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

| 澤慧

國家公祭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為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下面是關于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

12月13日上午十時整,河海大學青馬工程學員、國防生代表、學生代表聚集在校內南京死難者清涼山叢葬地“侵華日軍南京清涼山遇難同胞紀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緬懷逝去的同胞。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近千名師生佩戴白花,面向紀念碑列隊肅立,齊聲高唱國歌,國歌唱畢,全場向死難者默哀一分鐘,同一時間,防空警報聲響徹南京上空,校園內外汽笛齊鳴,行人也紛紛駐足面向紀念碑方向默哀。默哀畢,學生代表向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師生代表在發言中說,國家公祭、民族呼聲,河海同心、開創未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珍視和平,凝聚力量、奮發圖強,團結一心、自強不息,用知識的力量,用責任的擔當,真正成為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筑夢人”。最后全場人員繞紀念碑一周并獻花?;顒又校芏嗌鐓^居民以及遠道而來的校友和民眾也紛紛在紀念碑前敬獻鮮花,進行悼念。中央電視臺和江蘇衛視對悼念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

自11月底以來,河海大學的同學們自覺自發組織了國防生主題教育、學生骨干主題教育等各類悼念祭奠活動,通過宣誓、簽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紙鶴、電影展、發放宣傳手冊、陳列展板以及簽名墻等活動寄托對遇難同胞的哀思,表達不忘國恥、圓夢中華的決心。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們紛紛表示公祭日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對死難者的悼念,也是對世人的警示,作為青年大學生,要時刻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奮發向上,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此前,為迎接首個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到來,河海大學還開展了系列悼念活動,參加了“紫金草行動”,與多家媒體共同開展了多次祭掃活動,以加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2

如今,我們生活在父兄給予的蜜罐之中,幾乎處處都是陽關道,頭頂都是艷陽天。可是,我們殊不知,我們也沒有體驗過,中國曾經輝煌過,失敗過。那個以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以及落后的中國。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咆哮的黃河,波濤洶涌的長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正是這樣,帝國主義者才把侵略的矛頭紛紛指向中國。他們不擇手地掠奪中國的財富、土地。

豪華壯觀的“萬園之園”圓明園里的奇珍異寶,被英法聯軍貪婪地搶奪,無情的毀壞。并且火燒了圓明園。耗時150年修筑成的圓明園,短短的幾天,就化成了一堆灰燼。他們燒的,不僅僅是圓明園,還有古代中國人民的汗血和智慧。中國的土地,沿海的城市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租界。外國人憑借武力威逼和欺詐的手段,強占了我們中國一定的區域,作為他們居住和管理的地方,并且不受中國政府的管轄和法律制約,所以租界也叫”國中之國“在租界里,帝國主義者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他們將華人比作狗,把中國人當活靶練習射擊……

“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每一次戰爭,每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讓我們每個中國人時時刻刻銘記著:“落后就要挨打!”

南京大屠殺,那些南京同胞們都難逃厄運?;盥瘛敯凶?、掃射……這些讓人難以想象,不忍目睹的事實擺在眼前,殘忍的帝國主義者,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是一個個生命!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在中國的歷史上涂滿鮮血,讓事實鋒利的刀刃,扎進中國人民的心田。他們的手上,沾滿了鮮血。

這一次次國家的屈辱,都被華人牢牢記在心里,那枯黃的歷史,猶如刀刃,牢牢扎進心里去,再也拔不出來。帝國主義者,我們中國是強大的!是偉大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侮辱的!你們犯下的滔天大罪,終究會遭到報應!世界,是公平的!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陽,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做祖國的棟梁。讓我們把祖國屈辱的歷史抹去,換來祖國的輝煌,讓我們攜手撐起祖國的一片藍天!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3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4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涂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沐浴于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國家公祭日設立的8年來,以一段悲壯歷史的復原與定格表達當代人的深切緬懷,以國家名義的公祭儀式傳遞中國人不忘屈辱、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愛國情感的力量在匯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矢志不渝,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鏗鏘有力。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曾這樣宣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爸挥姓x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今天我們紀念死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4

