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
“西藏的每一座高山都讓人心生敬畏。每當我想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下蘊藏的礦產資源,那才真叫人睡不著覺?!被叵肫甬斈耆鲱^的自己初入西藏時的感覺,唐菊興難掩興奮之情。1995年,當唐菊興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時,估計也未曾想過會和這片神圣的高原大地結下不解之緣,而且一結就是二十年。他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從三江源頭到雅魯藏布江岡底斯山脈再到阿里地區,到處都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
要知道,唐菊興的工作區域大多都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區,但他二十年來每年的野外工作時間從來都不低于100天,最長的一次竟連續在工作區待了200多天。這樣的堅持和堅守帶來的“回報”也是相當豐厚的。
二十年間,唐菊興及其研究團隊主持完成了甲瑪、雄村、尕爾窮等多個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勘探評價,探明并新增銅資源量超過900萬噸,鉬資源量69萬噸,鉛鋅資源量105萬噸,伴生金資源量超過350噸,伴生銀資源量超過10000噸。其中,甲瑪銅礦已于2010年7月投產,解決了數百名當地藏族同胞的就業問題,年創利稅近3億元;雄村銅(金)礦已經成功申請了采礦權,預計近兩年將正式投產。
唐菊興及其研究團隊還參與了西藏巨龍銅業、西藏礦業、西藏華鈺礦業等大型礦業公司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查評價和研究工作,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參與或指導勘查評價的礦床累計探獲銅資源量1000多萬噸。
近兩年,在國土資源部找礦突破新機制的指導之下,這支隊伍又遠赴西藏阿里地區,為多龍整裝勘查區的找礦突破貢獻自己的專業技能,指導和協助西藏地質五隊勘查評價兩個超大型銅(金)礦床。截至目前,僅僅過去一年半時間,該地區探獲的銅資源量已達到1000萬噸以上。這為藏西阿里地區的民族經濟發展注射了一劑強力劑,同時吹響了西藏最偏遠、最落后地區民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號角。
這些找礦成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西藏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地區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更是為我國戰略資源儲備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這些成績都是團隊全體成員艱辛付出的結晶?!碧凭张d總是會把功勞算在團隊的身上,“對我自己來說,在甲瑪工作的這幾年最讓我難忘,但也是遺憾最大的?!?/p>
原來,唐菊興從2006年起開始主持甲瑪銅礦的勘探評價工作,在最關鍵的前兩三年,任務重、壓力大,某天早晨醒來,他在鏡子里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滿頭的銀發和花白的胡茬?!皠傞_始我還不服氣,定期去染一染頭發,后來想了想也懶得管了,這也算是種境界吧!”唐菊興開玩笑說,不經意間還真以為自己達到了古人詩句中“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意境。
而唐菊興所說的遺憾,也許會成為他這一生中真正揮之不去的痛楚。2008年是甲瑪找礦突破科技攻關最為關鍵的一年,為了早日揭開甲瑪的神秘面紗,唐菊興不敢懈怠,當年3月份就去到礦區開展工作。忙碌的工作一直持續了大半年,直到11月底家里傳來噩耗——臥床一年多的老父親病逝了。由于未能來得及趕到病榻前與父親做最后的訣別,一顆自責的種子由此深深地埋在了唐菊興的心底。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也許是很多地質工作者都經歷過的悲痛。我們遠在千里之外,有時候連見親人最后一面的機會都沒有?!碧凭张d說,父親將白發、白胡子傳承給了他,意味著他應該懂得如何更好地擔當,無論是對于家庭還是祖國的找礦事業,他惟有盡職盡責,才可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2】
“在西藏的一些偏遠山區很麻煩的問題就是語言不通。但我們真心實意地對待藏族同胞,他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誠意,因此也會用真誠來回饋我們。”當記者問起唐菊興他是怎樣跟藏族的同胞們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時,他給記者講了幾個故事。
唐菊興經常通過各種手段對生活困難的藏族同胞施以援助之手。有一次,他與同行的學生在爬山過程中,因為一名學生高原反應嚴重,導致大部隊未能在天黑之前返回駐地。多虧路途中偶遇一家素不相識的藏族同胞相救,并用牦牛車把體力已經耗盡的幾個人拖回了項目組駐地。臨別時,唐菊興傾其所有,把身上所有的現金全部贈給了藏族老鄉,以示感謝,雖然錢不多,但寄托的是一份誠摯的謝意。唐菊興在野外工作過程中,如果需要到沿途的藏族同胞家中休息或補充一些干糧,他都堅持付錢,尤其是遇到家庭情況比較困難的藏族同胞,他幾乎每次都會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贈予該家庭。他認為自己應該為當地的同胞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唐菊興對于身邊較熟悉的藏族同胞更會盡力提供幫助。十多年前,他率隊在雄村金礦外圍的謝通門縣答那達鄉開展野外工作。由于住宿不便,他們聯系了當地一位名叫多吉的藏族同胞,項目組便暫時住進了多吉的家中。唐菊興為了感謝多吉提供的幫助,主動邀請多吉來項目組幫忙;多吉也為了表達自己的熱情和歡迎,專門把自己家中最好的房間和廚房騰出來給項目組成員使用,自己一家擁擠在一間狹小的房間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唐菊興與多吉建立起了深厚的個人感情,“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
