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

| 思恩

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將相,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張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

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制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里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只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里,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但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么發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伙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張衡雖然之后在政治上并不順利,但是,他的這些科學發明和實驗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篇2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能夠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樣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到達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之后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篇3

蔡倫在朝里做郎中,官大權大勢也大,同僚們都有幾分怕他,連皇上娘娘也不敢輕視他。為啥哩?因為他正直、公道,敢于硬碰硬,不怕得罪人。要說對待百姓,他可是一個大好人,從不依官仗勢欺侮人,還經常微服私訪,救貧濟困做善事哩。

那時,紙還沒有發明,公文案件都寫在竹簡上,他每天辦公要翻閱幾百斤重的竹,簡直累得不行。由自己的苦累,他想到了很多人的苦累,由很多人的苦累,他想到了國家的利益,于是,他給自己提出了一項任務,要造出一種輕便、便宜、易于保存的寫字材料。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上天還難哩。根本沒影影的事,從哪兒下手呢?他苦思苦想,仍沒一點兒思路。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剝樺樹皮,里邊那一層一層的薄樹皮,光滑輕便,拾了幾片,反復觀看,越看越覺得是寫字的好材料。于是他把樺樹皮帶回家中,研墨提筆,寫了幾行大字。過了幾天,樺樹皮干了,表層皺巴巴的,就像七八十歲老人額頭上的紋路,有的字也跟著變了形樣,他生氣地把樺樹皮扔到柴堆里去了。

但是,他沒有失望,仍在繼續尋找寫字的材料。他為這事兒到底費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誰也弄不清,只有他的好朋友張紙發現了一些異樣情況,他的衣帶漸漸寬了,他的語言更加少了,他很少諞閑,總是在凝神考慮什么。張紙問他,他笑一笑沒說什么。

這一年春天,張紙回家給父親過七十大壽,蔡倫也去了。張紙家住白水淮溝河,交通不便,山路難行。蔡倫為朋友肝膽相照,不辭勞苦,深受張家父子歡迎。祝壽已畢,蔡倫從下榻處出來,獨自一人到村外去游玩,游到一個水池旁邊,看見一群小娃從池里掏出稠稠的漿質,攤放在破席片上去曬,曬干了就揭下來玩。他問小娃們玩的是啥東西,說是棉花皮 [3] 。這名子真怪,蔡倫聽也沒聽過。于是他從小娃手里要來棉花皮,左看右看,反看正看,看個沒完,口里還獨自念叨著什么。看了好久,他又向小娃要了幾片,這才急匆匆向回走,回到下榻處,急忙研墨潤筆,唰唰唰在棉花皮上寫起大字,寫著寫著,他忽然大笑起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護衛的人吃了一驚,以為蔡大人犯了什么邪癥,急忙圍過來問長問短,問的結果,才知蔡大人為找到寫字的好材料而高興呢。眾位剛放寬心,只見蔡大人向外跑去,到了小娃玩的池子畔,蔡倫穩住腳步,仔細察看了池子里的漿質,看了很久,仍不得要領,他便向村民打問。村民說這池子是一個死水潭,原先是飲牛的池子,后來,有人把彈花后剩下的爛棉花扔進池子,人們嫌臟,不再去飲牛,結果,大家都把爛鞋、臭襪子、繩頭、爛皮片往里扔,扔的時間長了,水變成了漿糊狀。小孩掏著曬干玩,大人也不知那叫什么。蔡倫聽罷,心中暗暗打定注意,他叫護衛把池子里的漿質都弄來,曬成最薄的片片,然后他把這些片片裁成方形,摞成一摞,帶回府中去了。

第二天,他奏明皇上,最好的寫字材料找到了,并把帶回的片片送給皇上試驗。皇上試過后,把他夸獎了一番,并鼓勵他試制。

他照村民的說法,把棉織物撂進自己挖好的池子,然后用水浸泡。這些棉織物不知咋搞的,好幾個月也變不成漿質,他急得用棍子攪,用椽子搗,攪了幾個月、搗了幾個月,終于使棉織物變成了漿糊狀。他像前邊那樣晾曬,終于又得到好幾沓薄棉花皮片子。為了紀念在張紙家鄉的這一發現,蔡倫把這些棉花皮片片起名為紙,并把每一片叫做一張。從此,世上才有了紙這一名稱。

但是,初次試制出來的紙,粗糙得很,又不十分柔軟光滑,這又成了蔡倫心中的疙瘩,于是他向皇上上了表章要求辭職,去專心試驗造紙?;噬喜粶?。蔡倫再上表章,陳說自己當官只能利于一代君王臣民,造紙可利百代子孫,堅決請求皇上答應他的請求。皇上舍不得這樣忠心耿耿的好官,還是不準。蔡倫又上第三道表章,言說造紙成功后,他還要返回朝廷,繼續為君王效命?;噬峡床虃愐庵緢詻Q,含淚批準了他的請求。

