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
五一勞動獎章是國家或者省政府或者市里為了表彰在各個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而頒發的榮譽,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年度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推薦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精選篇1)
作為青年專業技術人員,面對新設備、新技術、新知識,她深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需要。她帶頭鉆研技術、研究難題,發揮自己的長處,并和同事、廠家共同探討,提出解決方法。將積累的工作經驗進一步應用到科技創新工作中,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藝標準,解決工作中的痛點。
在她的帶領下,工區先后研制出無線地網導通控制器、組合式變壓器耐壓調壓裝置等,進一步提升現場工作效率。她參與撰寫的QC成果先后獲得水電質協特等獎,國網公司優秀QC成果三等獎、省公司優秀QC成果一等獎,其中由她主持的QC項目更是連續兩年取得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布賽金獎,填補了公司國際賽事的空白,為公司科技創新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精選篇2)
某某,男,__歲,中共黨員,外科主任醫師,大學畢業,現任__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院黨委副書記。系__衛生科教管理學會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__分會常務理事、__醫師協會常務理事、__區科協委員、__市科協常委、__市醫學會副會長、__市外科專科學會主任委員、__外科學科帶頭人。
作為一名醫生,他對技術刻苦鉆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心系群眾,時時刻刻“以病人為中心”,把無限的激情傾注在祖國的醫學事業中,治病救人,醫德高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交口贊譽,堪稱醫生的楷模。
作為一名院長,他銳意改革,實現科技創新,勵精圖治,克己奉公,10年如一日,勇當醫院改革的急先鋒,把智慧奉獻給了鐘愛的事業,把一家普通醫院創建成“三甲醫院”、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精選篇3)
趙曉勛,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江蘇省啟東市惠和支局投遞員。十五年來,他背郵包,轉田坎,頂烈日,戰寒冬,在九十里鄉郵路上留下汗水和足跡,為千萬戶農家傳遞黨的聲音和親友的音信。在蜿蜒曲折的鄉村小路上,背著郵包穿梭忙碌的趙曉勛儼然成為一道綠色的風景線。
一、彰顯黨員本色,工作轉崗不掉色
20__年,趙曉勛所在的惠和鄉村鎮合并,他從一名主管農業的村干部變成了“平頭百姓”。“當初真是為了生計才選擇郵政的?!壁w曉勛坦言。但這一干,便干了十五年。十五年來,趙曉勛風里來雨里去,不管是數九寒天還是火傘高張,他從沒停止過投遞的步伐。如今,每每想到村民們及時收到報刊和郵件后的喜悅,趙曉勛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為及時準確地把各種報刊送到用戶手中,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在趙曉勛的帶領之下,惠和支局全體投遞員個個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態行走在鄉村郵路上,從不發生缺刊、捎帶等現象。另外也積極投入報刊大收訂戰役,報刊訂閱一直處在全市領先地位,惠和支局也多次榮獲先進投遞部。
二、弘揚雷鋒精神,鄉村郵路見真情
趙曉勛在認真做好投遞本職工作熱心幫扶的同時,經常為郵路上的鄉親們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代交電費、電話費、代領退休工資等。20__年,趙曉勛與本段道士連村7組體弱多病,子女不在身邊,80多歲高齡的吳漢明“認親”,平時在投遞過程中,只要時間允許,總是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次,吳漢明的老婆王允芳頭痛得非常厲害,趙曉勛知道后立即聯系救護車,到醫院后幫忙抬上,抬下,掛號,做腦CT,辦理住院手續。醫生說幸虧及時送到,如果再晚20分鐘,可能就沒命了。老倆口常同鄰居講:“郵政投遞員好,有特殊困難時上門解決,農忙時上門幫扶,老人生病時上門探望,逢年過節時上門問候,為我們孤寡老人做了很多實事,幫我們排憂解難,比我親兒女還要親?!?/p>