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多吉不僅擔任項目組的翻譯和工人,同時也幫助項目組協調地方關系,保障了野外工作的順利進行。平時,大家一起上山工作,回到家或著休息日里大家又會聚在一起品嘗青稞酒和酥油茶。“多吉每次都會把自釀青稞酒的第一道酒端給項目組的師生們品嘗。十多年了,現在我自己往那邊跑的機會少了,但一旦有人要路過那達鄉,我就會拜托他給多吉一家捎些小禮物,從大人的毛衣、小孩的學習用品,到多吉喜歡的啤酒。其實也是捎過去一份感情?!碧凭张d說。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3】
“在西藏地區開展工作,民族團結是一切的前提。”作為一名“老西藏”,唐菊興深知,只有藏漢同胞團結合作、相互信任,才能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鋪開,也才能更好地實現西藏的找礦突破。
他也是這么做的。多年來,依托當地地方政府的支持,唐菊興和他的隊員們始終把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習俗、關心同胞疾苦當成政治任務來抓,每到一個新的工作地,他們都會與當地的藏族同胞融洽相處,甚至結成了兄弟之誼。除了在野外工作中長期聘用當地的藏族同胞擔任項目組的司機、向導、翻譯、工人等,唐菊興自己也主動承擔起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地方協調工作。
2008年3月,進藏開展礦產資源勘查評價工作的唐菊興和隊員們不巧碰上了“3·14”打砸燒事件。當時,局勢之緊張讓正在甲瑪礦區開展工作唐菊興始料未及,一小部分不明真相的藏族群眾開始沖擊項目組的駐地。為了避免自己的隊伍受到暴力犯罪分子的傷害,唐菊興一方面緊急安排項目組成員暫停野外工作,回到駐地確保安全,另一方面也很快與當地熟悉的村民朋友取得了聯系。
“得知我們的駐地受到了沖擊,熟悉我們的當地老百姓第一時間出面來保護我們,并及時地把項目組成員轉移到了他們的村子。”回想起當時的驚險經歷,唐菊興仍然是心有余悸。“在整個事件中項目組沒有一個人受到傷害。這完全歸功于平時與藏族兄弟們結成的戰斗友誼?!碧凭张d說,雖然“3·14”事件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進展速度,但正是因為有當地藏族同胞在非常時期的保護和支持,才保證了項目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和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4】
從水鄉嘉興到蓉城成都再到青藏高原,他的人生因為地質不斷攀升,并在世界屋脊扎下了根。
21年來,唐菊興幾乎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度過,時間最長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
不久前,“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中央媒體采訪團在西藏采訪了唐菊興,并且到墨竹工卡縣甲瑪礦區感受地質工作的艱苦,以及甲瑪礦區的今昔巨變。
身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室主任的唐菊興,已經在青藏高原上耕耘了二十余載,他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豐收時節——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1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入選國土資源部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2013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4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中國地調局首批“李四光學者”(卓越地質人才),2016年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每一份榮譽都是沉甸甸的。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5】
唐菊興1995年初入西藏,第一站到的是著名的玉龍銅礦。在這里開展研究工作期間,他得知了玉龍銅礦那偶然的發現經歷:一天,一位牧羊人拿著一塊花花綠綠的石頭標本交給原西藏地質一隊的地質人員,由此直接導致了玉龍銅礦的發現。
“在青藏高原上有兩種人:守望者和牧羊人。”唐菊興說,牧羊人每天都會爬很多的山、涉很多的水,行走匆匆,但也過得悠閑;守望者會駐守在他自己的陣地上,付出更多的耐心去發現身邊的驚喜,但有時候會顯得孤獨。“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我們地質工作者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守望者。”
的確,二十年來,唐菊興守望著這一片土地的春去冬來,為了國家的資源安全、藏區經濟的騰飛和跨越式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終于使研究團隊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和驕人的成績,黨和國家也給予了他和他的團隊崇高的榮譽。
近年來,唐菊興和他的團隊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2011年)、國土資源部科技獎一等獎2項(2009年、2011年)、省部級科技獎二等獎2項(2003年、2004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獲中國地質學會十大找礦進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獲中國地質科學院十大科技進展3次。
