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1】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喜氣洋洋的春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還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五月初五,這一天各地的風俗不同,有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我最喜歡吃粽子。關于粽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聽爸爸講:”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曾多次勸說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讒言,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滅亡了,于是抱石投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后,馬上劃船去打撈屈原的尸體??墒撬麄儞屏巳烊挂矝]有撈到,他們怕小魚小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于是,家家戶戶做粽子,投到江中讓它們不再吃屈原的尸體。從此,端午節就有了家家戶戶吃粽子的習俗。啊!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呀!
這時,媽媽喊道:"過來呀,包粽子啦"。我和爸爸連忙走了過去,媽媽告訴我,拿一片粽葉,折成一個漏斗形,把米放進去,然后拿著線把粽子纏起來。聽著容易,可是做起來好難?。∥野阳杖~折成漏斗形,往里放米,可是米就好像一個個淘氣的孩子一樣,從下面跑了出來,我氣得把粽子葉扔到一邊,不包了,媽媽看我不包了,連忙說:"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我又開始包了,這次我把漏斗折成底面不漏眼,我還少放了一些米,這回,我很輕松地就包上了,我拿給爸爸媽媽看,他們夸我說"真棒"!我把我包的粽子和爸爸媽媽的放在了一起,我包的扁扁的,爸爸媽媽包的卻十分飽滿。雖然,我包的不好看,但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也很高興。
媽媽把粽子拿去煮了,過了一會兒,一股粽香撲鼻而來,饞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2】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春節、清明節等等,但問我最喜歡哪個節日,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端午節。
我尤其喜歡吃粽子。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把步驟報給媽媽聽,媽媽寫下包粽子的.步驟:先在洗好的葉片上放些米,然后在米里放一到兩塊肉,并包起來,最后把粽子放進鍋里,燒十到二十分鐘就可以了。
媽媽按步驟開始包粽子,粽子剛一做好,我和爸爸馬上跑到餐桌旁等著吃粽子,那樣子把媽媽都逗笑了。
關于端午節,我還知道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為爭霸主,不停地打仗。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做“大夫”的官職,他很有才華,為了幫楚國強大起來,他出了不好主意,可一些大臣總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這讓楚王很不高興。有一天,秦國的使者來到楚國傳信說要和楚國交好,并請楚王到秦國做客,楚王答應了,可屈原覺得這是個陰謀,他勸楚王不要相信,沒想到楚王連告子都不接,還把屈原貶出國都,結果楚國被秦國滅了,屈原聽說后,傷心不已,于是投河自盡了。我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雖然我也喜歡春節和中秋節,但端午節對我來說更有意義,我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們有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蒿等傳統習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和吃粽子兩個環節。
和往年一樣,外婆早早地起床準備好了一切,開始包粽子了,我和弟弟在旁邊盯著看是怎么包的`,外婆動作很熟練,一眨眼就包好了一個,根本看不清楚,看我們看得如此認真,外婆問:“你們倆要不要也來包一個試試?”我和弟弟連忙點頭說:“要”。
外婆隨手拿了四片粽葉給我們,她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首先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進去,用筷子子插幾下,最后用繩子給捆起來,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看起簡單做起難,我們試好幾次才勉強包起,樣子也不好看,但我沒有放棄,堅持認真包,一個、兩個、三個……哇!一個比一個好誒。
粽子包好后放在鍋里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外婆在準備其他食材,準備好后燒火煮,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聞到了一股香味,迫不及待地說:“外婆,好了,好了。”外婆不緊不慢地說:“別急,再煮一會兒,熟透了才好吃?!庇诌^了好一會兒,外婆打開鍋蓋,哇,好香??!
“吃粽子了!吃粽子了!”我和弟弟一起歡呼著,全家人一起吃起了粽子。
我喜歡吃粽子,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4】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里有賽龍舟,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那粽子又香又軟,美味極了!