國家公祭是對死難者的祭奠。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已成為國際慣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一些國家紛紛設立國家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戰爭中死難的國民。比如: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87年前的12月13日,一個比今天還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星期的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血腥屠殺,使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

這是歷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是一段永遠無法讓中國人忘卻的國恥。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種.種罪行,不能忘記30萬中國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鮮紅血浪,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與頑強抗爭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是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兇惡殘暴的戰爭罪行和日本右翼勢力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不軌圖謀,是為了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在人類歷重演,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國家統一強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的未來,中華的偉業,重任在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更在于我們青少年。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用自己的行動,愛我祖國,強我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5

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紀念日,如1月30日是印度烈士節,3月3日是加拿大烈士紀念日,5月9日是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5月30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每年這些國家都要在本國法定紀念日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紀念本國英雄。

中國擬定在每年3月4日舉行公祭人民英烈活動,并將這一天確定為“國家烈士紀念日”。民政部為設立烈士紀念日而進行了多年的論證。2008年人民網對設立烈士紀念日進行網上民意調查,70%的網友表示支持。在新華網進行的投票調查中,支持率則高達92.84%。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烈士紀念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6

今年12月13日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南京 全城鳴笛向死難者致哀。

設立國家公祭日,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對內對外的意義是多重的。

其一,沉重打擊日本右翼試圖歪曲、抹殺歷史的“翻案”企圖。

一個民族不怕犯錯誤、甚至犯罪,但最怕無視歷史、歪曲歷史、褻瀆歷史。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鐵證如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此作出了莊嚴的審判。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有侵華日軍各級指揮機構當時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記錄為證,有中國幸存者的血淚控訴為證,有《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等國際人士提供的證言和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937年拍攝的電影膠片為證。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政界學界媒體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卻甚囂塵上。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讓人們銘記這段血凝的歷史,對于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略與加害史實的言行具有重要意義。

其二,彰顯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權的尊重。

30多萬,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中國人的生命。這些死難者的背后,是一個個曾經溫暖的家庭。中國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體現的是對人權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對和平的向往。日本右翼分子打著“尊重死者”的幌子,托詞“死者為大”“死者即神”,不顧國際社會的一再譴責,一意孤行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既然“死者即神”,那么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屠殺的南京30萬生靈,應該不應該得到稍有良心的日本人的最起碼的懺悔和尊重?日本號稱已經進入現代民主社會,動不動就打出“尊重人權”的口號,要尊重人權,就應從尊重別國國民最起碼的生存權做起,就該老老實實地到侵華日軍實施屠殺的地方去謝罪。

其三,牢記戰爭悲劇,追求共同和平。

殘忍、嗜血是人類扭曲的變態心理,是阻礙人類文明發展的毒瘤,理應受到全人類的唾棄。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以設立紀念日的形式,提醒人們勿忘歷史,警惕噩夢重演。例如,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與上述紀念日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將使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人民集體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們牢記戰爭悲劇、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歷史資源。

其四,反思歷史教訓,激揚民族精神。

短短六個星期之內,30萬骨肉同胞生靈涂炭,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殘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國力軍力的孱弱。國民政府指揮無方,一些國民黨部隊臨陣脫逃,而民眾則毫無組織,散沙一盤。更有甚者,充當“帶路黨”,引領日本侵略者指認已經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3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付出,非但沒有換來日本人的同情,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恥笑、羞辱。公祭死難者,也是在警示當代國人,追求和平不能放棄武備,面對外敵的侵略,我們只能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硝煙已經散盡,警鐘仍需長鳴。牢記國恥,勿忘國殤,富國強軍,銳意進取,居安思危,常備不懈,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絕不讓歷史重演,這就是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行國家公祭儀式的意義所在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7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日軍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于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來到一個大空地的地方,有一個母親喚子的雕像,這個雕像就像是一個母親正在呼喚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遲遲未現,這個情景真動人心弦。過了大空地,便看見一小塊地噴著十股小噴泉,這個便是“祭靈泉”。過了“祭靈泉”,就來到了“萬人坑”遺址,這個“萬人坑”遺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殺害南京同胞的`鐵證,上面赫然用中 日 英三種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中文和英文,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這里,更容易理解。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來的建筑。對具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來說,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恥辱柱。

