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寒露節氣的含義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晨晚略感寒意,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為凍露,因而稱為寒露。
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干支歷戌月的起始。寒露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秋燥明顯,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干燥,北方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氣溫變化
從寒露到它后面的節氣霜降雖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卻是一年中氣溫降得比較快的一段時間,若是一場冷空氣過后,日平均溫度下降8℃、10℃很常見。因此這個時節是我國許多地區氣候變化的一個轉折點。
寒露節氣的由來
寒露,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对铝钇呤蚣狻氛f:“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爆F行的“二十四節氣”采用的是“定氣法”劃分,當太陽黃經達195度是寒露節點。
寒露節氣飲食注意事項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在霜降后面,也意味著氣溫會有一個階段性的下降,秋季真正開始來臨。我們都知道秋季過后不就就要開始真正冷起來了,在換季的時候或許還會有一場常見性的流行感冒,身體不好的人很容易會感染上,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在飲食上多多注意了,加強身體的素質。
酸味收斂第一
酸味可防止能量損失,因此酸味具有收縮和收斂的作用。在生魚片上滴些檸檬汁后,生魚片會變得有質感,就是酸味收斂作用的體現。在人體內,酸味通過收斂防止氣機發散,防止能量的損失。
清淡飲食更利秋
雖然秋天天氣寒涼,人們更喜歡吃味厚油滑的食物,但是秋膘并不能老貼,一些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的食物更能幫助我們的身體收斂,并能慢慢滋養五臟六腑。多食用湯類、粥類和羹類流質飲食還能幫助我們的身體緩解秋燥。在干燥的秋天,不要擔心攝入的水分過多,因為胃腸道在此時也是非常地干燥,較多的水分在進入胃腸后很快就能被人體吸收,在體內經過體液循環運轉后,通過排便、排汗等排出體外。
酸、甘、潤
仲秋至深秋,燥邪當令,氣候干燥,人體容易缺失水分,出現皮膚干裂、皺紋增多、毛發干燥易脫落、咽喉燥痛等癥狀或不適。因此,秋季應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飲食以“酸、甘、潤”為主,少食辛溫發散之品。中醫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陰生津。秋季氣候干燥,因此適宜多食酸、甘、潤之品,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干燥癥狀。
寒露節氣養生要點
寒露以后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秋天,諺語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要繼續穿涼鞋了,所以,可以把涼鞋、單衣等洗干凈并收拾起來。寒露養生,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盡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于身體健康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