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1)
楊瑞清扎根鄉村教育40多年,是否也有第一代中師生樂天知命的情懷?他們無論在內心是否存有一絲不甘,但就像“生命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所說的那樣,始終有憾而不悔,無怨而堅強;或者是否還有作為被稱為“南京大蘿卜”男人具有“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的執著堅守和堅定之愛,以及甘于犧牲、不計得失、所謂“傻瓜種瓜,種出傻瓜”的“傻子精神”?...
后來,我發現自己的猜想是多余的。楊瑞清扎根鄉村教育40多年,除了陶行知思想的偉大洗禮力和強大感召力外,還有他在開展“‘行知教育’實驗”過程中,給他內心帶來的深深的滿足感和滿滿的幸福感。
正如楊瑞清所說:“扎根,讓我們接收到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感召力,引領我們走上了愛鄉村、愛教育、愛兒童的正途。將根基牢牢地扎在鄉土文化、行知文化肥沃的土壤里,就能源源不斷吸收營養,就能化解鄉村教育的各種困擾?!?/p>
面對鄉村小學辦學條件和孩子成績都“差”的情況,楊瑞清仿佛回到陶行知當年,按照“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他編寫兒歌,教兒童識字,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他把池塘當成教室,帶領孩子觀察荷花如何綻放,拓寬孩子的認知視野;他把栽樹開發成課程,帶領學生去觀察樹木生長的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但楊瑞清認識到,一直在廢墟里,進行“生活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生活在不斷發展的時代中學生和老師的需要,必須在“辦學條件”“師資保障”和“實驗空間”等方面,實施突圍。而要實現突圍,自然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而要贏得領導的關心和社會的支持,又離不開自身堅定地開展“‘行知教育’實驗”,并且能夠取得顯著成績。
想明白后,楊瑞清開始走上了當代陶行知的奮進之路。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2)
1994年,楊瑞清創建行知基地。在這里,楊瑞清初次嘗試利用鄉土資源,吸引城市孩子來學習農事。采茶葉、刨花生、喂牲口,夜晚的星空和篝火,吸引了許多城市孩子來體驗鄉村生活。楊瑞清巧妙地將學農活動歸為三類課程,一類是“體驗農村生活”,粗茶淡飯,夜半行軍,野外生存;一類是“學習農村科技”,讓孩子了解種植、養殖、氣象等在農村伸手就能摸到的科學技術;一類是“了解農村建設”,組織學生走村串戶,了解農民種什么、養什么、如何出去打工。很多城市孩子表示,行知基地的活動對他們觸動最大的是走訪農民:農民的淳樸和善良、疾苦和希望都使他們感動,讓他們思考。此后,楊瑞清又帶領學校教師開發了生命安全實訓課程、軍訓課程和奧林匹克課程等,在營地建設、校外活動、勞動實踐、生態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引發社會關注。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的行知校園還完整保留著村小的面貌,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現代化教學樓淡雅素凈,現代氣息與田園風光比鄰,書聲與鳥鳴相得益彰。300畝校園,3000名師生,曾經落后的村小,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集幼兒園、3所小學、一所初中、一個基地于一體的國際化教育集團。
“如果沒有行知基地的創立和發展,行知小學極有可能在布局調整中被撤掉,也就不可能得到新的經費投入,獲得新生?!睏钊鹎逄寡?,行知基地為行知小學的孩子爭取到了現代化、國際化的辦學條件。但更大的意義在于,行知基地為鄉村孩子的成長打開了一扇窗、一扇門。而隨著基地的長足發展,楊瑞清的想法也越來越“高上大”了,他希望能與志同道合者“共辦行知教育,共建世界學校,共育地球公民”。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3)
2023年7月,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揭曉,楊瑞清申報的《大情懷育人: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楊瑞清的獲獎,既代表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對其《“行知教育”實驗》的肯定,又為同行提煉和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提供了一個經典范例。
“成果簡介”是成果獎申報的重要部分,包括:成果名稱、成果起止時間、實踐檢驗起止時間、關鍵詞、成果概要(一般500字以內)、解決的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一般800字以內)和成果創新點(一般500字以內),這就要求對文字進行高度提煉,行文簡練精辟而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以楊瑞清申報的《大情懷育人: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為例,其成果概要為:
①開辟了“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實驗道路;
②構建了“愛滿天下”的大情懷育人體系;
③形成“教學做合一”的課程與教學范式;
④搭建了“社會即學?!钡膮f同育人平臺,走出一條鄉村教育現代化之路...