唐菊興個人在201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3年入選國土資源部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同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等。在這期間,他還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為“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十一五’援藏工作先進個人”、“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先進個人”等。2014年“五一”前夕,他又榮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為表彰他為藏漢民族團結和西藏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在2014年9月底舉行的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代表評選活動中,他又被評選為先進模范個人,這也是國土資源部在本次評選活動中的惟一一名受到表彰的模范個人。
“這些榮譽是屬于大家的,也只能代表過去?!碧凭张d說,“我們守望在雪域高原上,目的是要為國家找到更多的大礦,因此我們要不停地行走,等待我們的永遠是下一座高山。”這就是“爬山匠”唐菊興,他將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青藏高原的找礦事業。
此刻,記者在想,幾個月后,當我們沐浴在微風中享受春日的暖陽時,唐菊興和他年輕的團隊必然又已悄然背起行囊,再一次奔向那依舊積雪高壘的青藏高原,穿梭在各個礦區縱橫交錯的冷峰之間。他們無心欣賞沿途壯美的風景,卻將自己變成了這高原大地上的一道無限美好的風光。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6】
“昨日的‘人面桃花相映紅’,今日的‘桃花依舊笑春風’,太多的感慨猶如瑪旁雍錯碧綠的湖水,心里突生幽藍色的傷感。誠如這‘瑪旁雍錯’是‘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但現實中的我們確實又是敗者,敗者也就想托‘圣水’來清洗心中的煩惱和孽障,以此來逃避現實的殘酷,想來是‘花盡后,葉飛時。雨凄凄。若為情緒,更問新官,向舊官啼?!媸茄杂斜M而愛意無窮?!?/p>
這是六年前唐菊興去阿里時所寫的散文《西藏之古老,阿里之遙遠》中的一段話。當記者細細讀完此文,先是吃驚于唐菊興細膩的文字功底和筆尖下流露出的真摯情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種情懷。
在學生們的眼中,“唐老師粗獷的外表下有一顆細膩而火熱的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文青”,唐菊興卻堅稱自己只是個“爬山匠”。“學生時代讀了很多古人的詩詞,到現在這個年紀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意境。”唐菊興說,在工作之余,他偶爾會寫幾篇隨筆,大都是關于生活瑣事或工作經歷的感慨和感悟。
唐菊興在自己的網絡空間里發表了十幾篇隨筆日志,時間最早的一篇發表于2007年,算起來從那時至今基本平均每年要發表兩三篇。這些隨筆中,有在參加野外考察后的雜記、有對藏區生活的描寫、有對親人朋友的思念、有對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篇都是洋洋灑灑數千字,語言平實但十分耐讀。
在閱讀這些隨筆的過程中,記者還驚喜地發現,唐菊興還是個搖滾迷,在他好幾篇隨筆中都引用了鮑勃·迪倫(BobDylan)等著名搖滾歌手的歌詞,用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社會公眾對地質工作者的了解不夠,很多人認為我們就是一群長期生活在荒郊野嶺的‘粗人’。其實,我們不光在踐行‘三光榮’精神,也還是有一些人文情懷的?!碧凭张d說,這也是在傳播地質工作正能量。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7】
“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吳惠芳的不懈追求。
午后的永聯小鎮,一幢幢高樓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村民們搬著板凳、馬扎圍坐在樓道口聊起家常?!艾F在大家都住在樓里,小區對面是超市,各種商品要啥有啥,生活便利著呢。”79歲的村民王清峰話語里透著喜悅,“每個月村里給我發1000元生活補助,再加上土地流轉費、尊老金、飯補,我這老頭子一年就能拿1萬多塊錢,生活根本不用愁啦。”
這是永聯村村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永聯村用40多年時間,走出了一條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近年來,依托永鋼集團分紅、店面租金收入、實體公司經營收入,永聯村建立并完善了多項福利保障制度,讓村民共享這片土地上的發展成果。
——為了讓全村100多名年齡偏大、技能偏弱的村民實現就業,吳惠芳積極推動發展鄉村旅游,建設江南農耕文化園等項目,促進村民增收就業。
——為了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城里人的優質教育,吳惠芳推動永聯村投資超億元,建成了設施一流的村小學,還在小學組建起管弦樂團。
——為了讓老百姓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吳惠芳積極爭取南豐鎮支持,籌資新建了占地面積566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064平方米的社區衛生院,與市中醫院共建科室、共享資源,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就醫。
——為了讓有創業能力、創業愿望的村民創業致富,吳惠芳推動建設農民創業園、美食一條街,同等條件下永聯村民優先租賃,不僅帶動了就業,而且讓大家過上了更加富足的生活。
