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1)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因為……
有一種道德叫作愛國、愛家,當你即使挨餓,受苦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不要接受辱罵自己國家的人施舍的錢財。為什么愛國,每個人都能說出一百個理由:因為我的血管中流著祖國的血,因為我父母親所悼念和敬重的祖先埋葬在這片土地上。因為我出生在這里,說著屬于這個國家的語言,讀著屬于這個國家的文字,,我的兄弟姐妹、同學朋友,包括我,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看見的、熱愛的、學習的、研究的、崇拜的一切都屬于這個國家。
有一種道德叫作愛心,當一名掃煙囪的孩子辛辛苦苦賺的錢從衣服的裂口漏掉,即將面臨回去就要挨打的時候,請你不要袖手旁觀,請你把你準備買漂亮的衣服的錢送給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你回去后可以向父母撒嬌,得到更多的零用錢。而這個孩子,回去后得到的只能是打罵。
有一種道德叫做尊敬,當你在某個地方碰見乞丐乞討的時候,請不要厭惡的走開,因為他們也是生活所迫,如果你真的沒有錢,請你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福,祝愿他們早點過上像你一樣幸福的日子。當你看到賣藝者的時候,請你認真的聽或看完他們的表演,然后掏出你的錢,輕輕的放進裝錢的器皿中。
有一種道德叫做禮貌,當你有事要離開時,家里碰巧來了客人,請你先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盡心的去招待這位“不速之客”。如果真的有急事,請你邀請他進屋坐坐,并說自己出去一會,或者婉言辭退他,并邀請他下次再來玩。當你在公車上碰到需要幫助的老年人、孕婦、小孩子時,請你把你的座位讓給她。
有時,道德就是這么簡單,只需要你做到愛國、愛家、有愛心、尊敬別人、有禮貌,那么,你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既然這么簡單,就請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2)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大公無私、樂于奉獻的道德模范。這個城市有了他們才更加美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洗卻了心靈的污垢,詮釋了道德的真諦。
我就認識這樣一個人。這位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我國迄今唯一的特等發明獎。
年過古稀,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可袁隆平依然堅守在一線,每天準時上班,準時下田,上午9點半到10點半,下午3點半到4點半,是他固定到試驗田的時間。越是打雷刮風,越是下大雨,他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因為那是檢驗他的“寶貝”的關鍵時刻。袁隆平告誡助手們:“搞科研,要有一種在國際上爭先的精神。就像跳高一樣,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著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人家后頭?!彼木褪菗屨茧s交水稻研究的國際制高點。袁隆平雷厲風行,說干就干。新世紀的第一年,超級稻首期畝產700公斤的目標順利實現。
袁隆平同志等是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于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寫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做出了無愧于祖國和時代的貢獻。
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撓,樂于助人,甘于奉獻。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3)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便是事物發展的規則。天地萬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規則,這更是一種習慣。
規則不是法律條文,不需要明文規定,卻能規范人們的一言一行。從待人處世應尊老愛幼、顧全大局,到日常生活中的自覺排隊、上廁所后沖水,都是規則意識的引導,久而久之,我們便形成了習慣。然而,這規則意識本身也來源于習慣。
習慣很奇妙,它會讓人下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它可以養成,卻很難改掉。有人也許覺得遵守規則是一種“_,可是當他將“不得不遵守規則”作為一種習慣后,遵守規則也就相應變成了他的活動準則。
我們都知道,“狼孩”在回到人類社會后很難按照正常人的行為原則生活,例如,吃飯時他會為了護食而表現出十足的警惕,而想要什么東西時,他會選擇直接撲上去爭搶。正是他成長的環境使他養成了靠力量和速度來得到一切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應該是由他幼時不得不遵守狼的生存規則所致。當狼孩回到人類社會,雖然有專門的人在教育他,他仍舊會出于習慣去遵守動物社會的生存規則,因為這些規則早已化為習慣融入他的生命,無論他是否處于這個社會,他都會去遵守。而與之相對,有教養的人也會有他出世的習慣:習慣于不在公共場合喧嘩,習慣于遵守交通規則,習慣于待人謙和禮讓,習慣于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矩。他所處的環境使他清楚:要想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必須遵守規則,而要想時刻遵守規則,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我們無法想象德國人有一天會“靈活變通”而去插隊,我們也無法期望一個從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會突然轉性而開始走斑馬線。所謂“規則”,不過是人們對待事物的正確做法,而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便無所謂“規則意識”。
