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15篇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
為緬懷紀念烈士,弘揚烈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我區公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金壇區民政局采取五項措施,全力做好烈士公祭活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為扎實做好公祭活動準備工作,區民政局成立了以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辦公室、優撫科、區烈士陵園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召開工作布置會,制定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落實工作責任,確保任務到崗、責任到人,為公祭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是制定活動方案。根據國家烈士公祭辦法及上級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了我區烈士公祭儀式建議方案,報請區委區政府審定實施。建議方案對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儀式程序、部門綜合協調等細節進行了明確。針對天氣變化、車輛有序停放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確保公祭活動順利舉行。
三是加強修繕保護。從七月份開始,對陵園門樓、紀念塔基側面面磚、花池、道路石板斷裂情況進行修繕,對紀念館內多媒體設備進行了調試維護,確保紀念設施完好無損、保證設備運作正常。
四是開展環境整治。組織工作人員對陵園內綠化進行修剪,清除枯枝落葉,新種、補種綠植草坪,徹底清潔烈士紀念塔和紀念設施,確保環境整潔、莊嚴肅穆。
五是做好活動服務。組織講解員專業知識培訓,提前準備好花籃、挽聯、標語,明確祭奠方陣,工作人員服務職責到位。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2)
國家公祭是對死難者的祭奠。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已成為國際慣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一些國家紛紛設立國家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戰爭中死難的國民。比如: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84年前的12月13日,一個比今天還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星期的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血腥屠殺,使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
這是歷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是一段永遠無法讓中國人忘卻的國恥。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種.種罪行,不能忘記30萬中國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鮮紅血浪,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與頑強抗爭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是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兇惡殘暴的戰爭罪行和日本右翼勢力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不軌圖謀,是為了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在人類歷重演,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國家統一強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的未來,中華的偉業,重任在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更在于我們青少年。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用自己的行動,愛我祖國,強我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3)
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紀念日,如1月30日是印度烈士節,3月3日是加拿大烈士紀念日,5月9日是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5月30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每年這些國家都要在本國法定紀念日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紀念本國英雄。
中國擬定在每年3月4日舉行公祭人民英烈活動,并將這一天確定為“國家烈士紀念日”。民政部為設立烈士紀念日而進行了多年的論證。2008年人民網對設立烈士紀念日進行網上民意調查,70%的網友表示支持。在新華網進行的投票調查中,支持率則高達92.84%。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烈士紀念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4)
今年12月13日是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南京全城鳴笛向死難者致哀。
設立國家公祭日,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對內對外的意義是多重的。
其一,沉重打擊日本右翼試圖歪曲、抹殺歷史的“翻案”企圖。
一個民族不怕犯錯誤、甚至犯罪,但最怕無視歷史、歪曲歷史、褻瀆歷史。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鐵證如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中國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對此作出了莊嚴的審判。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有侵華日軍各級指揮機構當時的命令和日本官兵的記錄為證,有中國幸存者的血淚控訴為證,有《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等國際人士提供的證言和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937年拍攝的電影膠片為證。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政界學界媒體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卻甚囂塵上。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讓人們銘記這段血凝的歷史,對于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反擊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略與加害史實的言行具有重要意義。
其二,彰顯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權的尊重。
30多萬,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中國人的生命。這些死難者的背后,是一個個曾經溫暖的家庭。中國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體現的是對人權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對和平的向往。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屠殺的南京30萬生靈,應該不應該得到稍有良心的日本人的最起碼的懺悔和尊重?日本號稱已經進入現代民主社會,動不動就打出“尊重人權”的口號,要尊重人權,就應從尊重別國國民最起碼的生存權做起,就該老老實實地到侵華日軍實施屠殺的地方去謝罪。
其三,牢記戰爭悲劇,追求共同和平。
殘忍、嗜血是人類扭曲的變態心理,是阻礙人類文明發展的毒瘤,理應受到全人類的唾棄。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以設立紀念日的形式,提醒人們勿忘歷史,警惕噩夢重演。例如,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與上述紀念日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將使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人民集體記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們牢記戰爭悲劇、追求共同和平的重要歷史資源。
其四,反思歷史教訓,激揚民族精神。
