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優秀的范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優秀的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1】
今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是端午節,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度過了開心的一天。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外婆和媽媽包好了白米粽子,燒熟后裹著白糖給我吃,每次吃到這白米粽子,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啊嗚啊嗚”地吃下去,邊吃還邊在心里盤算著,什么時候自己也包一回粽子。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今年端午節,我可以自己包粽子啦!
吃完午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包粽子,于是,外婆拿出了一袋糯米和棕葉。
我和外婆先一起把糯和棕葉洗干凈,然后,外婆把糯米放到一個大盆里,再往糯米里灑了一小勺鹽。我不明白為什么要灑鹽,就問:“外婆,為什么要灑鹽呀?”“灑了鹽糯米就不粘牙了啦!”“那不會很咸嗎?”“就一點點,沒關系的.啦!”“哦!”雖然我這樣回答了,可我還是一知半解。
準備工作做好后,就要開始了。外婆拿起一片棕葉,卷好,往卷好的葉里放入糯米,再把棕葉折起來,包出粽子的形狀,最后用繩子把粽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一卷,一放,一折,一捆,一個粽子只需四步就完成了。
只見外婆雙手靈巧地包出一個個小粽子,包好的粽子小巧靈瓏,看著外婆包粽子挺簡單的,我就忍不住想要來試一試。我剛包出一個粽子的形狀,還沒捆好呢,米就漏出來了,只好重新包過。有時候,稍一用力,棕葉就破了,也只能重新換張葉子重新包過??粗馄藕蛬寢尠艘粋€又一個粽子,可我手頭沒有一個粽子“誕生”,甭提有多著急,只好請媽媽幫忙,總算包好了幾個。最后,我自己單獨包的粽子僅僅只有一個,哈哈,我是多么“強悍”呀!
鍋里放好水,外婆把粽子倒進去,看著這小粽子“撲通撲通”跳下水,我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落下來,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
今年端午節可真開心,不僅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還親身體會了包粽子的樂趣。還知道在糯米里放點鹽,粽子果真不咸也不粘牙了。同學們,你們一定也想包粽子了吧,那就自己試一試吧!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2】
有句古詩“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泵鑼懝糯惆暮x和作用。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等,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制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一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今年的端午節很特殊,我們一起在小桔燈放“粽”?!棒铡鼻槎宋绻?,香包送祝福。
說起做香包,我可是外行,男生平時從來不拿一針一線,要穿針引線做好香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茉莉老師提前在群里發通知,準備材料、制作步驟方法等,我的心里才稍微有點底,可是還覺得不靠譜??粗瑢W們眉開眼笑、信心十足的表現,我趕快加入做香包的隊伍中。
老師宣布開始做了,首先準備材料:花布、蝴蝶結、香料、流蘇針線、剪刀、膠帶、彩筆等。我拿出一個口罩,想嘗試一下做最簡單的香包。第二步是定尺寸:想好香囊的尺寸,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可大可小。心想:我這個口罩大小正合適,不需要再裁剪,于是省去了這個麻煩的環節。到了第三步驟畫模型,就是把布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畫成各種各樣圖案,如:文字型、動物型、植物型等。我只在口罩上面畫了“微笑”表情符號就算完事。
接著到了最關鍵一步,穿針引線制作香包啦。這是考驗我們的關鍵環節,用針線把花布縫好,上面固定好蝴蝶結,下面固定好流蘇。對于我這個笨手笨腳的人來說,真是難上加難,手腳不靈活,不會打結,不會穿針,不會引線。我不想放棄,裝模作樣地看著手里的口罩發呆,“老虎吃天無從下手?!蔽乙还泊蛄宋宕谓Y,還是沒有把細線穿到針眼里……算是“湊包子”似的香包有了模型。那么,給香包起個啥名字呢?是愛心包?智慧袋?還是端午包?安康包?有了,我留了一個小口,那就叫“口香包”或者“富貴包”吧,寓意人們財源滾滾、福氣連連、順順利利。
今天,我學會了制作端午節香包,看著眼前不漂亮的香包,聞著香包發出的濃濃香味,祝福親人端午節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長長久久!祝愿人人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3】
今天是端午節,太陽公公露出了久違的笑臉。一大早,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屈原是誰嗎?”我說:“我只知道他是一位詩人。”爸爸說:“屈原是中國古代楚國的大夫,是個忠臣,可惜被奸臣陷害,流放到鄉野。為了表明自己對楚國的忠心,屈原就跳到大江里以死抗爭。老百姓們很愛戴、敬重屈原,怕江里的大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許許多多的粽子,投到江里喂魚,希望大魚的嘴巴給黏住,這樣,它們就吃不了屈原了?!蔽衣牭萌肓嗣裕袊@地說:“原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這么來的呀!”
