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
2023年12月13日,也是第十個國家公祭日。設立國家公祭日,讓遠去的硝煙重新浮現,讓人民遭受的苦難再度重溫,舉國公祭,為的是在不斷堅守和平發展、向往和平的同時,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們對和平的祈愿,許愿墻上的種種心聲表達得淋漓盡致,對于過去我們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歷史的慘痛經歷中不斷珍惜現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對過往的屈辱和苦難時刻警 惕,不斷砥礪人性道義,審時度勢,銘記歷史、牢記使命,用濃濃的愛國情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入侵南京,進行了40多天毫無人性的大屠殺,共殘害了30多萬生靈,每一個華夏兒女都無法將這一天這一天承從記憶中抹去,這一天滿是屈辱和苦難,時刻提醒著我們肩上的的責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當歷史翻過這一頁,留給中華兒女的是遠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來,如今的中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每一位國人都應該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華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遠去,中國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有能力保證人民過上和平生活的偉大國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們無怨無悔,甘心奉獻個人的青春鑄就強國強軍的偉大事業,這種精神,是愛國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我們要把這種愛國精神落到行動上,時刻牢記時代使命,在奮斗前進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國家、民族放在人個的前面,努力為國家各項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2)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 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4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 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涂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沐浴于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國家公祭日設立的8年來,以一段悲壯歷史的復原與定格表達當代人的深切緬懷,以國家名義的公祭儀式傳遞中國人不忘屈辱、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愛國情感的力量在匯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矢志不渝,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鏗鏘有力。
“我們為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痹诘谝粋€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曾這樣宣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爸挥姓x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今天我們紀念死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3)
國家公祭是對死難者的祭奠。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已成為國際慣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一些國家紛紛設立國家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戰爭中死難的國民。比如: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 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_年,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_年前的12月13日,一個比今天還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星期的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血腥屠 殺,使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
這是歷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是一段永遠無法讓中國人忘卻的國恥。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種.種罪行,不能忘記30萬中國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鮮紅血浪,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與頑強抗爭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是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兇惡殘 暴的戰爭罪行和日本右翼勢力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不軌圖謀,是為了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在人類歷重演,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國家統一強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的未來,中華的偉業,重任在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更在于我們青少年。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用自己的行動,愛我祖國,強我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4)
回顧過去,歷史的風吹開了中國沉痛的一頁。恥辱與憤怒、悲傷與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歲月中。盡管事過境遷,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簾中浮現:人們留下了鮮血、隨處可見的尸體……愛與恨交織在這片土地上,華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鮮紅色。從鴉片戰爭到南京大屠 殺,一樁樁、一件件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面對列強的野蠻暴行,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屈服過,多少英雄的中華兒女為了驅逐列強,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用自己的鋼鐵意志向世人證明: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歷史的風吹開了中國嶄新的一頁。當中華民族挺直腰桿,不再受外來列強欺負的時候,中國人發出豪邁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成了一個不容小視的國家:神舟八號飛天,讓那些外國人刮目相看;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那些外國人贊嘆不已。那些為建設中國而犧牲的先輩們啊,你們看看,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這就是你們用愛國之心建設出的新中國!