其解決的主要問題為:
①當代鄉村學校的生存問題;
②鄉村教育的公平問題;
③鄉村兒童享受高質量教育的問題...
其過程和方法為: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引領,以培育鄉村新人、創辦一流鄉村學校為目標,以“‘行知教育’實驗”為抓手,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①“村校一體,生活育人”(1981年—1993年);
②“城鄉聯合,實踐育人”(1994年—2006年);
③“國際交流,文化育人”(2007年—2014年);
④“品牌共享,生態育人”(2015年—現在)。
其成果的效果為:
①培養了大批“做真人、愛生活、善學習、有擔當”的“精彩陶子”;
②造就了一批“扎根鄉村、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真心良師;
③建成了一所“愛滿天下、知行合一、面向未來”的一流鄉村學校;
④發揮了行知教育思想在國內外的示范影響力...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4)
楊瑞清無疑有了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稱之“當代陶行知”并不為過。
大力弘揚以楊瑞清為代表的鄉村教育家的精神,對新時代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
楊瑞清說“感激自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陶行知先生的人生道路、教育思想給了我極大的滋養;也感激有一方肥沃的土壤,學校這么多年得到了省市區等各級政府和部門扶持和關心;更感激有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真的趕上了好時代?!?/p>
楊瑞清表示,榮譽是新的起點,他還要“再扎根、再突圍、再超越和再共享”,更加扎扎實實地做事,讓行知路上開出更美麗的花兒。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5)
1981年“五四”青年節前,即將從南京曉莊師范(現南京曉莊學院)畢業的楊瑞清,憑著一腔熱血地敲開了校長室的門,遞上一份決心書。他決心學習陶行知,走陶行知之路,到艱苦鄉村教書辦學,其情其感真摯而純粹。
也就在這一年,楊瑞清如愿來到當時江浦縣一個偏遠的村辦小學——五里小學工作。
人的想法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楊瑞清在這所學校工作至今已經40多年了,是什么力量支撐他“不變”,數次拒絕進城,選擇扎根鄉村教育,實現“讓鄉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教育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篇6的青春夢想呢?
我想主要原因是陶行知思想的偉大洗禮力和強大感召力。
從楊瑞清決定去南京曉莊學院上學的那一天起,似乎注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和這所學校的創始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聯系在一起了。
不可否認,對每一個在曉莊學院求學的、還處在兒童時期的學生而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會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一粒種子,而剛好在楊瑞清心中播下的那粒種子——最大、最為飽滿、生命力也最旺盛。他深深地向下扎根,以至于以后不管遇到怎樣風雨,總是巍然不動;他最早地破土而出,努力向上生長,以至于以后長成參天大樹并且開花結果、芳香四溢、香飄千里...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6)
“不戀城市戀鄉村,不戀機關到基層”是楊瑞清的真實寫照。1983年5月,楊瑞清調任縣團委副書記,4個月后,楊瑞清卻辭掉了工作,回到了條件簡陋的五里村小學。是什么樣的力量讓楊瑞清40余年來一直堅守鄉村教育呢?楊瑞清說,首先,他就是江浦人,從小就在山村里長大,對鄉村有一份天然的親近感;其次是榜樣的力量。陶行知先生是大學教授,他居然辭職到鄉村為農民辦教育,這個榜樣太偉大,太打動人了。
“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想起陶行知先生。當時從團委辭職回來,很多人說我太傻了,太沖動了,讓我很郁悶。后來我了解到陶行知先生當年也有人說他傻,他居然寫了一首詩,這個詩只有16個字:傻瓜種瓜,種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華。我把這16個字抄在本子上面,從此刀槍不入,別人怎么講我都不在乎,這就是榜樣的力量?!?/p>
