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8篇

| 付甘

人類是在社會發展中成長,人類的思維是在發展中不斷嘗試,事物是有機的結合體,生物或者非生物都能改變人類對其的看法。利用這些創造人們需要的,這就叫科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8篇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1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許許多多小事,看上去很平凡,卻總能發現許多奇妙的東西,令人充滿暇想。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吃冰激凌,一到夏天,就一連幾天都吃,每一次吃完都感覺十分涼快。偶然一次,我正準備吃冰激凌,剛拿出來包裝都還沒有拆開,這時候,媽媽叫我去做事,我便將它放在桌子上,居然忘記了。過了好一會,“啊呀!我的冰激凌忘吃了!”我忽然想起,便匆匆跑到桌子前,一把抓起冰激凌——不料,桌子上有一灘“不明液體”。我心想,莫非是包裝袋漏了?不可能呀!手中的包裝袋沒有一絲縫隙。于是我只好帶著問題請教爸爸。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冰激凌是冰做的,而空氣相對較熱,所以兩者相遇,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了水,這就是桌子上的“不明液體”!

上小學后,我的知識越來越多了,疑問也越來越多了,有許多問題爸爸都讓我試著自己找答案。有一天上學,外面有許多霧,媽媽讓我戴著口罩出去。我在路上便一直很疑惑——霧是怎么產生的呢?為什么在霧中要戴口罩?于是這個問題一直纏繞了我很久,直到上初中學了物理才明白——霧其實也是由水蒸氣變來的,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變成一顆顆極小的小水珠,因為太輕了所以就浮在空氣中,自然也會有許多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所以霧天當然要戴口罩呀!

而現在學了物理和生物,學的知識更多了,什么人工降雨,對照實驗都了解了許多。我佩服牛頓偶然被蘋果砸到頭而發現了萬有引力,我佩服貝多芬耳聾利用骨傳導聲音繼續作曲,我更佩服愛迪生經歷了一千次失敗后成功發明電燈泡……

這都是什么?這都是科學的精神——創新,堅持與探索。只有勇于創新和探索,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與冷落,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創造別人沒創造的東西。也許許多未知的東西就是像一塊新大陸,一直都存在卻只等待我們去發現,我們要繼續堅持下去,即使一百次一千次,總有一次會成功!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2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與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是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3

認為幾何是埃及人從實踐經驗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它的希臘文原義是“測地術”。當時,橫貫埃及的尼羅河每年都要泛濫,沖毀地界,人們在水退之后必須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幾何學便在這種年復一年的測量中得以萌發、成長起來。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之間,希臘賢之一的泰勒斯創立了希臘幾何學。泰勒斯青年時代進行過多次旅行。曾在埃及居信過一段時間,他認真學習埃及人的數學知識,在測地術的基礎上創立了幾何學。居說,他在那沒有登上金字塔就算出了胡夫金字塔高131米,使當地的司祭們大為震驚,博得了埃及國王的賞識。他的測算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作出的。泰勒斯回到故鄉米勒都斯后,建立一所學校來傳授他的數學和其它科學知識。泰勒斯以后,希臘許多數學家和哲學家對幾何學又作了修改、補充和發展。

公元前330年,歐幾里德在雅典誕生了。他做過柏拉圖的學生,后擔任亞歷山大大學數學教授,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數學學派。他把大地和蒼天轉化為一幅由錯綜復雜的圖形所構成的龐大圖案,又運用驚人的智慧把這個圖案拆開,分解為簡單的組成部分:點、線、角、曲線、平面、立體。把一幅無邊無際的圖卷,譯成初等數學的語言,也就是歐幾里德幾何學。他的幾何學創立后,身邊聚集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生,其中既有窮人的孩子,又有富家子弟,甚至還有國王。

學生們都很尊敬歐幾里德,簡直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因為他“像一個父親那樣教導他們”。當然,也有一些趨炎附勢之徒來跟他學幾何,歐幾里德對他們非常鄙視。一次,一個貴族子弟學了第一定理后,急不可耐地問他:“學習幾何學究竟有什么用呢?”見歐幾里德沒有理睬,他以為老師沒有聽見,就又重復了一遍。歐幾里德轉過身對仆人說:“快拿一些錢給這位先生吧,他沒有錢是不肯學的!”公元前3世紀,歐幾里德的杰出著作《幾何原本》問世了。他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公理代的方法建立了一座宏偉的幾何學大廈。該書問世后,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廣泛流傳了一千八百多年;印刷術出現后,它又被翻譯成全世界各種文字,我們在中學里所學的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知識,其主要內容就是來源于兩千年前的這本書。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4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重視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牙齒疾病的國家。據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遠在公元前13世紀的殷商奴隸制社會,古人就對口腔疾病有了比較詳盡的記錄。但限于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把牙齒患病的原因統統歸于鬼神所起的作用,自然也就不會想到用刷牙來防治牙齒疾病了。

進入封建社會,一些醫生明確指出:受了風和吃了東西后不漱口,是引起齲牙的原因。于是,從公元2000多年前起,中國人就有了漱口的習慣。如《禮記》中就有:“雞初鳴,堿畬漱”的記載。不過,單憑漱口是不能將牙齒上的污垢、食物殘渣等完全去掉的。因此,古人又想出了用手指或柳枝揩齒來清潔牙齒。

在敦煌壁畫中有一幅《芳度叉頭圣圖》的畫,上面畫著一個和尚,為了清潔牙齒,正蹲在地上,左手拿著漱口的水瓶,用右手中指在揩他的前齒。這說明,至少在唐代,我國人民就有了揩齒這種衛生習慣。柳枝揩齒是用牙刷刷牙的先驅。在唐代,人們將柳枝的一端用牙咬成刷子狀,然后蘸藥水來揩齒。到了宋代,有人主張每天至少要揩齒兩次,早晚各一次??脊虐l現,在遼代應歷九年即公元959年的古墓中,有2排8孔的植毛牙刷,說明我國當時在口腔衛生方面的已經很先進。我國最早發現的這一牙刷,比歐洲的牙刷至少早600百年。