看來,遵守規則確實是一種習慣,一種社會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人們都愿意花一小段時間讓自己遵守規則,那么個人就會在全社會的帶動下,在個人努力下,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必將變得更加井然有序,我們的生活必將變得更加__美好。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4)
孔子是我國古著名的文化人物,其下弟子號稱三千。但其中一位義救在外國的魯國__而不報賬的學生受到了責備;同是救人一命又收到一頭牛的謝禮的弟子反而得到了孔子的表揚。這兩個故事很簡單,卻很有深度,我們不妨研究一下。
研究事情通常要看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位收下了一頭牛的弟子,他的行為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好人有好報的道理,無形之中就做了一件有利于國家,有利益于社會的事。這其中的利益關系不言而喻。
其實利益與道德之間并不一定是你存我亡的關系,但人們卻沒有注意這一點。
道德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從古至今,是無數文人墨客,以及尋常百姓所關心的話題。它是做人的根本、立世的基石。然而,也有許多人過激地理解它、改造它、傳播它。認為利益就是它的頭號死敵。于是就有宋朝理學宣揚“存天理,滅人欲”一類的主張。
但是在宋代,是社會背景導致了這樣的思想產生。宋朝的商品經濟前空的發達,社會的繁榮也必然會極大地沖擊原有的倫理道德。由于當時的社會現象是如此的特殊,才會出現“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潮流。而后來它也發展成了鞏固封建__的武器。
再回過頭來看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時期,雖不如戰國時期那樣戰亂頻繁,但社會上流動著一些令人不安的氣息。于是孔子站出來,贊揚了救人收禮的弟子,也批評了另一救贖人卻不報賬的弟子,其實救人不求回報更體現了一個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鬃舆@么做,是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些舉動,使人們都能達到一個利益與道德的_衡點。
再反觀現在,我們的內心可能會感到一些痛苦了,摔在地上的老人無人敢扶,原因是一些老人被扶后竟然訛詐好心人。在有人落水急需救援時,耳畔卻傳來先給錢再救人的喊聲。這些事情給人們的心靈蒙__一層恐怖的陰影。
然而,我們卻不可被這一小部分不良事件所影響。我們需要_衡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就好像調整一盛著國家與社會的巨大天_?,F在,問題出在了利益重而道德輕上,我們要以自身的行動,去增加道德的份量!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5)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钡赖轮耍破渖砬疑铺煜?。
————題記
道德——“至于道,據于德?!币粋€人對社會的維護,便是對道德的維護,道德之本,便是做事不違背道義,不違背品德。不作惡,不破壞人道,便是道德了。
或許,你認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那樣簡單,不對社會造成有害影響就行了。話雖然這樣說但在生活中,一旦碰上“不道德”的事,你能及時制止這種惡劣行為,為“道德”添一份彩嗎?
人人不能作惡,獨善其身雖不易,但是社會的進步還需有貢獻的推動。就如人人都遵循“道德”,將垃圾丟入垃圾桶,但卻無人前來倒送,處理垃圾,那么,這般所謂的“道德”垃圾便會越堆越高,這樣的“道德”,真的會給社會帶來進步嗎?
答案是“不會”,在獨善其身的同時,更需要為社會,為他人做些什么,勇于奉獻,樂于助人,帶給同學和老師幾許溫暖,才能見得道德的光鮮。
作為一名中學生,用于為班級,學校付出,樂于幫助老師和同學,便是道德了。在同學向你請教問題時悉心解答;在老師離去后遵守紀律;在發現垃圾后彎腰撿起........這些促進和諧校園的行為舉止,只要你能自覺遵守,約束自己,以一己之力,盡到所能的道義,保持優良的品德,你就是一個有道德的學子,一個了不起的德人。
在道德的基礎上,我們若是遇見不道德的事,更要及時制止并倡導對方做一個道德的人,兼善天下。多一份道德,多一片和諧,倡導道德也是道德,為這個社會添一份彩,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文明、道德。打造文明禮儀之邦,每人盡一份心,盡一份力足矣。在惡意轉換為善良的同時,道德的火會燒盡黑暗的污穢,點亮一片天空。
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顆啟明的星兒,就點綴一角夜空。做一個道德的人,勇于奉獻,樂于助人;做一個道德的人,讓文明的火花點亮,點亮我們的一生!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6)
