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的禁忌有哪些

| 倩愉

寒衣節的禁忌有哪些

一、寒衣節禁談婚嫁

寒衣節是民間傳統祭祀的節日,即民間流傳的鬼節,這天是祭奠祖先緬懷親人的日子,是個傷悲沉痛的日子,不適宜婚嫁喜慶的氣氛,同時,寒衣節婚嫁給新人姻緣會蒙上不長久的陰影。

二、寒衣節忌喬遷

寒衣節是民間傳統祭奠亡親的重要日子,十一寒衣節,路人忙祭拜,據老一輩人講,寒衣節在道路兩旁有亡親收寒衣的陰魂,如果在寒衣節喬遷,會有亡魂跟隨喬遷路人到家,對喬遷新宅不利。

三、寒衣節忌病人出院

寒衣節這天陰氣重,這些陰氣會著附在陽氣不足的人身上,而住院病人剛剛恢復身體健康,陽剛之氣不足,如果在寒衣節出院,在歸途中可能會有濁氣附身對身體健康不利。

四、寒衣節忌開業慶典

寒衣節是民間祭祀的節日,不適宜開業慶典,因為開業慶典可能會有鳴樂燃放鞭炮的習俗,這樣情況會驚擾前來取寒衣的魂靈,另外,開業慶典喜慶的氣氛不適宜寒衣節思親的基調。

五、寒衣節忌晾曬衣被

寒衣節午后不要晾曬衣物,被子,因為午后陽氣慢慢衰減,陰氣加重,民間認為,午后晾曬衣被會有邪氣附著,會給人帶來不好的流年。

六、寒衣節婦女體弱者忌逗留野外

寒衣節忌諱身體羸弱者和婦女長時間在野外逗留,因為寒衣節當天陰氣重,在野外長時間逗留會引發邪氣附身,給人的身體和運勢帶來不利。

七、寒衣節祭拜忌餓肚子

寒衣節是祭拜先祖,緬懷親人的日子,在祭拜之前,要吃飽飯喝好水才能前往祭拜,因為餓肚子會造成身體空虛,體力匱乏,容易引發邪氣上身,再者過度傷悲容易引發各種不測。

八、寒衣節祭奠結束忌回頭

寒衣節祭拜結束后不要回頭看,特別是晚上在路上遇到聲音不要應聲,不要長時間在野外停留,否則會引發邪氣跟隨。

寒衣節有什么禁忌

1、身體欠佳的人不要去墳地;

2、老人孩子不要去墳地

3、路上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去墳地

4、天黑以后不要去墳地

5、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

6、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

7、不要在墳地方便解手

8、離開墳地時不要回頭。

9、凡送給逝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并燒盡,只有這樣,這些陽間的紙張才能轉為陰間的綢緞布匹,錢財房舍等。只要有一點未盡,就前功盡棄,去者不能使用。

10、寒衣節這一天,婦女忌外出,婦女體質偏寒,需要特別的注意。

11、不要在床頭掛風鈴,即便是從前就掛著的也要在寒衣節這一天摘下來。因為風鈴是容易招來鬼怪的器物,人們在睡覺的時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來鬼怪入侵的時刻。

12、不要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冥紙自古以來就是燒給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場合燒冥紙,容易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13、不要在夜晚輕易的回頭,因為當你走在路上的時候,尤其是荒郊野外,很容易就招引來鬼。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祭祖節日,相傳它起源于周朝時期,關于寒衣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有說它是從迎冬禮演變而來,有說它起源于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會準備貢品、祭拜祖先、燒寒衣。

寒衣節是一個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的祭祖節日,它又被人們稱為十月朝、祭祖節,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節日,相傳它起源于周朝時期。

關于寒衣節的由來有很多中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從先秦時期的迎冬禮演變而來的,還有的認為它起源于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講它起源于商人的營銷手段。

在寒衣節這一天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它們主要都是準備貢品、祭拜祖先、燒寒衣。這個節日還代表著冬天的到來,這也是燒寒衣——給先祖送寒衣過冬的意義所在。

寒衣節的習俗

寒衣節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歷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據《禮記·月令》,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在《禮記·月令》中,同時還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不過,前代授衣多在夏歷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下詔(《唐大詔令集》卷77),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于十月剛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宋人祀先用“綿球楮衣”,后世稱之為“寒衣”,不過,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場》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寒衣節:“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p>

在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中,則記載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p>

寒衣節的意義是什么

人類的文明最早是從尊重生與死開始的,送寒衣的習俗,就是始于這種理念。送寒衣這種祭祀方式,集中體現和表達了炎黃子孫人文道德價值觀——血緣紐帶的宗族觀念、尋根問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關愛生命的宇宙觀。

在祭奠與追思中,孕育和引發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識。因此不管在寒衣節還是在其它節日,不管具體用什么方式祭祀,每個人都應該放棄濁思塵念,清凈身心,正心誠意,用心靈與天地自然交流融合,這是寒衣節的精神與靈魂,也是寒衣節值得發揚的意義。

寒衣節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是我國祭祀的傳統節日。也稱為“十月朝”、“祭祖節”。寒衣節也意味嚴冬的到來。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144300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