這些天,天氣特別悶熱,我脖子上長了不少痱子,又痛又癢,難受死了,我正在撓呀撓,看到媽媽端來一大盆藥水,放到洗澡間。熱騰騰的藥水散發著草藥的香味,好聞極了!我高興地蹦起來,說:“媽媽,這是我的洗澡水嗎?我要洗藥水澡?!眿寢屝Σ[瞇地說:“沒錯,這個就是給你洗澡的藥水哦,外婆說過,它不僅能怯痱、還能除百病、避邪呢!”我趕緊脫下衣服,跳進大水盆里。哇!真舒服呀,感覺藥水正在對痱子們進行攻擊,痱子們很快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我好奇的問:“媽媽,這是什么藥呀?好神奇?!眿寢屨f:“這是由艾草、石菖蒲、魚腥草、柚子葉混合煮成的草藥,是可以清涼解毒的。”我說:“怪不得這么舒服呢。”洗完了澡,還要穿上新衣服,再掛上一個草藥香包,我頓時感覺清爽極了。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常常用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等形式來慶祝。有一句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蔽乙婚_門就看到了媽媽插在門上方的'艾草,我悄悄地問爸爸:“這些東西真的能避邪嗎?”爸爸“詭秘”地笑著說:“這些東西當然不能避邪,這只是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紀念而已,也表達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p>
雖然端午節有一些迷信的說法,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一天,端午節真是太特別了。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4】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每家每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每家每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更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今年的夏天來得好像晚了一些,天氣也似乎沒有往年那么炎熱,所以我想今年的端午節應該是個清爽的日子。
每年的端午節一到,媽媽會在前一天的晚上泡上一大盆糯米,到了第二天早上媽媽便招呼我一起包粽子了。首先,捋粽葉:把粽葉從熱水中洗凈,撈出瀝干,把三四片粽葉平鋪待用,然后就看媽媽手很巧的把粽葉折成了漏斗狀,舀入一勺米放入喜愛吃的蜜棗或者其它的餡后,再舀入一勺米包上用粽繩把它扎緊,這樣一個好看的三棱形的粽子就完成了。
看著媽媽嫻熟的動作,我也不禁動起手包了起來。粽葉仿佛和我作對一樣怎么也捋不平,媽媽看我著急的樣子,便把手里的粽葉遞給我。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折成了漏斗狀,舀入一勺米放入喜愛吃的蜜棗,便包了起來,稍一用勁米粒就跑了出來,趕緊拿出一片粽葉打補丁,手嘴并用把它用粽繩扎緊。
包好后的粽子放入鍋里煮上3個多小時,之后把它泡在準備好的兩盆水內,涼了以后就可以享用了,當包開它嫩綠的外皮,就會聞到它的香氣,再咬一口白一嫩一嫩的糯米,你就可以看到我愛吃的蜜棗露出頭來,蘸一下白糖再吃,美味自在其中。雖然外表不美,但是味道好極了!我問媽媽:“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媽媽說:“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一團一、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一團一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甭爧寢屩v著動人的傳說,吃著香甜的粽子,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這是歡天喜地的,熱鬧非凡的節日,淡淡的糯米香飄滿了街上的每個角落,看到老人小孩都喜氣洋洋的。我想這個傳統節日會在人們的笑聲一直留傳下去......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6】