今天,我們依舊站在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上。先輩們用鮮血、用汗水、用一顆顆赤子之心換來了祖國的強大。如今,我們的生活、飲食等都有了改變,唯獨不變的,是我們愛國的心啊!如果要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愛,那么,我只能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5)
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紀念日,如1月30日是印度烈士節,3月3日是加拿大烈士紀念日,5月9日是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5月30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每年這些國家都要在本國法定紀念日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紀念本國英雄。
中國擬定在每年3月4日舉行公祭人民英烈活動,并將這一天確定為“國家烈士紀念日”。民政部為設立烈士紀念日而進行了多年的論證。2008年人民網對設立烈士紀念日進行網上民意調查,70%的網友表示支持。在新華網進行的投票調查中,支持率則高達92.84%。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烈士紀念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6)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 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84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 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人類文明留下最黑暗的一頁。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涂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沐浴于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國家公祭日設立的8年來,以一段悲壯歷史的復原與定格表達當代人的深切緬懷,以國家名義的公祭儀式傳遞中國人不忘屈辱、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愛國情感的力量在匯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矢志不渝,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鏗鏘有力。
“我們為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在第一個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曾這樣宣示。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翹舌抵賴而消失?!爸挥姓x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今天我們紀念死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7)
今天是12月13日,從日歷上看,這不過是一年中一個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是一個不該忘卻的日子,是一個讓人的心會流血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是一個飽蘸鮮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占領南京后,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_。一幕幕悲慘的情景不堪回首。日軍在南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里殘殺了三十多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這些人中,有的被當作活靶子練習射擊、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進長江、有的成為細菌實驗的犧牲品,甚至連未滿月的孩童都不放過!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蹂躪祖國的土地,列強的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中國的馬路上,外_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嘗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黃皮膚的民族,終于在屈辱中站起來了,她挺直腰板,高抬頭顱,終于揚眉吐氣了。沖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蘇美兩國的核壟斷;熊熊燃燒的奧運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國再不是“東亞病夫”,建國__周年慶典,使世人再次認識了一個生機勃勃、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站在國旗下,我們為祖國的騰飛而驕傲自豪,我們為祖國的繁榮而心潮澎湃,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同學們,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我們記住“恥辱”,記住祖國歷史的創傷,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8)
國家公祭是對死難者的祭奠。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已成為國際慣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一些國家紛紛設立國家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戰爭中死難的國民。比如: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 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
_年,__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_年前的12月13日,一個比今天還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軍的炮火轟開了南京的大門,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星期的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血腥屠 殺,使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
