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冬至表示冬天的開始嗎
2023年冬至表示冬天的開始嗎
冬至不是冬天的開始,只是冬季的六個節氣中的第四個,而立冬才是冬天的開始。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意味著風雨、干濕、光照、氣溫等,處于轉折點上,開始從秋季向冬季氣候過渡。
2023年冬至節氣時間
2023年冬至是農歷的十一月初十,陽歷是12月22日11點27分09秒。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四大養生秘訣
保暖——從腳開始
冬至陰寒之氣隆盛,成為“進九”之始。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所以冬至養生首先要多著衣、避寒邪,特別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運動——動中求靜
冬至起,自然界的陽氣開始上升,我們體內的陽氣如何升發呢?“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通過合理的運動就可以幫助我們升發體內的陽氣,但是過度的升發陽氣就會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蟄藏的'養生道理了。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飲食——補充津液
另外還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郁熱上沖。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
養心——寬厚暢達
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兒女要對老人噓寒問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養。
民間冬至的習俗
1、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景仲冬至舍藥留下的。
2、羊肉湯
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3、糯米飯
在江南和廣東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5、擂圓
擂圓又叫“冬至圓”是浙江臺州人們冬至的重頭戲,老傳統?!皥A”意味著“團圓”“圓滿”“圓圓潤潤”,與平日里吃的湯圓相比,“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6、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大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進入春天。一九二九不出門,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 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7、贈鞋帽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彪S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8、藏冬冰
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釬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人窖中,窖深約二丈,將冰藏人后,立即將窖封閉嚴實,同時藏人各種鮮果,人春后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嗎
冬至并不是固定的日期的,而是在一個范圍里面,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于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