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

| 澤慧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1

吳惠芳認為,農民口袋鼓起來,素質也要跟上去。于是,精神文明建設成為他的有力抓手。他們以考核單位和核算單位為單元,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把文明建設、文明要求與績效考核,精神文明與物質利益原則掛鉤,有效拉動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

2015年,吳惠芳又牽頭成立了永聯社會文明建設聯合會,從“公廁文明”、“交通文明”、“餐飲文明”、“祭祀文明”等一件件具體的事情抓起,從小事做起,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識和文明習慣,提升村民的文明素養;建設永聯小學,并成立了荷風管弦樂團,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均等化;成立勞務公司,幫助600多名低能勞動力就業,每年籌集捐贈1000萬元關注幫助弱勢群體;建設愛心互助街,成立永聯為民基金會,培育永聯志愿者聯合會,弘揚互助精神。永聯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2

2006年,國家住建部在蘇州推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吳惠芳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次“讓永聯人過上城里人日子”的好機會。在與班子成員通氣后,吳惠芳大刀闊斧地把散居在田間地頭的3600戶農戶全部拆遷,將張家港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1000畝指標全部爭取到永聯,建設了占地600多畝的農民集中區——永聯小鎮,并在小鎮上配套建起了農貿市場、醫院、商業街、學校等現代化設施,實現了村民集中居住。如今的永聯人,住的都是大產權、紅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享受買菜、上學、治病的便利。

吳惠芳并沒有滿足于此。他認為,農村城鎮化既要有城鎮化的基礎設施,也要有城鎮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此,他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很快得到了張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3月,永聯成立了社會管理協調領導小組,交警、城管、工商、衛生、消防等機構和執法人員被派駐到永聯,同時,將醫院和農貿市場交給鎮上統一管理,實行城鄉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永聯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務。

2013年,吳惠芳又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四美”標準,從“產業美、生活美、生態美、素質美”四個方面全面推進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

吳惠芳勇于創新,將過去村委會一元治理模式轉變為多元、立體的鄉村治理結構。創新建造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創意舉辦“永聯江鮮美食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帶動了村民就業;將永聯村8000畝耕地發展為4000畝的苗木基地、3000畝的糧食基地、400畝的果蔬基地、100畝的特種水產基地,發展規?;?、集約化、信息化的高效農業,實現了種植養殖基地化、加工制作工業化、餐飲美食特色化、銷售配送標準化、旅游觀光產品化,構建了農業全產業鏈體系。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3

1960年吳惠芳出生于蘇州張家港永聯村。他的父親吳棟材是一名曾經“扛過槍、跨過江、負過傷”的老兵。1980年,在父親的影響和支持下,吳惠芳高中畢業即報考了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杭州部隊,成為基層炮營的排長。

至今,他對于如何定坐標、瞄靶位,仍有一套心得。1984年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受血與火的考驗。1998年率領部隊赴九江抗洪搶險,經歷風雨洗禮。后又在團、師的軍事、政工崗位任職。2002年,42歲的吳惠芳升任南京軍區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正當他干得順風順水之時,一場人生重大抉擇擺在了45歲的吳惠芳面前——老父親力勸他轉業回鄉。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4

201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發布2018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共有20名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的退役軍人榮獲“最美退役軍人”稱號。吳惠芳就是其中一個。中央電視臺于同年12月連續報道了他們的事跡,吳惠芳是第一個報道對象。

1960年吳惠芳出生于蘇州張家港永聯村。他的父親吳棟材是一名曾經“扛過槍、跨過江、負過傷”的老兵。1980年,在父親的影響和支持下,吳惠芳高中畢業即報考了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杭州部隊,成為基層炮營的排長。至今,他對于如何定坐標、瞄靶位,仍有一套心得。1984年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受血與火的考驗。1998年率領部隊赴九江抗洪搶險,經歷風雨洗禮。后又在團、師的軍事、政工崗位任職。2002年,42歲的吳惠芳升任南京軍區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正當他干得順風順水之時,一場人生重大抉擇擺在了45歲的吳惠芳面前——老父親力勸他轉業回鄉。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5