現今社會充斥著冷漠與浮躁,政府高呼''正能量'',''反腐倡廉''等詞就是在呼吁道德,呼喚善意的人性,一場道德與利益的較量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幾千年前,孔圣人就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解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夫子贊揚他的弟子在幫助別人之后取走應得的酬勞,對他的弟子在幫了人之后拒絕酬勞予以批評,孔子在利益與道德之間,決然地以道德為先,認為只有建立在''義''之上的''財''才是屬于自己的財富。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兩彈一星''錢學森當初在美國時被看作能抵得上五個師的重要人物,美國政府提出優越的條件來挽留這位英才,甚至是他的老師也極力勸阻他留在美國。他在道德與利益面前選擇了前者,他認為只有回到自己的祖國,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種出屬于自己的''蘋果'',這種利益才是他所渴求的,即使這是一片異常貧瘠的土地,他用行動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道德永遠凌駕于利益之上。
人們永遠忘不了抗金英雄岳飛的精忠報國,人們更忘不了小人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這位當世豪杰。在利益的驅使下,在波詭云譎的政治斗爭中,善弄權謀的奸臣秦檜害死了岳飛——這位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將軍。正是因為人們忘不了,如今岳王廟前跪著的銅人在歷經百年滄桑后仍在懺悔著自己的過錯。在權力與道德面前,秦檜墜落了。曾幾何時,他也許有著想成為像管仲,藺相如等良相的偉大抱負,他也想像藺相如與廉頗一樣,做到''文臣提筆安天下''但在利益的驅使下迷失了自我,將自己變為歷史長河中最卑微的小人。
''20__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吳錦泉的身影潤濕了許多人的眼眶,看見他,我們難免會憶起年老的爺爺,但就是這位看起來平凡的老人,用自己的工作來支付愛心,''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這就是這位老人的真實寫照,他用自己年老的身軀努力工作著,''吆喝漸行漸遠,一摞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他把自己勞動所得捐給災區,捐給世界上最困難的人。在他心中,他沒有失去,全是滿滿的獲得,全是滿滿的幸福,這就是他所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利益因道德而呈現,這才是真正的利益。
形形色色的人用自己的實踐啟示我們,道德永遠凌駕于利益之上。在這場角逐中,道德被最大程度的展現。只有做個以道德為先的人,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素材(篇7)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載“道”的一切;“道”指的是道理,“德”指的是好的品行?!暗馈钡牡览?,都出現在“德”的身上,“德”的“品行”都產生于在“道”。所以,沒有“道”,也就沒有“德”,沒有“德”,也就看不見“道”的存在。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道,就是“道德”。自古以來,沒有那一位偉人是沒有“道德”的,也沒有一個壞人有“道德”。道德,然而,今天我卻看見了一件有損“道德”的事情。
雨初停,我去買一塊五的豬肝,然而,店主在秤豬肝的時候說一塊五的豬肝,卻給我一元錢的豬肝。我是第出去買東西,也不懂怎么看夠不夠量,拿著豬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媽媽說我被騙了,我氣憤至極。難道,這就是中國人的道德?
道德,關乎人民的素質,民族的興榮。然而那家店主,卻損了中國人的素質。想想看,他們連中國人都騙,何況外國人?如果外國人來買東西,他們豈不是獅子大開口?他們連國人的五毛錢都要騙,何況外國人的幾塊錢,幾十塊錢,甚至幾百,幾千塊錢?為了利益,他們居然不惜丟掉我們的祖先辛辛苦苦換來的顏面!中國人的良好品德快被他們這種人給丟盡了!他們這是給我們中國,中國人民的臉上蒙黑!想想錢學森,鄧稼先這些的老一輩出色的科學家用生命,幸福,犧牲自我利益換來的中國人的顏面,中國人的尊嚴,即將要被類似店主這種人,為了那小小的利益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小小”的“騙術”,所丟盡,被外國人指著罵著我們中國人沒道德,不厚道,我就痛心。
現在,已經有外國人在罵我們中國人了。看看。在美國珍珠港,可以看見只用中文寫著的“垃圾桶在此”;在泰國皇宮,可以看見只用中文寫著的“請便后沖水”;在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看見只用中文寫著的“請保持安靜”。難道現在,還要外國人只用中文寫“請不要騙錢”嗎?醒醒吧,那些有損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道德的人。
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好的道德,改變這一個局面。我們的“德”要體現在“道”的身上,讓外國人知道,我們是有“德”有“道”的人,中國不是那種素質低下的人!我們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道德,讓外國人時時刻刻豎起大拇指對著中國?!暗赖隆标P乎人民的素質,民族的興榮,沒有一個良好道德的民族,是不可能興旺起來的!中國人要想不被別人欺負,不被別人恥笑,國土不被別人蹂躪,就得有一個良好的道德!記住,你永遠不是代表著你自己,你而是在代表著整個中國,十四億的中國人民!你可以使外國人贊揚中國,但也可以使外國人恥笑中國。贊揚的條件與道路,永遠比恥笑的條件還要復雜與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