楊瑞清覺得能支撐自己一路走來還有鄉村教育無窮的樂趣?!案@些淳樸的農民打交道,跟天真爛漫的孩子打交道,有無窮無盡的樂趣?!痹跅钊鹎蹇磥?,教師是一份非常迷人的工作?!敖處熯@種工作的創造性空間是巨大的。僅僅一個班的學生,學生將來多大程度的成才,多大程度的創造幸福生活,這個里面的創造空間是極大的,沒有什么事情有這么迷人。”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7)
行知小學的標識及?;帐且晃恍S言O計的,他當年因學習成績不好而自卑,是楊瑞清的鼓勵燃起了他的希望之光——“你對色彩與線條那么敏感,一定是個美術人才”。后來,這個“后進生”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走上了藝術設計之路,現在已是副教授。楊瑞清“賞識教育”理念再一次被證實。
幾乎每一個行知小學的學生都對楊瑞清心存感激和懷念。1986屆畢業生王蔭霞“重讀四年級”傾注了楊瑞清太多的心血,這位榮獲2018“南京好人”“中國好人榜”的優秀校友曾在很多場合表示,是楊瑞清老師在自己心中種下了善良的種子;2001屆畢業生張興海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此生無悔入行知》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行知學校給予我的是精神的力量、精神的氣質;2013屆畢業生楊彩艷身患重病絕望之時,是行知小學師生和楊瑞清的關心幫她渡過了難關……因為他們在孩子心中投射了一束光,所以走上社會的行知學生普遍都很陽光善良、熱愛生活。
在楊瑞清的眼中,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每個學生都是一顆星,他們彼此緊密地挨著,誰也不排擠誰,每顆星星都用光和熱彰顯自己存在的價值?!安荒苤欢⒅荚?,只看到分數?!痹跅钊鹎逖劾?,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快樂自信、健康成長,才是小學教育發展的硬道理。
多年前,楊瑞清邀請一位農民丁躍生來學校種荷花,如今,丁躍生種出了1000多種荷花,每年有兩三百萬收入,還成了南京農業大學的兼職教授,是行知小學送給孩子們的另一本活教材。楊瑞清把孩子看到的、學到的歸納為4個字:第一個字是“美”,每年5-11月,萬紫千紅競相開放,景色很美;第二個字是“富”,看到種田也能種得那么富有,生活過得那么瀟灑,孩子們非常羨慕;第三個字是“高”,高收入是來源于高科技含量;第四個字是“樂”,丁老師總是笑呵呵的,種荷花讓他快樂,勞動致富更讓他快樂。楊瑞清認為,這四個字有巨大的教育價值,“有人生觀、價值觀在里面,有理想在里面,有美感在里面”。
楊瑞清的教育理念影響著一屆又一屆的行知學子,也感染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同人。
2021年,江蘇省教育科學成果獎評選,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的《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踐》獲特等獎。此外,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改革生動的實踐總結,楊瑞清撰寫的著作《走在行知路上》被列入“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正式出版。他本人也先后獲得全國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當代教育名家等十余種榮譽稱號。
從五里小學到行知教育集團,楊瑞清帶領師生用40余年走出了一條鄉村學?!澳嬉u”之路。教育部原副部長、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對此評價:“行知教育集團這個經驗很寶貴,讓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時代綻放光彩,推動鄉村學校育人方式變革和教育發展?!?/p>
步入行知教育集團,迎面便可看見一尊陶行知先生的全身塑像,校園環境清幽,碧水映荷,它們仿佛穿越時空,凝望著楊瑞清41載“行知路”上的歡樂與艱辛、付出與收獲。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8)
9月8日,在南京浦口行知學校的“僑胞之家”會議室里,記者跟遠在北京、即將參加9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教師節表彰大會的楊瑞清進行了視頻連線。
“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我的內心充滿喜悅、激動,最真切的感受是感激?!币曨l連線中,楊瑞清表示,最好的感激是“成長”。他說:“還是要加快成長,要扎扎實實地做事,這個信念會支持我和同事們繼續堅持開展行知教育實驗,堅持走行知路。教師是一份非常迷人的工作,跟這些淳樸的農民打交道,跟天真爛漫的孩子打交道,有無窮無盡的樂趣。雖然我在這個學校工作41年了,明年就要退休,但是辦鄉村教育,學習陶行知,走行知路,是沒有退休的。我一定會一直繼續努力做下去!”