這是歷屈辱的一天,這是讓我們中國人心痛的日子,這是一段永遠無法讓中國人忘卻的國恥。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種.種罪行,不能忘記30萬中國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鮮紅血浪,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與頑強抗爭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是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 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兇惡殘 暴的戰爭罪行和日本右翼勢力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不軌圖謀,是為了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在人類歷重演,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國家統一強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的未來,中華的偉業,重任在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更在于我們青少年。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用自己的行動,愛我祖國,強我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9)
__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在警報拉響的那一刻,無數后人靜默沉思,反思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當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殺戮,當積貧積弱的國家遭受到鄰國的侵犯,除了對于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我們更應該在__年后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認識到戰爭與和平的本質,認識到積弱必被欺的本質,并以此為屈辱歷史,防止同樣的暴行再次發生。
自二戰后,國際間的和平環境已經維持了半個多世紀,雖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使各國在現代化道路上穩步前進,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已經改變了貧窮落后的國家面貌,朝著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邁進,一路走來,我們深刻地領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保證國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四十年,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總量已取得顯著進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電影《戰狼》已經反映了我國面對其它國家的有力氣魄。
當然,曾經遭受過屈辱,不能表現為純粹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而應該在新時期,不忘屈辱,砥礪前進,在與日本等國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國際交往姿態,積極學習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文化,對于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日本人,我們絕不妥協。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0)
世界上許多國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紀念日,如1月30日是印度烈士節,3月3日是加拿大烈士紀念日,5月9日是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5月30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每年這些國家都要在本國法定紀念日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紀念本國英雄。
中國擬定在每年3月4日舉行公祭人民英烈活動,并將這一天確定為“國家烈士紀念日”。民政部為設立烈士紀念日而進行了多年的論證。2008年人民網對設立烈士紀念日進行網上民意調查,70%的網友表示支持。在新華網進行的投票調查中,支持率則高達92.84%。
2014年8月31日,__屆全國人大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烈士紀念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1)
今年12月13日,是中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年初以專門決定形式設立的,從而為國家公祭日提供了國家法律的確認和保障。今年的12月13日作為國家首個公祭日,其系列祭奠活動更是凸顯出國家重建歷史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政治意識與政治意志。此次關于公祭的國家實踐,將南京大屠殺祭奠活動從民間與地方政府層次提升至國家層次,對于塑造國家意識與國家認同具有積極意義。
國家公祭日是二戰后各國反思和轉化戰爭遺產的普遍國家實踐,已構成國際慣例。公祭形式上,各國政要及民眾開展大規模的集體敬獻花圈、公開演講等活動,在共同儀式中強化“想象共同體”(民族)的命運意象和實在性。我國關于二戰的歷史紀念活動,以南京大屠殺為例,長期處于民間和地方層次,比如---市的紀念活動從1994年開始堅持了二十年,但由于缺乏國家公祭的法律安排,在規模與影響力上頗有不足。與之對照的是,作為侵略國與戰敗國的日本,每年在國內以____事件展開戰爭祭奠。
現代的國家認同已發展出兩個基本層次:一是民族文化層面,以歷史命運共同體和民族主義精神為內核;二是政治法律層面,以憲法與公民權利為內核。各國基于民族國家利益與歷史理性,均交疊運用這兩種層次不斷強化國家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團結。如此,則今年12月的首個憲法日和國家公祭日,當可共同作為國家認同建構現代化的新思維與新進路。
關于國家公祭日的具體活動形式,各國具有大致相近的實踐與安排,比如國家領導人敬獻花圈并發表演講,群眾自發集會開展紀念活動。---市將繼續以往的“集體默哀一分鐘”的安排,但國家層面的祭奠活動顯然會因為公祭日的國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奠傳統。同時,基于互聯網時代的溝通交往特征,網絡公祭亦成為國家公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同主題的國家公祭只是國家的一種特別倡議行為,對歷史的紀念與承受仍應寄托于民間層次和日常實踐。近年來圍繞抗戰史的民間紀念活動有所進展,大大豐富和拓展了國家戰爭公祭的素材、土壤和民意基礎,較為突出的是四川“建川博物館”中的抗戰史主題館。
實際上,以抗戰為主題的國家紀念活動歷來受到中日關系變遷的影響。在此次公祭日之前,國家與民間對抗戰史與抗戰影視生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一直頗為強勁。中日關系在友好主題與歷史反思主題之間存在較大張力,近年來更是因為釣魚島事件和日本政治右翼化引發兩國關系緊張,從而在背景與動力上助推了國內抗戰敘事的強化以及公祭活動的國家化。日本的戰爭公祭,除了____主題外,靖國神社參拜亦是年度化重鎮。此次國家公祭,當可視為對日本歷史態度及戰爭公祭行為的回 擊。
不過,此次公祭的意義除了既有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歷史認同之外,還應該有超出事件本身的宏闊意義。戰爭公祭在國際關系意義上表現為一種民族主義對抗,這作為外交斗爭和政治博弈的對等手段是必要的,而在內政意義上亦可起到強化愛國主義的政治認同效果。這些正面精神有其效度,亦有其限度,不可漠視,亦不可失當。