……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面對共同富裕這一課題,吳惠芳堅定地說:“村民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在致富路上,一個村民都不能少!”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8】
從部隊回到農村,有著25年軍齡的“老將”變成了“新兵”。
永聯村由4個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積10.5平方公里,村民超萬人。鄉村建設千頭萬緒,難度超乎想象。如何規劃鄉村建設?怎么才能把永聯帶上一個新高度?頂著壓力,吳惠芳迎難而上。
25年的部隊培養教育,磨煉了吳惠芳鋼鐵般的意志。2005年9月,剛來到永聯村的他便進入了一種理論換裝、知識更新的惡補狀態——每天凌晨四五點鐘起床,學習農村政策法規知識,沉下心來,理清頭緒,找準方向。
2005年10月,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吳惠芳從中敏銳地捕捉到農村發展的新思路。他帶領班子成員,經過周密調查、共同謀劃、七易其稿,并經全體村民集體審議后,最終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新永聯的意見,系統提出“居住方式城鎮化、生產方式產業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規范化、就業方式多樣化、收入方式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標準。
建設新農村,首先要讓永聯人過上現代化的生活。為此,對照藍圖,吳惠芳指揮的第一場“硬仗”就是建設永聯小鎮。不到3年時間,永聯小鎮拔地而起,并配備了學校、醫院、銀行、商業街、污水處理廠等各類設施,原本散落在田間地頭的3600多戶人家,歡歡喜喜過上了配套齊全、生活便利的城鎮化生活。
鄉村要振興,農村要現代化,最根本的是實現農民現代化。為了讓村民的思想、習慣和素養同步提升,這些年來,吳惠芳帶領大家修圖書館、建小戲樓、筑休閑廣場……用文化滋養文明;創立“家庭文明獎”、建設愛心互助街、成立永聯志愿者聯合會……用愛心澆灌文明。在吳惠芳的帶領下,永聯村已經6次蟬聯“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如今,“永聯實踐”已經成為全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鮮活樣本”,全國各地紛紛派人員前來“取經”,到永聯參加學習培訓的學員也紛紛贊嘆:鄉村振興看永聯,果然名不虛傳!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9】
隨著全村基礎設施問題的解決、村企關系的理順,以及城鎮化公共管理服務的到位,農業現代化、農民現代化成為了我們新的追求目標。
2006年,在村民自愿的基礎上,我們以每年每畝1300元(現調整為1500元)的土地流轉費標準,將村民手中8000畝耕地的承包經營權統一流轉到村集體,建立了苗木基地、糧食基地、果蔬基地以及水產養殖基地,成立了專業農業公司,徹底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2009年,為響應國家“加速發展旅游休閑消費”“把旅游業作為消費的龍頭”的號召,吳惠芳牽頭布局鄉村旅游,組建團隊深入挖掘傳統江南農耕文化,親自謀劃,按照“縮小比例的江南水鄉、功能豐富的休閑農莊、農耕主題的文化走廊”建設理念,推動建設了占地500畝的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兒童游樂場、垂釣中心等功能齊全的旅游項目設施,并在永聯小鎮建成了停車場、賓館、農家樂等特色旅游輔助設施,形成了以“一鎮、一廳、一館、一街”“三園”“五基地”為核心的永聯鄉村旅游空間布局。歷經10余年建設,永聯村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格局,先后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中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我們不僅形成了“永聯豆腐”“永聯米酒”“永聯菜油”等一批具有永聯特色的鄉土品牌,更誕生了“天天鮮”“永聯菜籃”“永聯大米”等一批永聯自主農業品牌。2015年,永聯大米走出國門,亮相米蘭世博會,被認證為“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指定用米”。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要圍繞“農”字做精做細,還要做優做強。為持續推進永聯旅游產業發展,形成農業全產業融合,我們按照“五化”標準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歷經10年建設發展,永聯已基本形成了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的內生循環發展。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0】
六月的江南,生機勃勃。江蘇蘇州下轄的張家港市永聯村——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正放飛著新的夢想。
永聯之美,美在現代化。改革開放以來,這里已經從一個傳統的蘇南農村,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小鎮,是全國最接近實現基本現代化的行政村之一。
說起村里的巨大變化,父老鄉親們紛紛表示:這一切,與村黨委書記吳惠芳的辛苦和努力分不開。
17年前,吳惠芳懷揣“讓鄉親們跟上時代步伐,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夢想,脫下軍裝,不要國家安置,毅然選擇自主擇業,回到家鄉永聯村。17年來,這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獲得者,帶領全村百姓書寫了鄉村振興的“永聯答卷”。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1】