吳惠芳在軍校里,學的是軍事指揮專業;部隊里,從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脫下軍裝,重回“農門”,“戰場”變了,昔日的“老將”成了“三農”戰線的一名“新兵”。吳惠芳從一名軍官變成了村官。

剛回到村里,吳惠芳擔任的是永聯村黨委副書記、永鋼集團副總經理。為了盡快熟悉農村、了解農業、理解農民,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特點,他深入農村地頭、生產車間和施工現場,與村干部、企業干部座談交流,了解村規民約、民風民情,摸清村企情況。學習始終是他不曾放松的任務,每天都要利用早晨和晚上3小時以上的時間,學習有關農村建設和企業管理的理論文章,并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凡是遇到好章節、好句子,都會用心作筆記、寫批注,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寫了近百本。他還利用外出開會和培訓的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漸漸地,他不僅能自如應對村里的復雜事務,而且對鄉村治理也有了系統研究。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6

“我把2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部隊,部隊把培養了25年的吳惠芳奉獻給了家鄉,讓永聯村插上了軍營文化的翅膀。”在“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現場,憶往昔,吳惠芳滿懷深情。

談到永聯村現代化建設的智慧和經驗,他表示,永聯村從一個經濟強村發展為現代化強村,靠的是自己在部隊大熔爐里的淬煉,靠的是永聯雄厚的集體經濟,靠的是新時代的大好環境。

吳惠芳給永聯帶來了嚴謹的工作作風。這從會風上可見一斑。以前,會場上坐得稀稀拉拉、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如今實現了“三個一律”:坐序一律朝前、手機一律震動、參會一律準時。

吳惠芳對永聯影響更深遠的是制度化管理思維?!安筷犐铣Vv,要把每一件事情當作一場戰役來打,很強調調查研究、組織計劃、領導組織建立、組織實施、效果檢驗。長期這樣抓,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和一套科學的方法。”吳惠芳說,“嚴謹計劃,嚴格實施,從部隊到鄉村,管理是一樣的。”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7

2006年,國家住建部在蘇州推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吳惠芳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次“讓永聯人過上城里人日子”的好機會。

在與班子成員通氣后,吳惠芳大刀闊斧地把散居在田間地頭的3600戶農戶全部拆遷,將張家港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1000畝指標全部爭取到永聯,建設了占地600多畝的農民集中區——永聯小鎮,并在小鎮上配套建起了農貿市場、醫院、商業街、學校等現代化設施,實現了村民集中居住。如今的永聯人,住的都是大產權、紅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享受買菜、上學、治病的便利。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8

吳惠芳是江蘇永聯村的黨委書記,他曾是一名軍人,在部隊工作期間表現出色,獲得過很多榮譽。2005年,他選擇回到家鄉,投身新農村建設,從一名軍官變成了村官。

他勇于創新,將過去村委會一元治理模式轉變為多元、立體的鄉村治理結構。他恪盡職守,成立勞務公司,幫助600多名低能勞動力就業,每年籌集捐贈1000萬元關注幫助弱勢群體。為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他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四美"標準,從產業美、生活美、生態美、素質美等四個方面全面推進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

在他的帶領下,永聯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他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最美復轉軍人""江蘇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9

吳惠芳的父親吳棟材,是家鄉永聯村老黨委書記。2005年,永聯村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完成了窮村變富村、小村變大村的華麗轉變。但隨著村企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吳棟材迫切需要一個幫手、一個高級管理人員來輔助自己。于是,他多次找到上級黨委,希望派人到永聯。鎮上也先后派干部到永聯,但收效不大。在此情形下,吳棟材想起了在部隊的二兒子吳惠芳。

年近70的吳棟材專程跑到部隊做吳惠芳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勸他轉業回村。然而,就算老父親有一百個理由要他回去,吳惠芳更有一千個理由留在部隊。見勸說不成,老父親回家帶來了吳惠芳的母親。

在吳惠芳的心目中,母親雖然是一名普通的鄉村婦女,卻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母親的為人處世和內心的那份仁愛,對父親和幾個子女影響極大,以至在回到永聯村以后,吳惠芳與人談起母親時,還會眼泛淚光。

