶雨具;不要坐在潮濕的地面上,切忌迎風而立,避免受涼;睡前要用熱水洗腳,睡時適當墊高腳部,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

處暑的節氣諺語

1、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寓意:雖說處暑時節已是秋天,但還會出現“秋老虎”,天氣還會很熱。

2、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寓意:處暑之時氣溫有所降低,但中午時天氣還是比較炎熱的。

3、處暑處暑,熱死老鼠。

寓意:處暑時節,還會出現高溫天氣,連田間的老鼠也受不了。

4、處暑雨,粒粒皆是米。

寓意:處暑時節,作物逐漸成熟,高溫少雨的天氣對其是不利的,若有降雨出現,將有利于稻谷的成熟飽滿。

5、處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寓意:處暑這一天有降雨,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秋季時期內,降雨會偏多。

6、

農時節令到處暑,首先田間選好種,騰出茬口快耕翻,處暑棉田見新花,

騾馬徹夜草不斷,青草繼蜻魚速長,早秋作物陸續熟,秦棒林谷精細收。

土地得歇收麥厚。及時采摘善收貯,耕運拉打有勁頭。增餌防病莫疏忽。

處暑民間習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3、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83763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