農村是個"大課堂",走在全國前列的永聯村,則肩負起"摸著石頭過河"的使命。為探索建立適合城鎮化鄉村的治理模式,吳惠芳用了10年時間,分四步來解決這一根本制度問題。
第一步:集中居住。2006年,國家住建部在蘇州推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吳惠芳與班子成員通氣之后,大刀闊斧的把散居在田間地頭的3600戶農戶全部拆遷掉,將張家港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1000畝指標全部爭取到永聯,建設了占地600多畝的農民集中區--永聯小鎮,并在小鎮上配套建起了農貿市場、醫院、商業街、學校等現代化設施。如今的永聯人,住的都是大產權、紅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買菜、上學、治病。
第二步:服務下沉。村民集中居住之后,村域內居住人口也開始急劇上升。吳惠芳認為,農村城鎮化既要有城鎮化的基礎設施,也要有城鎮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此,他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陳述原因和建議,很快,得到了張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在永聯成立了社會管理協調小組,把交警、城管、工商、衛生、消防等機構和執法人員派駐到永聯,實現了城鄉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使永聯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務。
第三步:村企分離。1998年和2000年村辦企業永鋼集團轉制時,永聯村堅持給村集體留下了25%的股份,也給村民種下了一顆搖錢樹。為實現村企共建共享,同時確保企業市場化經營,吳惠芳將永鋼集團和永聯村的財務完全分開,村企兩本賬;管理班子分開,村企兩套管理人馬,兩套薪酬體系。企業講究的是效率優先,按照現代化企業制度經營,村里講究的公正公平,按照自治組織條例治理,兩者是純粹的投資關系。
第四步:政經分離。永聯村除了持有永鋼集團25%股份的集體資本,還有300多個門面店的集體資產,8000畝耕地的集體土地,年可支配收入達1億多元。同時,永聯村有1萬村民,1萬多外來人口,村委會管不了也管不好。吳惠芳決定推進政經分離:一是成立城鎮化社區。2011年,永合社區正式成立,并選舉社區居委會,直接隸屬于南豐鎮政府。二是成立永聯村經濟合作社。2013年,通過制定經濟合作社章程,對10676名社員進行確權,并選舉產生社員代表,由社員代表選舉理事會、監事會,并聘請經營管理班子,確保集體資產、土地、資本保值增值。2017年,永聯村經濟合作社員年人均福利分紅近一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4.58萬元。
吳惠芳深知要打開封閉的、熟人社會的鄉村格局,實現有理、有節、有序的現代化管理體制機制,必須依靠制度建設。通過10年"破"與"立",吳惠芳將永聯村的治理體系基本構建完成:黨建引領、區域協同、群眾參與、依法辦事。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2】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吳惠芳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切實為百姓謀福利、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是老書記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回永聯時的承諾。
為了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我們在全村實施農民集中居住時,沒有采用常規的拆遷安置方式,而是尊重和維護農民家庭的存量資產,制定了拆歸拆、分歸分的辦法,把貨幣形態的集體資產,公平地轉化為家家戶戶的實物房產,讓村民們合理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為推進文化資源共享,2012年我們投資1億元,高標準興辦永聯小學,創辦少年管弦樂隊,讓村民子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小學教育,品味高雅藝術。同時,設立了養老尊老、助學獎學、生活補助等多項福利保障及二次分配機制,現在1100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平均獲得村集體現金分紅1萬元。為進一步規范分配方式,兌現我們“十四五”末村民從村集體直接分配的收入翻番承諾,我們調整了福利分配模式、分配標準,方案于今年年初順利通過表決。根據新的辦法測算,2023年我們的村民福利分配總額將大幅增加。
我們把精神富足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來推進,并以文明創建為抓手,以文明家庭獎評選為切入點,創新開展評比活動。2015年,永聯村成立社會文明建設聯合會,從公廁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具體事情抓起,進一步培養村民的公民意識。2019年,創新文明家庭獎評比辦法,根據考核積分排名,頒發文明家庭標兵戶、金質文明家庭戶等榮譽獎牌。2021年,我們又開發了永聯家庭數字信用系統,信用等級與家庭成員的權益待遇掛鉤,推動文明創建達到更高層次。2022年,我們更是大抓鄉村文化、文明建設,推進建設永聯文體生活館,樓上樓下6000多平方米,籃球、游泳館、臺球館、拔河館、舞蹈房等一應俱全;推進建設暨陽書畫社,為村里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與幸福藍海合作,城市電影院線的最新電影在村里就可以同步上映;建設永聯戲樓,小戲樓天天演,讓村民享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發出祭祀文明新倡議,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3】
他是一名優秀軍人。如今,他已華麗轉身成為一名優秀“村官”。