面對古稀之年的父母,吳惠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5年的軍旅生涯,老山戰場、九八抗洪......父母經歷了多少的提心吊膽、日思夜想?是否虧欠兩位老人太多?在經過一番思想斗爭與深思熟慮后,吳惠芳終于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關鍵抉擇:舍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從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崗位自主擇業回到家鄉永聯村,投身新農村建設。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10

剛回到村里,吳惠芳擔任的是永聯村黨委副書記、永鋼集團副總經理。為了盡快熟悉農村、了解農業、理解農民,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特點,他深入農村地頭、生產車間和施工現場,與村干部、企業干部座談交流,了解村規民約、民風民情,摸清村企情況。學習始終是他不曾放松的任務,每天都要利用早晨和晚上3小時以上的時間,學習有關農村建設和企業管理的理論文章,并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凡是遇到好章節、好句子,都會用心作筆記、寫批注,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寫了近百本。他還利用外出開會和培訓的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漸漸地,他不僅能自如應對村里的復雜事務,而且對鄉村治理也有了系統研究。

除了自學,吳惠芳還擠出時間參加系統規范的學歷教育。早在軍隊期間,吳惠芳就參加了軍隊系統內的跨世紀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計劃,走進大學學習。轉業后,他報讀了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班。此外,參加培訓、考察也是吳惠芳不斷拓展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他參加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國研·斯坦福項目培訓班,歷時三年。其間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培訓,到日本、德國等國家考察,從理念到視野上都有很大收獲。

學以致用是最好的實踐。吳惠芳將自己的所學所見,發揮在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上。2014年以來,吳惠芳通過狠抓班子隊伍能力建設、干部骨干隊伍專業化建設、調整體制機制等舉措,有效提升了企業軟實力,為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11

現在的永聯村,擁有自己的實體經濟。永聯村的集體企業永鋼集團,產品銷往了15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0%以上是中高端產品,同時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走國際化道路,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出口鋼材的總量占比超過30%。尤其這兩年抓住“一帶一路”的契機,沿線國家當中,已經有近十個國家使用了永鋼集團的鋼材。

永聯還采取多元化發展的道路。為了擁有足夠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最近幾年,吳惠芳帶領永聯村下功夫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吳惠芳介紹,現在永聯村除了鋼鐵主板塊之外,還成立了物流公司,發展物流業;利用鋼鐵產品的優勢,建立了鍛造企業;通過收購,注冊成立鋼筋配送公司,建設注冊商品混凝土公司;壯大建筑公司;注冊成立了綠化園林公司;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注冊公司,進入了金融和投資領域;同時,永聯自己有18條漁船,持證捕撈,成立了配送公司。 此外,還建立農耕文化園,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現在永聯是多板塊協調發展,確保了永聯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壯大。

在吳惠芳的帶領下,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永聯村綜合實力在全國村莊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由小鎮水鄉、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的“農村現代畫”,獲得“全國文明村”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并先后亮相上海世博會、米蘭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村建設的成就和風采,成為中國農村率先走向世界的標桿。

《榜樣8》吳惠芳人物事跡精選篇12

吳惠芳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安全工作方面。接手企業后,吳惠芳即提出永鋼安全生產事故必須為“0”的嚴苛要求。這遭到了包括公司少數高層領導在內的一些人的質疑。因為這在他們看來,這是鋼鐵企業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俺隽耸录覍俨灰X,就要人怎么辦?”“傷殘是一輩子的事,僅靠賠錢了事,難道還要把問題推給社會?”“我們辦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什么?”

至今,企管部部長蔣建國還記得吳惠芳說的這一番話對他們內心的強烈觸動。就這樣,從2006年開始,安全生產在永鋼成為“一票否決”制,有的干部因此被“一抹到底”。如今,企業已經連續多年沒有死亡事故,這在鋼企是非常少見的?!敖涍^這么多年的努力,越來越感覺當初是對的,小吳書記的理念是超前的,決策是正確的?!闭f到此,蔣建國流露出由衷的欽佩。

吳惠芳充分重視“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為了扭轉農村及一些企業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空洞、不實用的認識偏差,吳惠芳邀請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的專家一起研究創作宣傳片《華夏第一鋼村》,先后六易其稿,還組織干部和員工參加拍攝。時長30分鐘的宣傳片放映時,不少人激動得熱淚盈眶,讓大家感受到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強大感召力。

164029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