20__年,趙曉勛結識了南清河村6組78歲的老人范成英。范成英的丈夫、2個兒子及一個女婿相繼過世,靠低保生活,十分困難。趙曉勛將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經常為老人種菜,施肥,挖花生?!盁崃怂蛠黼婏L扇,冷了送我取暖器,還幫我買來保暖衣、保暖褲、保暖鞋,我腦梗塞犯病了他給我買藥,還時不時給我送來肉、魚、米、水果、紅棗等各種補品,小趙就像我的.親兒子,幾天不來,我就想得慌?!狈冻捎⒗先私洺Uf。
20__年范大媽患病住院,趙曉勛利用晚上、星期天,經常自掏腰包購買對蝦、黑魚、排骨等去醫院探望。范大媽病危的時候,趙曉勛每天晚上都去醫院,陪伴范成英老媽媽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且根據啟東風俗為她守靈,還送了人情。趙曉勛的感人事跡在當地迅速傳開,周圍老百姓都稱贊說,郵政人真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事后范大媽的兩個女兒專程送上感謝的錦旗。
20__年6月底,趙曉勛找到了新的幫扶對象,南清河村2組82歲的孤寡老人謝希群,她獨居一人,住著一間半破舊小屋,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偶爾還有精神分裂癥。趙曉勛利用投遞工作間隙及休息天,經常為老人打掃衛生、施肥、松土、噴農藥、種好各種蔬菜。春節時趙曉勛還特地為老人送去“壓歲錢”,被當地群眾稱為新時代的活雷鋒。
20__年三月份,趙曉勛經過士連村一組查詢一封掛號信,有一位老人坐在殘疾車上曬太陽,看他的頭發和胡須好像有幾個月沒有理了。老人名叫徐學沖,當過兵,有高血壓,是中風患者。趙曉勛一想,這個人也是個幫扶對象,當即表示:“徐師傅你以后每月的理發費由我來負責,我每天差不多這個時間都會經過這里,你有困難盡量和我說?!睆哪翘扉_始,趙曉勛經常為老人家送去大米、油、水果等。
一件件小事情、一個個小故事慢慢形成一種工作形態,一種工作模式,在鄉間90公里郵路上形成了一道獨立風景。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有許多人問趙曉勛,你做那些是為了圖啥?趙曉勛面帶微笑肯定地告訴他們,我是郵政人,是一名共產黨員,理由就這么簡單而已。
三、發揮勞模作用,創新工作見成效
在愛心郵路幫扶的基礎上,趙曉勛積極向支局長,投遞班長建議成立“愛心幫扶小分隊”,每位成員每年集資200元愛心幫扶基金,先后幫助多位孤寡老人修補破舊不堪的房屋,使他們不再因房屋漏雨而擔心家中的糧食霉變,不再因房屋破陋小動物鉆入而擔驚受怕。“愛心幫扶小分隊”的善舉在群眾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相關事跡也受到了新聞媒體的關注,對此進行了詳盡報道。
為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江蘇省啟東市分公司在“趙曉勛愛心郵路”的基礎上,創新建立了“紅色郵路”黨員幫扶小分隊。小分隊由12名黨員投遞員組成,趙曉勛任隊長,以段道上孤寡退伍老軍人、殘疾軍人、烈屬、軍人遺屬、老黨員為主要對象,開展常態化志愿幫扶工作。
20__年5月,在走幫服的過程中,啟東市郵政分公司了解到,家住北新鎮萬安村11組的村民邱協飛因為油菜收割在即,而家中又缺少勞動力非常煩惱,5月21日上午,在邱協飛的油菜田里,趙曉勛帶領“紅色郵路”黨員幫扶小分隊成員帶著工具,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割的割、收的收、扛的扛,大家干得熱火朝天。不僅收割油菜,小分隊還幫助邱協飛家,收黃豆、種蠶豆、種油菜,成為田間地頭廣為傳揚的佳話。
近年來,趙曉勛的工作業績始終位列郵政系統同行前列,用自己的真情、真心換來了社會的認可,先后榮獲了南通市勞動模范、江蘇省勞動模范,20__—20__年南通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啟東市“文明職工”、“啟東市好市民”、啟東市“最美職工”等榮譽稱號。趙曉勛說:“我的郵包里裝的不僅僅是報刊、郵件,更是村民們的希望和期待,我力所能及的幫助給孤寡老人的晚年帶來溫暖和歡樂。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是我感覺很快樂,我要一直做下去?!?/p>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精選篇4)