我沒有哭的欲望,因為我沒有看到血腥。這里是戰場,這里又不是戰場;來這的人很多都很虔誠,大家心無雜念地在悲涼的歌聲紅拜祭著漂浮在頭頂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這里面的人的遺骨,有的殘缺不齊,有的已經被子彈射得亂七八糟,有的還很完整,有的遺骨已經消失無蹤了。同時望著飄著小雨的天空,蒼天仿佛也在為死去的同胞落淚。

館內很大,但卻沒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據它的中心。坪中散落著鵝卵石,散落著沙粒。在這看不到生機勃勃的空坪中,偶爾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顫的音樂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腳下的土地嗎?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一點聲響,像水滴的聲音。隨著這聲音的發源的方向,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進去。里面比較黑暗,墻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總是一閃一閃的,還散發著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釋后才明白——墻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殺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墻上消失—落下,并發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人時間結束了寶貴的生命。我看完后,給我的震撼非常大,這是太殘忍了!它們仿佛像一道閃電從我的心頭劃過,把我的心劃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出門,發現在門口的雕塑柱上,停著一群白色的鴿子。鴿子象征著和平,但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國人的心思,當人家不想和平的時候,只有戰爭才能找到和平之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

祖國在一天天繁榮昌盛,但是,我們還是與別的國家有差距。我們要更加好好學習,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藍天!

走出紀念館,空氣格外新鮮,天特藍,一切就像被雨沖刷過,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8

2024年12月13日,也是第11個國家公祭日。設立國家公祭日,讓遠去的硝煙重新浮現,讓人民遭受的苦難再度重溫,舉國公祭,為的是在不斷堅守和平發展、向往和平的同時,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們對和平的祈愿,許愿墻上的種種心聲表達得淋漓盡致,對于過去我們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歷史的慘痛經歷中不斷珍惜現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對過往的屈辱和苦難時刻警惕,不斷砥礪人性道義,審時度勢,銘記歷史、牢記使命,用濃濃的愛國情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入侵南京,進行了40多天毫無人性的大屠殺,共殘害了30多萬生靈,每一個華夏兒女都無法將這一天這一天承從記憶中抹去,這一天滿是屈辱和苦難,時刻提醒著我們肩上的的責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當歷史翻過這一頁,留給中華兒女的是遠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來,如今的中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每一位國人都應該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華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遠去,中國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有能力保證人民過上和平生活的偉大國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們無怨無悔,甘心奉獻個人的青春鑄就強國強軍的'偉大事業,這種精神,是愛國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我們要把這種愛國精神落到行動上,時刻牢記時代使命,在奮斗前進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國家、民族放在人個的前面,努力為國家各項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9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能被大家所熟悉,然而每年的12月13號,有這么一個節日大家可能不會想起,那就是烈士公祭日。很有幸,我們班代表學校參加了烈士公祭日活動,了解了建國英雄的輝煌事跡。

走進烈士園,我情不自禁的嚴肅、莊重起來??吹揭郧傲沂總兤D苦的生活環境,他們生活在戰火中,食物短缺,但他們仍在學習,仍懷有一顆向上的心,想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他們做到了,他們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投身于革命事業,用短暫而壯麗的一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進入紀念館二樓,看到了烈士墻上一張張滄桑充滿故事的照片,回首我國坎坷建國路,心里振奮不已。我們尊重生命,更敬仰這些為革命理想甘愿獻出寶貴生命的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換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珍愛和平,更熱愛這些為社會和平、世界和諧始終堅持不懈努力的人。

坐上回校的校車,心情還是洶涌澎湃,難以平復。

新中國成立了,百姓生活富裕了,然而我們現在的這些美好生活都是用烈士們的犧牲換來的。是他們讓我們快樂成長,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是他們撐起我們蔚藍的天空!然而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用自己的努力來為祖國添磚加瓦,爭取做國之棟梁。