每當端午來臨,我便想起了奶奶,想起了被歲月沉淀了的往事,想起了其中的溫暖。
端午·香囊
忘不了的,是奶奶做的香囊,拿一塊花布,抓一把香料,扯一尺毛線,奶奶小心翼翼的將花布對折,拿一根針,在花布上來回纏繞,漾出一圈圈歡樂的波紋。漸漸地,花布變成了口袋,才把線穿入小珠,細線在奶奶手指間嬉鬧。接著做好的吊線被潛入布袋。放一把香料,拿一撮線,便把最后一面封了起來。把香囊掛在門把上,便散發出香料沁人心脾的氣息,股屬于奶奶的`氣息撲入鼻翼。
一只香囊,一片清香,我感受到了奶奶細心、靈巧的溫暖。
端午·粽子
忘不了的,是奶奶包的粽子,拿幾片粽葉,抓一把江米,拽一根細線,奶奶屏氣凝神,將粽葉折起,幾片粽葉連在一起,傳出一陣歡樂的笑聲。漸漸地,粽葉被折成錐形,像是一個馬上成型的雛鷹,欲展翅高飛。奶奶展開拿枯葉般的手,靜脈顯現在手背上,顫顫巍巍地伸去拿一把江米,又慢慢地放入粽葉中,就像是把它們視為珍寶。最后,奶奶一手按住粽葉,一手用細繩把粽子纏繞。粽子穿上一襲白衣,沒有一絲遺漏。把粽子放入蒸鍋里,散發出一陣濃郁的氣息,一股屬于奶奶的氣息映入腦海,奶奶笑著,關懷的眼神向我投來。
一個粽子,一片濃香,我感受到了奶奶關懷、關愛的溫暖。
端午·五彩繩
忘不了的,是奶奶編的五彩繩。拿五根彩繩,幾根手指笨重地捉住它們,又把它們細細纏繞。專心致志的身影,映在微弱的燈光里,映在那冰冷的地上,更映在我的心底。五條潺潺的細流,發出悅耳的響聲,流在奶奶的指尖,繞在奶奶的腕臂。五條細流匯在一起,把歡樂的音符組成悅耳的樂譜。最終,這五彩繩變成了我的守護神,守護著我的心田,把五彩繩掛在腕上,便散發出溫暖的氣息,一股奶奶的氣息映入心間。
一條五彩繩,一片芳香,我感受到了奶奶期望平安、愛撫的溫暖。
想起彌漫于鼻翼之間,留存于我的心底。始終不能忘卻的,便是那端午的溫暖,奶奶的溫暖。
暖哉,端午!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7】
記得小時候,奶奶對端午節很是重視,她不但在這一天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源,愛國詩人屈原投江的故事,還總是親手制作一些粽子向河水里投放。
那時的生活條件相當困苦,平日里我吃不上好東西,奶奶就更儉省了??粗切┯镁G色葦葉包裹著黏米、大棗的香甜的粽子,饞得我直流口水。但是,這時是吃不得的,因為奶奶還沒有燒香、燒紙、上供,祭奠屈原。
正午時分,奶奶叫上我在村后的河邊放上一張桌子,在上面擺放些供品——粽子,然后開始虔誠地燒香、燒紙、磕頭、祭奠。完畢后,就開始向河里投放粽子。
說實在的,看著這么好吃的粽子被白白地扔進河里,我簡直心疼死了。祭奠儀式結束后,奶奶才將剩下的少許粽子給我解饞,而她則是一丁點兒也不吃。對平日里什么也舍不得吃的奶奶毫不吝嗇的舉動,我怎么也想不通這到底是為什么?對此,我的意見也很大,只是懾于奶奶的.威嚴,一直不敢說出口。
記得我八歲那年的端午節,奶奶照例正午時領著我在河邊祭奠后,就讓我向河水里投放粽子,而她則合著眼開始禱告。此時,我再也經不住誘惑,趁奶奶不注意,三下五除二解開了一個粽子,大口大口偷吃起來。
正當我陶醉于這美味中忘乎所以時,奶奶突然發現我在偷吃粽子,大吼一聲:“住口!”一下子把未吃完的粽子奪了去,隨手給了我一巴掌。直打得我眼冒金星,臉火辣辣地疼,我委屈地嚎啕大哭。后來,奶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還疼嗎?不是奶奶心狠,這件事實在是你做錯了。請記住,我們祭奠愛國人物,一定要虔誠莊重,來不得半點兒戲和虛情假意?!?/p>