短短六個星期之內,30萬骨肉同胞生靈涂炭,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殘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國力軍力的孱弱。國民黨政府指揮無方,一些國民黨部隊臨陣脫逃,而民眾則毫無組織,散沙一盤。更有甚者,充當“帶路黨”,引領日本侵略者指認已經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3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付出,非但沒有換來日本人的同情,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恥笑、羞辱。公祭死難者,也是在警示當代國人,追求和平不能放棄武備,面對外敵的侵略,我們只能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硝煙已經散盡,警鐘仍需長鳴。牢記國恥,勿忘國殤,富國強軍,銳意進取,居安思危,常備不懈,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絕不讓歷史重演,這就是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行國家公祭儀式的意義所在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5)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南京大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舉世震驚,今年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時間在流逝,可歷史不能忘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如今,我們的國家日漸強大。已經有能力保護國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給中國的深刻教訓。改革開放四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是局部戰爭仍然時有發生,我們始終應該牢記歷史,存有危機意識,不能懈怠,抓住機會,不斷發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作為基層工作人員,更應該擔負起自身的責任,牢記使命。雖然,基層公務人員所面對的大多是瑣碎的工作。但卻都關乎百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每個基層工作人員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匯聚到一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才不會讓悲劇重演。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6)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84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13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了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說,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么這樣說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說,但我還是想說說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這些隔代撫養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后,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觀念,學校引導著學生圍繞著分數轉,什么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后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初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么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7)
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設立公祭日,祭奠死難者、敦促民眾不忘歷史,是國際上的慣常做法。比如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等,這些紀念日不僅是對逝者的安慰,也是對生者的警醒,更有著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反思歷史、銘記歷史、尊重生命、珍視和平的深刻寓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這段慘痛的民族歷史,在國內,曾經的慘痛歷史越來越被各種輕松的演繹所替代;而在國外,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清華戰爭歷史的言論甚囂塵上。這些現象都在警示著我們保護歷史鐵證、還原歷史真相、教育本國國民、銘記歷史苦難的重要和緊迫。
雖然現在每年南京市民都會自發舉行悼念活動,但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南京人民的慘痛記憶,更是中華民族應當永遠銘記的國家歷史,是中國人民抗爭史上的濃重一筆。設立公祭日,就是要通過全民紀念的形式,讓全體人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時刻保持對歷史苦難的痛感,從而時時警醒,倍加珍視當前得來不易的和平。
公祭日活動不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吸引著眾多海外華人的關注和參與。相信隨著全國各地的公祭活動和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的活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必將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重大的影響,進一步彰顯中華民族對同胞死難者的緬懷,對民族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發展的珍視,對民族富強的期盼。
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參與進來,不僅為了告慰死者,更是為了激勵生者;不僅為了銘記戰爭、更是為了珍視和平;不僅為了牢記歷史,更是為了警醒未來。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8)
解放軍報香港12月13日電 孟垂云報道:12月13日,在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香港百余所官立中小學校長走進昂船洲軍營,參觀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親身感受民族復興圖強的輝煌成就,深入了解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并與駐軍官兵探討如何加強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9時整,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冉冉升起。香港中聯辦教科部、特區政府教育局相關人員和香港中小學校長140多人,與駐香港部隊陸??杖姽俦硪黄鹫R列隊、莊嚴肅立,向國旗敬禮。
儀式結束后,香港中小學校長們參觀了“夢起東方”主題展覽。駐香港部隊展覽中心是在香港系統介紹歷史國史軍史的大型歷史文化展館,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偉大祖國建設發展成就和人民軍隊輝煌戰斗歷史,是香港青少年知史愛國、學史明理的資源富礦。校長們認真聆聽講解、仔細閱讀展板、積極體驗互動,在展覽中心南京大屠殺歷史展區深切緬懷遇難同胞,通過默哀、電子獻花等形式寄托哀思。
參觀結束后,香港中小學校長代表與駐香港部隊官兵圍繞“立德樹人 為國育才——香港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主題開展座談交流,軍地代表和5所香港中小學校長分別發言,就增強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培育愛國精神、建立共教共育機制探討舉措、暢想未來。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9)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77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13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說,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么這樣說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說,但我還是想說說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這些隔代撫養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后,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觀念,學校引導著學生圍繞著分數轉,什么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后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初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么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0)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二戰后,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推出國家級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目前已成為國際慣例。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爆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公祭當天,國家元首、議會議長、各大黨派領袖都到場獻花圈,并公開發表講話。同時,公眾的參與度也相當高,參加公祭的人數少則萬人以上,多則10多萬人。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