在中國和平崛起與依憲治國的當代,國際層面仍奉行和平與發展主題,內政層面則應堅持依法治國和有序民主的基調,賦予整體國家精神以一種必要的結構均衡感、寬和威嚴氣質和現代價值取向。同時,著眼東亞和平建構大局,中日和解仍然是兩國乃至于東亞和世界和平發展的規范愿景,是中國承擔負責任大國角色和真正崛起的地緣政治基礎。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歷史負責的方式就是對當下國家與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負責。國家公祭被編織進歷史與現實、外交與內政、民族與個體、國家與社會、區域與世界的復雜關系和張力之中,其意義紛繁,價值流變,激情與悲情互生。然個中不變者,乃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與苦難奮斗精神,亦有矢志和平與追求歷史正義的正當意志,更有內修文德法度、外協近鄰萬邦的復興之志。如此,則亡靈可慰,外敵可遏,和平可期,大國氣象可成。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2)
12月13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后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上午,我院組織學生在圓樓會議室開展了首個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觀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新聞直播。學院黨委副書記,各學生社團的主席、中干、干事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
上午10點,參加活動的所有同學觀看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國家公祭儀式的`現場直播。期間,全場同學向在南京大屠殺中死遇難者以及為民族抗戰而犧牲的先烈默哀一分鐘。默哀氣氛莊嚴肅穆,伴著窗外的防空警報以及汽車的鳴笛聲,在場所有的同學都深受感染,深切體會到了民族凝聚力和國難當頭同仇敵愾的民族氣節。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現在的中國已經有能力保護人民的利益,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活動中,韓__副書記與大家一起學習了有關國家公祭日的知識。他簡要介紹了此次國家公祭日的設立過程與程序,闡述了我國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必要性。他從國內、國際兩個角度為闡述了我國設立公祭日的重要意義。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加強與世界交流與溝通的需要。這是順應人民意愿、開拓政治平民化的一大步,也是我國維護世界和平之心愿的集中體現。他強調,今天的祭奠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不忘民族的悲痛,不忘歷史的悲劇,勇于承擔民族和國家復興的重任。韓副書記對我院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鼓勵大家提高政治敏感性,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持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不傳、不信有損黨和國家形象與人民利益的信息,不做有損黨和國家形象與人民利益的事。他要求同學們要有政治意識、擔當意識、踐行意識,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求大家活動結束后,要嚴格要求自己,發奮學習,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最后,韓副書記帶領大家一起宣誓:“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勇于擔當,奮發圖強,立志復興,圓夢中華!”
整個活動使在場所有同學深受感染,大家一致認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雖已結束,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不是宣揚復仇情緒,而是倡導大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3)
1937年的今天,日本侵略者靠著自己的堅船利炮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犯下了讓全世界人都不可饒恕的罪行,在我們每個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傷痕。81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我們的國防日益強大,我們的社會欣欣向榮,一個富強文明的新中國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但是,在一系列成績取得的同時,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我們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前世界主題,但是一些不穩定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爆炸的隱患,中國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從國際環境看,無論是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妄圖刻意抹去、美化曾經的戰爭罪行,還是西方媒體對中國發展的刻意“黑化”,圍追堵截,都讓我們感覺到中國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是需要我們全體國人團結一心、奮斗努力的。從國內環境看,一些境外勢力刻意制造輿論,部分網民群眾盲目跟風,歷史虛無主義苗頭呈現蔓延趨勢,也給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敲響了一記警鐘。
回顧戰爭是為了珍惜和平,銘記歷史是為了奮力前行。中華民族從一窮二白發展到今天,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靠的不是別人的施舍,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全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這是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國家都無法否認的現實。一些西方面對中國發展速度,明追暗賭,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卑劣的行徑,還為自己標榜公平正義。從不久前“華為事件”我們也應該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上定會有驚濤駭浪,會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們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我們中國有信心、有勇氣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史反復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國弱則民無從而生。我們每一名中國都應該銘記歷史、反思歷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團結一致、奮力前行。
國家公祭日作文六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讓我們永不卻忘的戰爭,那就是“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軀體上無法消彌的傷疤。
這些日本人,在南京為所欲為、耀武揚威,讓南京的同胞們天天擔驚受怕,家庭支離破碎,日本人實在太狠毒、兇惡了,難道他們就忍心下得了手?