后來我外出求學,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但是它仍讓我時時憶起。奶奶早已去世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奶奶端午節的做法逐漸有了新的認識,有一點兒我是最清楚的——奶奶是善良愛國的好人。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8】
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說到端午節你一定會想到吃粽子和賽龍舟,但在我的故鄉,端午節是家庭團聚的日子,與其他節日不同的是,每逢佳節總是兒子帶著兒媳和孫子回家,而端午節是父母接自己的女兒和女婿,外孫回家過節,所以端午節也叫女兒節。
今年,因為爺爺病重的原因,我們并沒有回外婆家,而是去了爺爺家。剛到家門口就瞧見門上窗上插著很多枝艾枝,湊近聞一聞,有股淡淡的艾葉香味,奶奶說艾葉放在門前、窗邊,可以辟邪、避災保平安,同時還可以驅蚊,去百病呢。
為了接待我們,奶奶準備了一頓很豐盛的家宴,紅燒魚、糖醋排骨、燉老母雞、白蘑菇炒肉,等菜肴輪番登上了餐桌,以往見到美食就不要命的我,今天卻非常節制,你一定在想我這是為什么呢?瞧!壓軸菜閃亮登場了,三角體的身材,外面穿著一層綠衣,拴著細長的紅繩子——“粽子來嘍!”我和妹妹高興的叫喊著。她眼疾手快,搶到了一個肉餡的.,我也毫不示弱,得到了一個我最喜歡咸蛋黃口味,聞著粽子特有的香味,糯米和蛋黃的香甜在舌尖上來回的游蕩,再加上它可是八十歲的奶奶昨晚熬夜親自包的,里面藏著對兒女一份份濃濃的愛意。所以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正是農忙的時候,吃完粽子的兒女們為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孝心紛紛卷起褲角走下田里,彎著腰,手腳麻利,飛快的為秧苗直立起身子,不一會,大捆的秧苗就全插完了。小孩們站在田埂上給他們鼓掌加油。一棵棵已經插好的秧苗站在田野里,像一位位穿著綠衣的戰士們,整整齊齊,站在高處放眼望去,一片綠色的海洋,遠處的一排排大樹就像是堅固的城墻,等待著秋收的到來。
不知不覺間,一天過去了,我也踏上了回家的路程,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我很喜歡端午節,你呢?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9】
今天是端午節,身在西北的我,好像沒有多大感覺,沒有賽龍舟等活動,根本感受不到端午節的氣氛,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家的感覺吧,話說什么都比不上家里的好。
這里看不到龍舟,還有這邊的粽子和我們那邊不一樣,我們家鄉是用豆類和豬肉做餡的較多,而這邊多是用紅棗和紅砂糖,還有我們的粽子是咸的,而這里的是淡淡的。不過還好,我們廣西的老鄉還是可以坐在一起吃個飯,我們總是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感覺,相近的口味,一樣有想回家的沖動!今天晚上叫了五六個老鄉一起做飯吃,感受一下下家里的味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有人說:“不出省不會知道老鄉的概念,不出國不會知道國人的概念?!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以前在另外一個市里讀高中的時候就沒有太多老鄉的概念,但是現在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蘭州讀書,切身感受到老鄉的溫暖,知道家是多么的迷人,多么令人懷念。人總是需要有歸屬感的,而家鄉就是能夠給人以源源不斷的`歸屬感,老鄉則是讓人感覺到歸屬感的存在并不是太遙遠。老實說,我前年剛來的時候,就像去年剛來的學弟學妹所說的:“如果沒有遇到熱情的老鄉來接待的話,就準備收拾東西回家了,寧愿復讀一年,也不來這荒涼的西北?!痹谶@里正因為有老鄉的關懷,我們才有動力在這里待四年,老鄉的關懷就像家人一樣尤其是在遙遠的他方!
