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議論文

| 小龍

愛國的議論文篇1

人生中成長的回憶錄有太多太多,大多數都早已忘記,卻有一些埋藏在記憶深處,珍藏至今。再拿出來品味,會使人回憶無窮。

一塊碎花布,一只呢子小熊,一輛玩具小車,一袋水果糖。這是以前我過生日時收到的禮物,我當時高興得合不攏嘴。現在想想,我當時真的好容易滿足;一雙雪地靴,一件蕾絲上衣,一件羽絨服,一個水晶保溫杯。這是今年我的生日禮物。我開心的數著,可一會兒眉頭就皺起來了:“媽媽,還忘了一件手表!”

沒有人回答,我推開門向客廳望去,媽媽趴在沙發上,頭上的汗還沒被擦下去,雖然天還很冷;而爸爸正耐心的為媽媽按摩腰。原來媽媽為了我的禮物到處奔波,腰病又犯了。我的心酸酸的。

一下子,什么東西硬是闖進了我的腦子,一幕幕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中一一呈現:這一幕是我上幼兒園時收到媽媽送我的巧克力后親吻媽媽的臉;這一幕是新年時,我剛收到紅包為媽媽捶背;還有一幕是我和媽媽從超市回來后幫媽媽打掃房子。每一幕中,媽媽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

不知不覺,什么東西模糊了我的雙眼。透過這層模糊的東西,又看到了剛剛發生的一幕的回放:在得到無數份昂貴的禮物后仍在所求,卻拋棄了價值連城的“感恩”。

我再也站不住,輕輕走到父母身邊,說:“爸爸,您去休息一會兒吧,我來?!?/p>

我知道我揉得并不好,但媽媽卻很舒服的樣子。趁她閉眼的功夫,我眼角流出了熱乎乎的東西,有說不出的心酸。

白云感恩藍天,給了它翱翔的地方;魚兒感恩綠水。給了它暢游的地方;花兒感恩土地,給了它生長的地方。人更要感恩一切,而要想做到這點,就要不要忘記做起。

愛國的議論文篇2

愛國,從小就學會了“愛國”兩個字,無一例外,對于我來說,它只不過是新學會的兩個漢字。似乎記得,學的時候沒有跟多的解釋,學完了,會寫了,接著就學另外的漢字。更加也就不會去鉆研它的涵義。

所以,愛國,于我,它的概念總是模模糊糊。最淺的只是知道要愛國。但不知道怎么去愛……

隨著歲月的流逝,年輪的飄散,我似乎懂了。

“滄浪之水清兮,可能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鼻环胖鹬?,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于“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汩羅江而死。端午節,也是因此而來的。

屈原的愛國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后人。

我國的沙塵暴災害可以說是愈演愈烈。據專家統計,從1952年到1993年,我國西北地區發生沙塵暴的次數是: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在1993年還發生了一層劇烈的黑風暴事件,之后,每年四五月份,甘肅河西走廊至少要發生一次,而在2000年,連續發生8次。

1993年的西北特大黑風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蹤,96.6萬畝耕地受災。沙埋厚度達20-150厘米,房屋倒塌、水井堵塞,農作物顆粒無收,造成嚴重損失。

在10-20年中,面對人口越來越多、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的現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國沙塵暴的頻率、強度和危害程度還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這時,我似乎懂了,愛國首先要從自我做起,保護環境不要讓悲劇愈來愈烈。

江澤民曾說過,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以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換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錯,不發展科學的國家必然會變成殖民地。這是里奧-居里說過的一句話。這是,我似乎懂了,愛國,更要先努力學好知識。

“愛國”從會寫它到知道要愛它,最后懂得怎樣去愛它,它從此不再模糊。

愛國的議論文篇3

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革命的旗幟高高飄揚,偉大的人民不怕風浪,偉大的軍隊步伐堅強,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領導我們向前,祖國要富強,人類要解放,人類要解放!

每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的時候;每當聽到激越的《義勇軍進行曲》緩緩奏響時,一種振奮,一種激昂,一種驕傲,一種自豪的心情便會油然而生。

是黨,在中國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是黨,在我們遇險的時候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是黨,一直以來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們,照料著貧窮的家庭,讓我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是黨……

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黨的功勞最大,要不是他們,我們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和平生活,你們說是不是啊?那么當又是怎樣組成的呢?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經過簡單的介紹,再來看看黨的光輝歷程吧!

比如說劉胡蘭,是在一個寒冷的早晨,日本人問她的同黨在那里,劉胡蘭死都不肯說出來,在最后被那鋒利的刀刺死了,她就這樣犧牲了。后來毛主席得知消息為她親手提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還有邱少云為了不暴露出部隊,被敵人的火燒身,可他一直都沒有動,被大火燒了2個小時最后犧牲了等英雄事跡,這些都體現出了愛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許多勇氣可加的小同學,在逃生機會中的前一刻想的是班上有病的同學,弱小的同學。在余震發生的前一刻,沖進教學樓拯救同學……一個個為他人找想的人,我們祖國不正是需要這樣的人嗎^

記得有一位名人是這樣說的“小事不嚴,大事難成”所以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愛黨、愛國吧!

愛國議論文大全相關

63125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