1981年“五四”青年節,即將從南京市曉莊師范學校(現南京曉莊學院)畢業的楊瑞清忐忑地敲開了校長室的門,遞上一份決心書:到艱苦、偏僻的鄉村教書辦學。楊瑞清意志堅決,帶著滿腔熱情來到了江浦縣(現南京市浦口區)一所村辦小學——五里小學。
楊瑞清主動要求從一年級起始班帶起,但開學第一天,卻有一個女孩沒有來。當天下午他就火急火燎地上門找家長,得到的只是一句冰冷的回答:“女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家里需要她放鵝。”后來,他堅持每天放學后趕到女孩家,一邊陪她放鵝,一邊教她功課。整整一個月,家長愿意送孩子上學了。村民口口相傳:“五里小學來了一位好老師?!币曨l連線時,楊瑞清坦言:“我也曾是農村孩子,特別能理解這些孩子的不易,他們不是笨,而是學習條件差,平時在家拔草種瓜,家里沒活了才能到校上課?!?/p>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9)
1983年5月,楊瑞清調任縣團委副書記。但在楊瑞清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是自己離開五里小學時班級告別會上的場景:孩子們一個個哭得像小淚人似的,拉著他的手問,“楊老師能不能不走?”
思慮再三,楊瑞清鄭重地向組織提出申請:“適合做共青團工作的人很多,不缺我一個;扎根鄉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個?!庇谑?,當了4個月江浦縣團委副書記的楊瑞清又回到了孩子們中間。
視頻的另一端,楊瑞清說,因為這個選擇,有些人把他看成“傻瓜”?!昂髞?,我了解到陶行知先生當年也有人說他傻,他居然寫了一首詩:‘傻瓜種瓜,種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華?!野堰@16個字抄在本子上,從此刀槍不入?!睏钊鹎逖凵駡砸?,淡淡地說,“我甘愿做這樣的傻瓜,鐵心做一輩子鄉村教師?!?/p>
初來五里小學時,楊瑞清曾對學情做過深入分析:全村9個學段357個學生,小學階段平均留級1.27年,孩子們普遍缺乏自信心,間接導致農村家庭負擔增加。
學習楊瑞清事跡作文(精選篇10)
42年前,他帶著從陶行知先生那里汲取的信仰的力量,從南京市曉莊師范學校出發,來到浦口一所偏僻落后的村辦小學,立志扎根鄉村學校,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40余年間,他帶領團隊創造性地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開辟了“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實驗道路,構建了“愛滿天下”的大情懷育人體系,形成“教學做合一”的課程與教學范式,搭建了“社會即學?!钡膮f同育人平臺,走出一條鄉村教育現代化之路。陶行知先生的精神與思想,也讓他們在扎根鄉村的實踐中找到了鄉村教師的價值與幸福。他就是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楊瑞清。
這里曾經是一所偏僻艱苦的鄉村小學,40多年前,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在校舍前種下了一片小樹林,想等小樹長大了,給孩子們做課桌椅用。40多年過去,當時帶領孩子們栽樹的楊瑞清也步入了花甲之年。
1981年,楊瑞清從南京市曉莊師范學校畢業,來到一所偏僻落后的村辦小學——江浦縣五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