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漢語里就是熱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根據一年中氣溫的不同,“暑”也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是立夏過后,氣溫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熱是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熱力要更甚,剛好處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俗語說,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同時,大暑這一時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時期。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最后的處暑,已經是立秋過后的節氣,雖有“暑”但處暑表示的是暑熱停止的意思。從處暑過后,暑熱結束,天氣轉涼就進入秋天了。
處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處就結束了?!对铝钇呤蚣狻氛f:“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薄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處暑后還要熱多久
在我國南方多地,在處暑之后還會有“秋老虎”,天氣炎熱而干燥,只是早晚稍微降溫,這種天氣會持續十來天,通常在白露時節才算是真正進入秋季了,天氣才會真正涼快起來。
在處暑之后,北方地區基本上除了正午太陽會強烈一些,其他時候并不會太熱。處暑過后北方天氣會逐漸轉涼,南方卻容易受秋老虎影響,持續高溫。
在南方許多地區,還是會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干燥,我們稱之為“秋老虎”。
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暑氣逐漸散去,早晚溫差變大,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于暑夏之季,距離進入真正涼爽的秋天還有待時日。
處暑后,由于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
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節氣處暑特點
1、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
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
2、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3、南方“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后,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較多的月份之一,該月熱帶氣旋平均生成5.3個,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國沿海登陸的熱帶氣旋有1.8個,與8月份相等。熱帶風暴或臺風帶來的暴雨,對華南和東南沿海影響較大,降水強度一般呈現從沿海向內陸迅速減小的特點。疾風暴雨帶來洪水地質災害仍需關注。
處暑氣候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
但是,由于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于30℃、華南東部高于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對農牧業生產不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
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處暑的物候特征有哪些
一候,鷹乃祭鳥。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并且先陳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稱之“義舉”。
二候,天地始肅。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古時有“秋決”的說法,即是為了順應天地的肅殺之氣而行刑。《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奔词歉嬲]人們秋天是不驕盈要收斂的季節。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開始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