端午節,總是有點想家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如果有可能真想賽龍舟,包粽子吃,可是在西北是不會有這個條件的。只能是上網看看人家賽龍舟,看看香噴噴的家鄉粽子,看看人家過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雖然看著看著心里就沉重和難受,但是我還是要看,起碼可以知道。現在在外邊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在乎自己的親人,有時多么想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問一下他們最近可好!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10】
江上飄起了粽子的味道,汨羅江上煙波飄渺,端午節到了。
外面的江上固然是熱鬧的,可我卻更愿獨自一人品嘗粽子。粽子的味道固然是香的,就像融入了千年的歷史。輕輕捧起一個粽子,看那絲彩線輕輕隨風飄起,帶動著我想解開它的想法。解下細繩,輕輕剝下一片粽葉,仿佛是沉浸了曾經的歲月,在輕叩開它的同時,傾瀉出了清談的葉香。繼續剝開那一層又一層的粽葉,漸然,糯米露出了她米白色的嫣然一笑,禁不住的美味透過顆顆糯米蘊藏著千年前的形影,纏綿著清透的香醇美味,融化到心里。
端午節末固然是冷冷清清,可我卻更愿此時站在江邊看稀少的小舟在霧中若隱若現。那些船夫們搖著漿,搖醒了人們對古時的愛國情懷久久不滅的思考;那些本地人垂下眼,將一個個粽子投入汨羅江中,投進了人們對一位愛國詩人永遠的崇敬;那些不斷擴張的一圈漣漪,蕩漾著人們對那時的懷念,清澈的'江并未洗凈牽掛的心,剔透的天并未沖走大國將亡的痛。他還是把自己的一切還給了江,愿它能載著自己的忠告,傳到國君的心里。江上又是霧的朦朧,又是江的傷心。煙雨蒙蒙的江面透著別樣的傷感,凄怨,一如屈原的情懷,亙古未變,在江上久久徘徊,令人不忍離去。
粽子的情無疑是濃的,便是搖曳著的思念正如回想千年前,坐在窗前,絲絲綜香悄然透過窗,似乎飄到了心底,熏香了悠然的心境。暗暗傾聽,聽粽子劃破江面的聲音,聽淚水劃過面頰低落的回響,不再會覺得動聽,隔江千萬里,依舊坐于窗邊,沉醉于千年歷史的驚醒。在轉瞬間感受滄海桑田的變遷,人于其中,不過滄海一粟。
難忘每年的端午,難忘粽子的清香,也難忘屈原一腔深沉的愛國之情。在端午潑墨的棕畫里,我聞到了端午的味道,看到了沉浸了千年的歷史詩篇,感受到它的壯美。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11】
很小的時候就盼著端午節了。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米粒煮黃了,上面蓋著紅豆泥或紅棗。米飯有些透明,呈現出一些微紅的顏色,四角倔強地翹起來,很可愛。粽子的葉子上都是水,還有點米味。一口咬下去放在粽子上,會充滿米香。再咬一口,就會看到一個暗紅色的餡。餡是甜的,加上米飯,這種甜不膩;米飯泡出棗子或豆沙的甜味,味道也不一樣。
我經常滿嘴“小胡子”吃飯,媽媽笑我就是“大臉貓”。但是我不介意。我笑了笑,用舌頭舔了舔米飯,銜著一口就去找外婆。
奶奶會微笑著看著我,在床前慢慢移動,從枕頭旁邊的縫紉籃里拿出一些香包。那時候外婆只是我孫子的孩子,特別珍惜,所以外婆每年都會做五六個香包。這些香包五花八門,在我的記憶里,好像沒有一樣東西像它們一樣。奶奶當時技術很好,會做很多種圖案。有鹿、老虎、蛇、壁虎;還有日月星辰;還有一些花草和心形的。不管他做什么,他就像一樣。他雖然不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差。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香囊的味道,但它無疑是我當時最好的`點綴。就像炒作一樣。姨媽看著我,笑我夸。我不管她說什么,但我還是“佩服自己”,當著我媽的面去玩了。
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度過了一個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表哥七歲,外婆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囊的加持,我依然日復一日安穩的長大。但是有時候心里很空虛,越接近端午節越是如此。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12】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江里打撈屈原的尸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團等食物扔進江中。后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念叨,什么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歷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端午節優秀的范文【篇13】
同學們你們知道關于端午節的兒歌嗎?“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蹦峭瑢W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的所作所為,于五月初五——端午節那天投江自盡了。于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逢五月初五的這天便劃著小船,打撈屈原的遺體,后來發展為賽龍舟。為了不讓魚、小蝦和其它動物咬壞他的遺體,最后慢慢形成了吃粽子的習慣。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人們用紅、黃、白、藍、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被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F在,每逢端午節人們就會把房子打掃的干干凈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節的`習俗在我國少數民族流傳廣泛,如:漢族、壯族、布依、侗族、仡佬族等都過端午節的習慣。
我過端午節的時候,姥姥會給我包香噴噴的粽子。有肉餡的、花生餡的、紅豆餡的等等。這些統統都是我最愛吃的。姥姥還會在門上插上艾草、菖蒲等驅趕蚊蟲?,F在我們國家為了保護好這個傳統的節日,把它列為法定假日,就是讓人們記住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