2014年7月6日,“國家公祭網”正式上線。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1)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人們對戰爭災難的痛恨,對和平生活的珍惜。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公祭日,每年都定期舉行國家公祭。
我們不能忘卻那個令人悲痛的日子——1937年12月13日。我們不能忘卻,南京在哭泣,中華在哭泣;我們不能忘卻,在慘絕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萬鮮活生命;我們不能忘卻,失去的民族的尊嚴……這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痕,深深刻在歷史的記憶里,提醒著我們曾經所承受的屈辱與不公。
時間不能撫平所有的悲傷,記憶依舊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莊重的儀式,祭奠逝者,撫慰生者,來凝聚勇氣直面歷史,把悲傷化作前行的動力。以國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設立公祭日,悼念死難同胞,恰好契合了民眾的意愿。在這一天,我們感念逝者,還生命以尊嚴。唯其不可忘卻,他們才能在民族記憶和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2)
12月13日上午,伴隨著莊重雄渾的警報聲在校園上空回蕩,泰安第十六中學從引導全校師生切實增強民族自豪感,體驗民族精神時代內涵,感受民族精神偉大力量,牢固樹立民族自尊心大局入手,舉行了以“勿忘國恥、強我中華”為主題的國家公祭日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上午9時,隨著防空預警警報響起,全校800余名學生迅速撤離教室,在極短的時間里到達防空安全區域——“學校操場”,在防空警報聲中,全體師生默哀三分鐘。隨后,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劉民階同志和學生代表姚雙同學分別進行了主旨演講。在劉書記的帶領下,全體師生集體宣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宣誓聲響徹云霄,久久回蕩在校園上空。
此次紀念活動的有序開展,是學校常態化加強國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縮影,旨在促使師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牢固樹立愛國情操,不斷增強擔當意識,把對民族和國家的熱愛轉化為勤奮學習的動力之源,真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3)
今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強烈愿望,表達學生熱愛和平、反對侵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家國情懷。銀河小學于__年12月15日開展了以“國家公祭日——‘12.13’南京大屠殺悼念日”為主題的悼念活動。
一、12月15日早晨,我校利用升旗時間,組織全體師生舉行了哀悼儀式。舉行了以“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校長和大隊輔導員分別向全體師生講述了這段悲慘的歷史,讓學生了解歷史,勿忘國恥。
二、活動期間,我校利用活動課和電腦課組織學生觀看了紀錄影片《南京大屠殺》和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影片《南京!南京!》,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面,讓學生流下了痛苦的淚水,奇恥大辱震撼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血的教訓,讓大家深深地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中高年級開展了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談觀后感,再次加強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布置學生在家觀看電視頻道關于“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活動報道,并利用雙休日辦了一期“勿忘國恥,愛我中華”主題手抄報。
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提醒學生不能忘記歷史,要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練好本領,早日報效祖國。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4)
1937年12月,我們記住了一段悲愴的歲月,記住了‘30萬’這個永難磨滅的數字。為了牢記歷史,激勵學生的愛國熱情。12月12-13日,小學開展“勿忘國恥,強我中華”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活動中,學校政教處王向前主任在本周一升旗儀式上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要求全體師生“勿忘國恥,強我中華”,用實際行動來捍衛祖國的尊嚴。要求各班利用晨會課、班隊課、信息技術課組織學生收看國家公祭日的視頻,讓孩子們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以學校的電子屏為載體,宣傳“勿忘國恥、強我中華”,努力做到人盡皆知,營造革命傳統教育氛圍,讓學生了解國家公祭日的時間、意義,引導少年兒童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修養。同時讓同學們將這段慘痛的歷史銘刻在心,牢牢記住:落后就要挨打。我們祭奠南京大屠殺,不是囿于歷史的傷痛中而不自拔,而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恥而后勇,發憤圖強!同學們更懂得: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驀然回首,勿忘國恥;放眼未來,強我中華。
此次開展“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被終結的鮮活生命,使全體師生認識到牢記歷史深重災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飽滿的熱情挺起時代脊梁。
2023年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00字(篇15)
為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玄武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于12月13日上午舉行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玄武區文化局領導、少兒圖書館全體館員、優秀小讀者代表及其家長,共計7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此次紀念活動分閱讀“國家公祭日”讀本、默哀儀式、討論發言和讀書征文活動四大部分。館內專門設置展板張貼南京大屠殺知識概況、開辟愛國主義教育專欄推薦一批紅色經典及公祭日相關讀本。小讀者們積極參與活動,認真閱讀“國家公祭日”讀本,仔細了解展板相關信息和推薦書目;上午10時01分公祭現場拉響防空警報,參加活動所有人員佩戴白花肅立默哀…哀悼儀式結束后,小讀者和家長都圍聚在閱覽室,認真聆聽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重要講話,紛紛表示要牢記歷史、珍視和平、發憤圖強,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在“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期間,玄武區少兒圖書館還開展了“銘記歷史少年自強”為主題的讀書征文活動,廣大小讀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表明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本次活動得到了的熱烈響應。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小讀者們能夠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在未來的道路上,希望同學們可以始終保持這份愛國主義熱情和這份民族使命感!
此次紀念活動不僅增強了小讀者們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了解和閱讀歷史書籍的興趣,同時還傳遞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