雖然以前南京被日本人損壞過,但南京的今天是那樣的繁榮、昌盛,南京的人民是那樣的善良、和睦。
七十七年已過去了,昔日的屠場已再度成為一座繁華的都市,在平常的日子里,年輕的一輩僅僅只能從教科書上知道南京大屠殺這一名詞,他們已很少提及這段屈辱的往事。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4)
翻開日歷,異常普通的12月13日,這一天卻應該是每個中國人不該忘記的歷史,這一天是血的事實,這一天,300000的中國人在機槍的掃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諝庵袧M是彌漫著炮火味和血腥味,廢墟上沾滿了碎肉片和血跡。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個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這件慘絕人寰的事至今已過去73年,早已成為歷史,但這段歷史不該被人遺忘,更不該被敢做卻不敢承擔的人所篡改,歷史不容有一點污垢,不容本身便雙手沾滿善良人血液的骯臟之人所篡改。
這一天,日本鬼子們對手無寸鐵的中國進行了長達6周之久慘不忍睹的大屠殺?!肮碜印保?,應該用屠夫,用禽獸來稱呼吧。這些禽獸用鉛絲將難民及其俘虜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復用刺刀亂戳,最后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余骸骨投入長江。令人發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后,“比賽又在進行”。 在他們進入南京的短暫一個月內,城內發起2萬多起強奸,輪奸之類的事件,無論婦女,老婦還是少女都無法逃脫被玷污的局面。為了掩蓋自己搶劫和強奸的罪惡,許多女子在被強奸后又遭槍殺、毀尸,慘不忍睹,并且他們見道房屋便點火焚燒。
似乎,這些對于他們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當然的事。 事后的南京一片凄涼。 一列列的數字,震撼著太多的人,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背后都是一條無辜生命。 這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
73年來,中國人的仇恨沒有增長,時間可以消逝,但記憶不會風化,恥辱更是不容漫長的沉痛所塵封。 1937年的12月13日,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是一個不該忘卻的日子,這段記憶不能遺忘,這是一個讓人的心會流血的日子。
2023國家公祭日感想作文(篇15)
今天,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紫金山含悲,秦淮河低回。__年前,這里曾發生了舉世震驚、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我三十萬同胞慘遭屠戮。這是中華民族永遠抹不去的傷痛,也是人類文明最慘烈的悲劇之一。
__年來,我們曾以無數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殺的死難同胞,以無數方式探討這場屠殺帶來的思考: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和平的共識、戰爭的倫理、人性的自覺與人道的尊嚴?,F在,我們終于設立和迎接來了國家公祭日,以肅穆的儀式來悼念歷史,讓澎湃的感情集中表達,必將促使民族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促使一個民族汲取歷史力量、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未來。
公祭日,展示了我們的人文精神與民族性格。歷史構成了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歷史鍛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浸透熱血的土地是每個民族的朝圣之地。當波蘭人為奧斯維辛紀念館獻上鮮花,當德國人在大屠殺紀念碑林中默哀,也讓我們重回__年前那座血與火的城市,閱讀寫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種緊緊挽結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血脈深情與民族精神。
公祭日,讓我們學會以寬闊的歷史視野正視、思考和解決問題。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已過去__年,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近70年,我們用肅穆的國家公祭儀式提醒著自己,保持歷史的痛感,但不煽動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視歷史、反思戰爭、檢省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余孽,但不將民族感情矮化為街頭泄憤。經歷過深重苦難的民族,更應懷著寬闊的歷史眼光,更應懂得珍惜和捍衛人類的核心價值。
公祭日,也讓每個普通中國人找到帶著歷史感的活法。它讓史書上的文字變得意象豐沛,讓每個人的生活獲得了歷史的重量,也讓一個民族的幾代人之間,有了心傳和默契。正是在這個低頭默哀的瞬間里,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社會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異,僅僅成為十三億中國人中的一個。
有象征意義的是,半年以來,中國領導人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抗戰紀念日。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周年紀念日,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紀念日”,領導人參與國家公祭,是國際慣例,也是規格和意義的象征,更與每個普通中國人的情感互相呼應,表達了整個社會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頻共振。
12月13日,為同胞默哀,為中華祈福,在災難的創傷中培育人道態度與和平精神,在屈辱的歷史中學會自立自強。今天,我們這樣緬懷歷史,正是要歷練出迎接美好未來的氣度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