蔡倫辭職后,即刻來到白水淮溝河,他請了幾個幫手,晝夜忙著造紙,造出的紙果然越來越好了。蔡倫名字也越來越響亮了。買紙的人絡繹不絕,盡管蔡倫一幫人日夜苦干,也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他看到這種情景,就把幫手打發出來,讓各自都去設造紙廠培養學徒,讓更多的人掌握這一技術。

后來,皇上要蔡倫回朝復職,蔡倫又上表章推辭。皇上沒辦法,只好讓他常住民間造紙。后來蔡倫享盡了天年,就死在淮溝河里。村人給他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還給他修了廟宇,立了碑子。這碑子后來不知咋搬到馬家寨的大路邊,至解放后還在那兒。至今還不知道被誰搬走了。至于他造紙的池子,如今仍在淮溝河。

有人還說,蔡倫是被玉皇大帝召到天宮去了,在天宮里,他開了一個很大的造紙廠,聲名大得不得了。玉皇大帝怕他的名聲壓倒了自己,幾百年后,就把他降到西方凡間,讓他在那兒去造紙。因此,西方的造紙術比中國晚了幾百年。

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篇4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來到堆著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著自制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著,眼睜睜地看著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嘆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著嘴說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之后說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說道:“對呀!我們自己也能夠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于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維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齊做各種各樣的游戲。他們的爺爺是個制作車輪的工匠,屋里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里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干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著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十分高興地說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

于是,弟兄倆跑到爺爺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假思索就干了起來。“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說,“干什么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后才做!”

弟兄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齊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后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皨寢專瑒e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么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這樣能夠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溫和地解釋道。弟兄倆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

“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畫腳地議論著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說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說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么。萊特兄弟十分高興,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去了。

圣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圣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貌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樣也會飛!”維爾伯有點懷疑。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東西,也能夠飛上天。于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后,在他們的幼留意靈里,就萌發了將來必須制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愿望一向影響著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著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干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后,他們掌握了超多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制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后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后才著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最后制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并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那里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那里風力很大,十分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系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后由維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制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善,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到達180米之高。弟兄倆十分高興,但并不滿足。他們想能否制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復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復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么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后,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潛力是90公斤,于是,他們向工廠訂制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么輕的發動機。

之后,一名制造發動機的工程師明白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忙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弟兄倆十分高興,很快便著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最后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但是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著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后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消息,便前去調查,并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并有必須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之后,就把他們制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后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維爾伯先飛。維爾伯上機后,伏臥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脫了結在后面的鐵絲,呼嘯著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鐘。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里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么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明白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說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到達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對呀!”維爾伯點頭稱是,之后說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p>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鐘,天空低云密布,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臥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并且隨著維爾伯,在飛機后面追趕著。

飛機飛行了30米后,穩穩地著陸了。維爾伯沖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里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鐘后,維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到達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到達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消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發布消息。萊特兄弟并不在乎。繼續改善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制造出能乘坐兩人的飛機,并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消息傳開后,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十分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著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著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只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情緒,昂首天空,呼喚著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最后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并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著陸之后,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后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后,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篇5

早先印書,都是把書刻在整塊整塊的木板上印。聽說師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師弟們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升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制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師兄,你是怎么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的?”

“是我的兩個兒子教我的!”畢升說。

“你兒子?怎么可能呢?他們只會‘過家家’。”

“你說對了!就靠這‘過家家’。”畢升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

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么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p>

“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篇6

齊奧爾科夫斯基是前蘇聯的科學家,他小時候是善于異想天開的孩子。

8歲時,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母親送給他一個大氫氣球,氫氣球能在空中__飄動,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他常常聚精會神地仰望天空思索:能否乘坐氣球去航行?

10歲那時,齊奧爾科夫斯基患了猩紅熱引起并發癥,完全失去了聽覺。但是,齊奧爾科夫斯基沒有失去信心。他白天到圖書館刻苦自學,一到晚上,他就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出種種理想客體,來實現飛行的愿望。

齊奧爾科夫斯基想:是否能夠制造一個永遠懸在天空中的金屬氣球呢?能否發明一種航行飛行器呢?能否利用地球旋轉的能量呢?

當時有很多人把他貶為“無用的空想家”和“狂妄的___”。但是,這一切都沒有__他探索攀登的步伐。

有志者,事竟成。1883年,他闡明了宇宙飛船的設計方案。1903年,他發現了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火箭運動公式。他首次提出液體燃料火箭的思想,并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構造示意圖。1929年,他首次提出了多節火箭的設想。他還提出了建立星際太空站的大膽設想。此刻,這些設想都已經成為現實。

中外發明家的經典故事篇7

人類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最初是打手勢,之后發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后發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于是有了古代郵驛。

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量逐件計算的,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準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_民百姓望而生畏,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19世紀30年代是__的黃金年代,__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過多年的__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背面涂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將其貼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于郵票的最初創意。

為此,羅蘭希爾___,提出了自己的__推薦,1839年8月17日,____女王批準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_革工作。

為了把創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實,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并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于是采用了威廉懷恩創作的____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行郵票的權威性,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采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后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52239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