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冬至時間在幾月幾號

| 懷健

2023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2日11點27分09秒,十一月初十,星期五。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而我國古代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冬至三候解析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麇角解,三候水泉動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生的生物,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鹿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

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的來歷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于春節。后來實施夏歷。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人們最早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南北地區的傳統飲食習俗

1、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2、南方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餃子。

冬至注意事項有哪些

勿暴飲暴食

冬至正值歲末年初,很快就會迎來元旦,此節氣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躲避寒冷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忌房事

在人體陽氣虛弱時,宜養精蓄銳,切不可過思邪淫傷身。

忌出大汗

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躲避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飲食忌咸、辛、辣

冬季養生飲食不宜過咸,過咸會傷腎,損傷陽氣。此外,飲食上還要注意不可過食辛辣刺激之物。

曬后背,補陽氣

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梢栽谥形缯乙粋€向陽的窗邊曬曬后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搓后腰,養陽氣

腰眼為經外奇穴,位于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雙手搓熱后,用手掌緊按于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復50—100遍,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153844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