他,就是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
今年11月10日,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名2018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58歲的吳惠芳赫然在列。
吳惠芳擁有25年軍旅生涯。1980年,他考入軍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由賀龍元帥親手創建的原南京軍區某紅軍師。
服役期間,吳惠芳參加過邊境自衛反擊作戰、98抗洪等重大任務。2002年,表現優異的他被任命為原南京軍區某紅軍師政治部主任。
然而,3年后,吳惠芳卻作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告別在杭州生活的妻女,以自主擇業的方式脫下軍裝回到農村老家,投身新農村建設。
“說實話,自打進了軍營,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選擇回村,因為我早已愛上了部隊的一草一木?!眳腔莘颊f。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4】
“這些年來,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上,我們永聯村敢闖敢做、‘敢’字當頭,敢破敢立、敢于爭先,‘敢’字精神非常重要,是支撐我們永聯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力量?!眳腔莘急硎?,新的一年,他將帶領永聯村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四敢”精神為引領,在鄉村治理機制、集體經濟發展、鄉風文明建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敢闖敢試,為張家港在新征程上全力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區貢獻永聯力量。
他是一名軍人,25年軍旅生涯成長為部隊師級軍官,曾率領部隊赴江西九江抗洪搶險;他是一名村書記,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他履職盡責,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連任代表,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連任意味著組織和群眾對我的信任與重托,同時也寄予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將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做好調研,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月10日,吳惠芳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5】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成理1979級石油地質普查勘探專業張水昌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1980級礦產地質及勘查專業校友、兼職教授唐菊興研究員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1984年本科畢業于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礦產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獲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成都理工大學博士學位;歷任成都理工大學資源與經濟系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常務副書記、副院長;2004年—2006年期間進入中國地質科學院博士后工作站開展研究工作;2007年3月調入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現任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宗急缺礦產調查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科技部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全國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國家“十四五”規劃中102個重大工程之一)銅礦找礦首席科學家。
2023年唐菊興吳惠芳CCTV1《榜樣8》專題節目直播人物心得【篇16】
唐菊興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獎勵和榮譽。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唐菊興研究員長年堅持奮斗在高寒高海拔的西藏高原,為我國的大宗礦產資源的勘查和邊疆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穩定做出了杰出貢獻,生動體現了成理人“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他針對西藏高原大陸碰撞帶能否形成以及如何發現特大型銅礦床這一重大科學與工程技術問題,帶領研究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開展了艱苦卓絕的科技攻關。
從藏東到藏西,從藏南到藏北,歷時三十余年,長期堅守在西藏高海拔野外一線,與國家重要礦業企業及地勘隊伍建立了深度產學研合作模式,在以銅金等關鍵礦產資源的找礦理論和勘查方法方面取得系統性成果和找礦重大突破,主持或主要參與發現和系統評價了多個超大型—大型銅金礦床,改變了我國銅資源的分布格局,保障了我國銅礦資源基地建設及銅礦資源的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