振興中華,人人有責;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0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鏗鏘有力的聲音被風兒帶著,擴散著。咦?這是在干嘛?原來,今天是公祭日,我們五三班和五五班“派出”一百個人,在這個風兒徐徐的晴天來到烈士陵園,為為了中華振興而犧牲的烈士們送上由衷地問候與不盡的感激。

第二天一大早,精力充沛的我們穿著整齊的秋季校服出發了。嬉嬉鬧鬧的我們收斂了一些,走了四十分鐘左右的路程吧,就來到了烈士陵園。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么多的人都在:學生們中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都穿著校服;老人們都穿著比較嚴肅正式的衣裳,都是“黑白配”;退伍軍人都穿著軍裝,迷彩服上別著徽章;市領導們都穿著西裝……我們也迅速排好隊,端正好站姿,一個個站的比松樹還直,表情嚴肅,根據要求左手持一朵菊花于胸前,隨時準備放開嗓子唱出氣勢如虹的國歌與隊歌。

先是禮兵就位,我們一動也不動,仍站的筆直。聽前方傳來的“砰——砰砰”的'聲音消失后,就到了默哀的時刻了。我們如同商量好似的一同低下頭,有的同學眼里還閃著淚花。我也不禁想起中國戰爭片里的內容:血腥、困難、勇氣、中華振興的夢……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多么和諧的年代!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不就是世世代代熱血英雄所追求的夢嗎?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所希望的夢嗎?這些勇敢無畏的烈士們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億萬人的生,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抬起頭,心中熱血沸騰,隨著音樂,唱起以前象征不屈,現在象征和平的國歌與隊歌……

“為著理想勇敢前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風兒停了,歌聲依舊。這嘹亮的聲音帶著一顆顆感激的心,傳到了沙澧河畔,傳到路邊的居民區,最后無一例外地重回了烈士陵園中每個人的心里。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1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云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系著歷史的巨輪向著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著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著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銹跡斑斑沉睡于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復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跡,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圣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2

30萬呵!30萬人是個什么概念?

科學這樣告訴我:一個正常成年人的血液大約為4800毫升。30萬人的血液,應該約有1500噸!如果用10噸的車裝運這些血,則需要150輛車。150輛車組成的車隊,可謂浩浩蕩蕩,見首不見尾。

科學還這樣告訴我:一個人在絕望的時候所發出的聲音為15000HZ。30萬人若同時發出絕命的怒嚎,則產生的巨大震撼力超過八級地震,能將20層高的摩天大樓推倒……

我們苦難的30萬同胞,當年就是這樣被一群野蠻的'異國侵略者斷頭割喉、百般躪蹂甚至首體分離而亡……這是多么悲慘而殘暴的一幕!

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痛!這也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一場大悲劇!

日軍在南京實施大屠殺到今天,已經整整77年。

77年后的2014年春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一項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開始在南京大屠殺之日,確立為“國家公祭日”。

今年12月13日,是中國首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既是對自己死難同胞靈魂的安撫,也是對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這個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鄰國;同時告誡我們的國民,保持喚醒狀態,不要有片刻的忘卻與麻木,絕不能忘卻歷史、忘卻苦難。但我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在共同悲痛。同學們,我們要學習歷史,了解歷史,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3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紀念日。這天,我和媽媽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

剛進入大門便看見廣場上聳立著一根筆直的大石柱,上面刻著“1937—1938”幾個大字。大家沿著鵝卵石鋪成的小路走著。不知不覺來到紀念館內,看見了許多當初日本人軍用的武器。榴彈炮、重機槍、手榴彈……看著看著我情不自禁脫口而出:“過去的日本軍人的武器竟然那么先進?!?/p>

我來到一幅畫前,畫的是兩個日本人和兩堆堆積如山的南京老百姓的尸體。只見人堆里不論是老少,孕婦還是嬰兒都橫七豎八堆在那兒。有的頭被砍斷了,有的`肩膀沒了,我越看越生氣,只聽旁邊的叔叔怒形于色地說:“這兩個日本鬼子正在進行殺人比賽呢!”聽完后我頓時怒火中燒,兩眼怒視,盯著畫上的兩個日本軍人,心想,這些日本人可真兇狠殘忍,竟然把我們中國人當成玩具!