李__在江蘇徐州石油營銷一線工作了28年,從一名普通的客戶經理成長為一名基層管理者,親身經歷了成品油市場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一直努力做一個客戶滿意的實踐者、市場競爭的優勝者、平凡崗位的奉獻者。
近幾年,李茜帶領團隊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以員工、客戶雙滿意為目標,按照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要求,積極培育具有時代特征、行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開展基層“家”文化建設,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一線的落地生根。20__年8月,中石化銷售系統“家”文化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徐州召開,先后接待了56家省市公司的.代表,具有徐州特色的油站文化受到廣泛好評和推廣。
凝聚正能量。提出“家”油站的文化新理念,帶領員工建設“希望之家、成長之家、快樂之家”。以卡通形象和溫馨提醒,使員工處處可見可感文化的正能量。通過推動物資配置落地、價值理念落地、行為規范落地、長效機制落地,員工“愛家”意識轉變為“建家”熱情和行動。幾年來,她帶領的團隊經營業績、員工收入不斷增長。
打造好現場。以“為美好生活加油”為使命,實施全員品牌管理,使“每一滴油都是承諾、每一個人都是品牌”成為員工共識。以“6S”管理為抓手,打造高度負責任的現場,提高客戶滿意度。開展客戶辦事“零障礙”工程,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使消費環境更加安全、規范、便捷;免費提供道路救援等便民服務項目,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隊伍能成長。積極開展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認真做好“金牌加油站”“金牌示范崗”的評選,激發基層員工的潛能和活力,促進工作上水平、創一流。她重視后備人才的選拔培養,讓一線員工感受到政治上關懷、工作上關心、成長上關注、生活上關愛。她傾心為員工打造職業生涯,鼓勵員工增強創新意識,積極參加崗位練兵和業務競賽,爭當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員工,她帶領的團隊高級工比例在全系統領先,實現了從普通員工到高級技師的飛躍。
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精選篇5)
見過某某的人,無不為他全身心撲在事業上、工作起來不顧一切的精神所佩服,在某某身邊工作的人,無不被他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贊嘆。
某某是人民的好醫生,廉潔行醫,廉潔行政。他的高尚醫德,在當地百姓中有口皆碑。
在數十年的從醫生涯中,某某視病人勝過自己、勝過親人。
2004年11月9日中午11時,某某正在給慕名而來的一群農民患者看病,他妹妹焦急地打來電話,說剛從老家來__的母親突然暈倒了。他放下電話對病人說:“麻煩你們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就回來?!彼掖遗芑丶依铮l現76歲的母親臉色青紫,嘴唇緊閉,不省人事。他抱起母親就往急診室跑,讓急診科的值班醫生給母親檢查搶救,未等母親完全清醒,病情平穩,就又匆匆回辦公室去給病人看病。
看著表情還是那樣平靜如水、態度還是那樣和藹可親的某某,誰也不知道此時此刻他的母親正在急診室里搶救!如今講起這件事,某某的表情依然平靜。他只是淡淡地說:“這些病人很多都是從農村來的,我趕在中午給他們看病,他們下午就可以搭車回去了,不然要在__過夜,對他們可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啊!”
生命有限,激情無限。只有視病人賽過父母的人才有這種激情,才能產生這種超常規的行為。
同事們都稱某某為“拼命三郎”。自擔任院長以來,他從未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每天都工作15小時以上。只要不出差,他都堅持每天為老百姓看病,夜間查房,每周主持1-2臺手術。這些年,他曾創下這樣的記錄:一天連續做7臺手術,在手術臺上連續工作27小時;連續七天七夜吃睡在病房,監護手術后的重癥患者,直至病人轉危為安才走出病房……
身為醫院院長,他更是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維護人民健康為已任,每年都帶領醫務人員下鄉義診,10年間走遍了全市各個鄉鎮廣大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