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會形成永久疤痕嗎
猴痘會形成永久疤痕嗎
猴痘可能會形成永久疤痕。
若癥狀較輕,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療,一般不會留疤,若癥狀較嚴重,面積較大,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皮膚角質層受損,容易留疤和色素沉著,形成永久疤痕。
若出現猴痘的現象,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遵醫囑規范用藥和治療,不可自行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猴痘怎么預防
日常生活中要盡可能避免到猴痘疫區嚴重的地方如非洲、美洲等地區活動,同時注意避免接觸受感染者和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傷口黏膜。外出時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一定間距,可幫助減少猴痘經由呼吸道傳染的可能。另外性行為、母嬰胎盤也可以導致猴痘的傳播,所以要注意避免無保護的性行為,避免存在多個性伴侶。
猴痘病毒屬于什么病毒
猴痘病毒是一種能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最早是從猴子身上發現的,與天花同一個病毒屬,但毒性弱于天花,感染后癥狀也比天花輕。由于人體感染猴痘病毒后會出現皮疹,因此將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稱為猴痘,屬于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人在出現癥狀后2周至3周就會康復,部分人群可能會出現并發癥,比如腦膜炎、肺炎等,引起嚴重后果。
猴痘病毒是dna還是rna
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肆虐的同時,多個歐美國家卻陸續報道了猴痘病毒的疫情。說起猴痘病毒,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猴痘病毒的親戚——天花病毒,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相似度很高,患病后的特征也非常相似。感染了猴痘病毒的人,他的身上初期會長丘疹,然后丘疹演變為水泡,水泡最終化為膿包。
猴痘病毒最新疫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與西非地區。目前全球已有111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猴痘病例,人際傳播以男男性行為人群為主。目前,猴痘對公眾的感染風險低,建議積極了解猴痘預防知識,做好健康防護。
猴痘的傳染源及傳播方式: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多種猴類和猿類)和人是主要傳染源。人可以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猴痘的潛伏期及臨床表現:猴痘的潛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長可到21天。感染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隨后在面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并逐漸發展為膿皰,持續一周左右時間,之后結痂,一旦所有結痂脫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傳染性。
猴痘的治療方法: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后良好。目前國內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和并發癥治療。大多數情況下,猴痘癥狀在2-4周內自行消失。
猴痘的預防: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觸。性接觸、特別是男男性接觸具有較高的風險。二是避免在高發國家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避免捕捉、宰殺、生食當地動物。三是良好的衛生習慣。經常清潔和消毒,做好手衛生。
做好健康監測:若在國內外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一般可以選擇皮膚科,并告知醫生流行病學史,結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觸。
就在上月11日,世衛組織召開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譚德塞表示,雖然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這并不意味著相關工作已結束。猴痘疫情仍是嚴峻挑戰,各國需采取強有力和可持續的應對措施。
譚德塞呼吁各國維持檢測能力并繼續評估風險,在需要時迅速采取行動,同時建議將猴痘預防和護理納入現有的衛生計劃。
譚德塞表示,得益于各國的迅速反應,全球在控制猴痘疫情方面取得了穩步進展,過去三個月上報的猴痘病例比之前三個月減少了近90%。
譚德塞還表示,自去年7月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全球已有111個國家和地區上報了超過8.7萬例猴痘病例,死亡病例達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