南京大屠殺讓我們看到了過去日本人的惡毒,也讓我們知道了,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把自己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強大!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4

南京大屠殺是一場血淋淋的侵略戰爭抗日戰爭也是日本發動的異常侵略中國的戰爭日本政府和社會上的一部分人、特別是日本的右翼勢力對日本帝國主義在三四十年代發動的對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侵略戰爭,以及在戰爭期間所犯的瘋狂屠殺和大肆掠奪的罪行,采取回避、淡化、歪曲、篡改、抹殺等多種手段加以掩蓋。其目的就是要使日本的青年一代從頭腦中忘記這一罪惡歷史。最突出的就是,日本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歷史教科書問題上采取的錯誤立場。他們先是在歷史教科書中根本不寫入這段歷史內容,后來在世界輿論的譴責之下不得不寫入這段歷史內容時,但又卑鄙地玩弄文字游戲,以“進入”這個概念模糊的中性詞取代“侵略”這個反映事物本質的貶義詞?,F在日本的實際狀況是,雖然教科書中寫入了這段歷史,但是有不少縣的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教學大綱中又明確規定,這段歷史時期的教學內容不屬于考試范圍,可以不在課堂上講授,大多數中小學校的歷史課上都不講授日本對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曾發動過的侵略。

所以事實上在對日本廣大青少年的歷史教育中,還是刪除掉了這段歷史內容。此外,日本政府還通過組織參觀、召開演講會、散發文字宣傳材料等多種活動方式,極力擴大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所造成的損失及其影響。相反,對于日本帝國主義在侵略中國、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戰爭中,曾制造的諸如“南京大屠殺”等大量的`慘絕人寰的罪行避口不談,給日本青年一代所造成的印象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受害者是日本國和大和民族。不僅如此,日本政府在每年暑假期間,都不惜花費相當數額的???,邀請在日本各地大學學習的外國留學生到廣島,參觀當年的原子彈爆炸遺址和日本政府“精心設計”的“原爆紀念館”。

其目的顯然就是要在世界各國的優秀青年中制造和擴大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受害者”的印象和影響。更有甚者,近年來日本右翼分子惡意制造的“中國的發展和壯大,將成為東亞和南亞地區乃至整個亞洲和世界新的、最大的威脅”的謬論在日本社會中的影響越來越大。

12.13國家公祭日主題征文篇15

我穿著隱身衣和防炮衣來到了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

上午,上海市一片安寧,日本鬼子還沒來,到了下午3點左右,空襲警報突然響了起來,許多人驚惶失措地沖出房子,街上黑壓壓的一片,直涌火車南站。瞬間,火車南站一片人山人海,把車站擠得水泄不通。不一會兒,天空上方出現了12個小黑點,越來越近,原來是日本轟炸機!人們哭的哭,喊的喊,一片慌亂。老鷹似的轟炸機投下了幾枚死亡的導彈,又鉆進了灰色的云層。一會兒,轟炸機又沖了出來,那發動機的轟鳴聲令人心驚膽戰。轟炸機不停向火車南站狂轟亂炸,還來了一次掃射,才滿意地離開了?;疖囌决情g成了一片廢虛,燃起了熊熊大火。原先是人山人海,現在卻寥寥無幾。車站尸橫遍野,血流成河。隨處可見分開的手、頭、腿……幸存者有的嗚咽著,有的'放聲痛哭,還有大喊著:“媽媽——”,一個一兩歲的嬰兒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一臉的茫然。

在這里,我想告訴全中國的青少年兒童:“國恥不可忘??!雖然中國已經解放了,但是我們長大一定要報效國家!“

211470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