又香又軟的粽子,經過我的學習,還有感人的來歷呢!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跟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跟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5】
又快到端午節了,大街上飄著粽子的香味。媽媽從超市買來一些粽子,有肉餡的,蜜棗的,蛋黃餡的`……。晚上媽媽煮粽子,打開鍋蓋,一陣熱汽從鍋里漫開,香味兒撲鼻而來。爸爸給我剝個蜜棗的,粽子金黃金黃的,就像一個小金字塔。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真是好吃極了。
爸爸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他給我講了他小時候的故事。在爸爸小時候,每次,爸爸跟奶奶趕集回家路上,在一座橋附近,奶奶總會買兩個粽子。爸爸在橋頭邊吃了一個,奶奶把爸爸背過橋,爸爸在橋尾又吃了另一個……。聽著聽著,我非常想念奶奶了。我說:“爸爸媽媽,我們買了粽子去奶奶家過端午節吧!”爸爸一邊點頭說:“好!”,一邊給我剝了個肉餡的粽子。
到了端午節,我就能和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吃粽子了。我盼望著端午節,我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6】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吃粽子。粽子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餡:有棗子餡、肉餡、豆沙餡、奶黃餡、赤豆餡等。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奶奶包的肉粽子。為了滿足我這個小饞嘴,奶奶每年都要包幾次粽子。
奶奶先把粽葉一片片洗干凈,再把糯米、肉用醬油拌好,靈巧地用粽葉把糯米和肉包起來,用細線扎成一個個四四方方的斧頭粽。最后把裹好的粽子放到鍋里慢慢地煮上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那香味彌漫了整個廚房,剝開粽葉,那透亮的醬色的米粒讓我嘴饞極了,加上中間不膩不油的肉陷,對我來說那真是人間美味啊。
聽爺爺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兩千多年前,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不滿黑暗的.現實,所以投江自殺。老百姓們覺得很悲痛,為了屈原的身體不被魚吃掉,就把米裹上葦葉投到江中,這就是粽子。大家希望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身體。
每當我吃到香噴噴的粽子,我都想起爺爺講的故事,想起愛國詩人屈原。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7】
中國的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還有一段小故事呢!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在很久以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勸說楚國君主沒有成功,敵人打進了都城,屈原一氣之下,跳了江。老百姓聽說屈原死了,就用粽葉包上大米,有的還放了一些綠豆、花生、紅棗之類,這就是粽子。老百姓把粽子扔進河里,是為了讓魚兒不吃屈原。后來,每年端午節,人們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去年端午節,爸爸媽媽帶著我去資江邊看了龍舟賽。只見江面上有好幾條龍舟,龍舟和一般的船不同,它們又窄又長,兩頭翹起,船頭還雕刻成龍頭的樣子。每條龍舟最前方都站著一個人,他光著膀子,頭上綁了一根紅帶子,手里拿著兩根棒子,用力地敲著一面大鼓,大聲喊著號子,可真威風!其他的船員隨著號子有節奏地一起使勁地劃動船槳,龍舟像魚一樣飛快地往前駛去,一條比一條快。觀眾們有的'看得目瞪口呆,有的大聲喊著“加油,加油”,有的在岸邊一路跟著龍舟跑,我開心地邊跳邊拍手,那場面真是熱火朝天。
端午節不但有好吃的粽子,還有好看的龍舟賽,我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8】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
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
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9】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我最喜歡唱端午節的兒歌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每年端午節,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和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最喜歡過的節日,莫過于是端午節了。這一天,爸爸媽媽都會早早起來給我包香噴噴的粽子。他們會采來荷葉,把糯米洗干凈,把各種材料如糖、棗、肉等準備好,做成餡;然后用荷葉把粽子包起來,用繩緊緊地捆?。蛔詈蠓诺藉伬镎?。美味的粽子就是這樣做出來的。粽子分為素粽子和肉粽子,最常見的就是糯米粽子。對于這兩種粽子,我都比較喜歡,但更偏愛肉粽子。它多汁、美味可口、入口則化、油而不膩,還有一股荷葉的清香,實在是太好吃了。每到這時,媽媽總是指指我:“你這個小饞蟲!”
端午節展示了我國豐富的文化,也給我家帶來了許多歡樂,我愛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10】
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為過端午節要吃粽子,戴香囊。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大人們會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與足踝上,稱為“長命縷”。我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興高采烈地與媽媽去買粽葉。
回家后,我仔細觀察媽媽做粽子。只見她首先把糯米淘洗干凈,接著把粽葉卷成錐形并把糯米放了進去,還在糯米中央塞了一個大紅棗。然后,她又用另一片粽葉把它包起來。最后,媽媽用一根結實的繩子把包好的粽子扎起來。我也學著媽媽那樣包了幾個,與媽媽包的粽子一起被煮進了鍋里。
終于煮熟了,可是打開鍋蓋后,我嚇了一跳:我包的粽子里面的糯米從葉縫里流出來了,這粽子變成了稀飯,媽媽只好又包了一鍋。煮完了粽子,媽媽又把“長命縷”系在我的`手腕上與脖頸上,又在門窗上插了“五端”。
這天的端午節既充滿神秘色彩又含有技術含量,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11】
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為過端午節要吃粽子,戴香囊。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大人們會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跟足踝上,稱為“長命縷”。我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興高采烈地跟媽媽去買粽葉。
回家后,我仔細觀察媽媽做粽子。只見她首先把糯米淘洗干凈,接著把粽葉卷成錐形并把糯米放了進去,還在糯米中央塞了一個大紅棗。然后,她又用另一片粽葉把它包起來。最后,媽媽用一根結實的繩子把包好的粽子扎起來。我也學著媽媽那樣包了幾個,跟媽媽包的粽子一起被煮進了鍋里。
終于煮熟了,可是打開鍋蓋后,我嚇了一跳:我包的'粽子里面的糯米從葉縫里流出來了,這粽子變成了稀飯,媽媽只好又包了一鍋。煮完了粽子,媽媽又把“長命縷”系在我的手腕上跟脖頸上,又在門窗上插了“五端”。
這天的端午節既充滿神秘色彩又含有技術含量,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
我喜歡的端午節范文【篇12】
家鄉的端午節又到五月初五,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艾。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艾插于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可增強免疫力。
我的家鄉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