1490年,中國制造的牙刷其清潔面垂直于刷柄,用從西伯利亞野豬肩胛部位割下的毛,植入竹柄上制成。當時的歐洲還處于用手指或亞麻布浮石粉擦牙的階段??梢娭袊圃煅浪⒌墓に嚠敃r在世界上是非常發達的。直到清代,一名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看到中國的牙刷大為驚奇,并將樣本和制作工藝帶回歐洲。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5

1592年,意大利著名生物學家伽俐略創制成功第一支溫度計。那是一根有刻度的直形細長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呈球形,未封閉的一端插在水里;當周圍的氣溫發生變化時,管內水柱的高低也隨之發生變化,由此得知氣溫的高低。但是,由于水是露在大氣里的。水柱的升降除受氣溫的影響外,還受到大氣壓的影響,因而僅憑水柱高低測量氣溫的變化往往欠準確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654年,伽利略的學生改用酒精代替水,制成一種不受大氣壓影響的溫度計,并首次被意大利醫學教授圣托里奧用于測量人的體溫。大約10年后,意大利人阿克得米亞又用水銀代替酒精制成另一種溫度計,從此,這種溫度計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雖然水銀溫度計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但人們又發現它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在1867年,英國倫敦的一位名叫奧爾巴特的醫生根據測量人的體溫的特點和需要,又研制出一種專門用于測量人或動物體溫的溫度計,至此,體溫計才正式誕生,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體溫計也在不斷地被革新換代。1984年,芬蘭的一位醫療器械設計師又發明了更方便、準確的電子體溫計。隨后不久,美國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又發明研制出一種專用于嬰兒的奶嘴式體溫計??梢灶A言,在高新科技飛速發展的明天,一定會研制出更先進、更科學、更準確的新型體溫計。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6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進步,電池已經深入到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如計算器、鬧鐘、電蚊拍、手電筒、 Mp3、手機等,都需要電池才能工作。其用量越來越大,生產量也就越來越大——目前,全國生產電池的企業有1400多家,每年生產電池約140億節;但據了解我國電池的回收率還不足2%。因此,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管理以及開發廢舊電池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之一。

據說電池的歷史非常的悠久,世上最古老的電池起源于大約200年前,而這個被叫做“巴格達電池”的電池,現在還保存在伊拉克首都的博物館內。

179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法尼發現了以全金屬片接觸青蛙肌肉事會有肌肉收縮的現象,他誤以為那是青蛙肌肉所產生的動物電流所致;1800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發明了伏特電池。他透過不同的全金屬片之間所產生的電位差作為電流。伏特電池可以說是當代電池的起源,其后由大衛與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努力,建立了電池學與電池的基礎。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7

科學精神是照亮人類進步的火把。科學史中的重大進展或者突破,都是科學家們不停探索和鉆研的結果,科學成果很重要,但是不斷實踐、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才是最寶貴、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我讀了《數理化通俗演義》最大的感受。

《數理化通俗演義》是當代作家、記者梁衡先生寫的一本小說。這本書用了中國特有的體裁——章回體小說,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情節敘述了一個個偉大科學家一生的付出。這本書為讀者們科普了數理化的歷史,讓人們體會到了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那些繁瑣的歷史故事,被梁衡先生以生動的語言轉化為一個個簡潔、有趣且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也發現這些科學成果后面,既有汗水有淚水,更有喜悅和歡笑。無論如何,每一名學者的付出與犧牲都是有意義的。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現在那一個個看似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公式。就像梁衡先生說的:“這些公式是多么珍貴,多么可愛”。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特別是勇于實踐和深入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我非常敬佩書中的很多科學家,他們選定方向和目標,通過不停的實踐和探索去尋求真理??茖W探索的路上充滿坎坷,但他們鍥而不舍地朝目標奔去,最終有了成就。書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物,例如祖沖之、布魯諾、開普勒等。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人物,他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祖沖之年少時就十分聰穎,學問高深,但是在面對科學的探索上,他一絲不茍、嚴謹求證、不停地去接近真理。

祖沖之在數學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便是算出了圓周率十分精確的近似值,即3.1415926<圓周率<3,1415927。當時,在劉徽的《九章算術》中,已經提到了圓周率為3.14,這已經是十分精確的數字了,但祖沖之仍然想精益求精、算得更加精確。他用割圓術,將圓割成六等分,再依次內接十二邊形、二十四邊形、四十八邊形......再用新竹割成的算籌來計算,手指都漸漸被算籌磨破了。祖沖之算到月落烏啼、算到雞鳴日升,他日夜不停地算著,終于算出了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近似值。我想,這種追求真理、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就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科學精神,這種科學精神就是照亮人類進步的火把。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我想在生活中也應該向自己的目標堅定走去,哪怕面對困難,只要方向對了,不要放棄,不停努力,總會到達目的地。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8

培養科學精神,從小學教育開始;教育要從教材入手;

暑假學習毛主席《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很有體會!

毛主席《長征》詩,有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股氣勢,毛主席這種英雄豪邁的氣概,很受古午!

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他們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卻是悲壯的,支撐他們走完漫漫長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為中國百姓謀幸福的崇高精神,中國紅軍表現出來的精神是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筑夢大運同向未來主題活動征文8篇相關文章:

雷鋒月活動主題征文最新2021

雷鋒精神主題活動征文最新2021

2021雷鋒精神主題活動征文600字

2021清明節主題活動征文最新版

23083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