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猴痘病毒嗎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 (Monkeypox virus,MPXV) 感染所致的一種病毒性人獸共患病,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
傳染源: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為非洲嚙齒類 (非洲松鼠、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等),靈長類(多種猴類和猿類) 由于與感染的嚙齒類動物接觸偶可感染。感染動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
猴痘病毒的潛伏期
猴痘潛伏期最長可達21天
據北京疾控中心:猴痘的潛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長可到21天。感染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隨后,會在面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并逐漸發展為膿皰,持續一周左右時間,之后結痂,一旦所有結痂脫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傳染性。
猴痘病毒怎樣滅活
猴痘病毒對熱很敏感,加熱至℃30min,60℃10min可滅活。
猴痘病毒對干燥和低溫具有抗性,能在土壤、結痂和衣服上存活幾個月。對熱有反應,加熱到56℃30min,60℃10min即可失活。對次氯酸鈉、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多聚甲醛等、紫外線和普通的消毒劑都敏感,可以使用以上成分對猴痘病毒進行消滅。
猴痘病毒的天然寄主為生活在熱帶森林中的猴子、松鼠,受感染的嚙齒動物或其它哺乳動物作為寄主,而人類也可以被傳染。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心理支持和中醫的綜合治療。該指導方針清楚地表明,懷疑和確認的猴痘患者應該被安排在隔離病房,而懷疑的病人則被單獨隔離。醫療工作者實行常規預防,采取接觸預防、飛沫預防、戴一次性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一次性隔離衣等。
關于猴痘病毒的流行現狀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與西非地區。目前全球已有111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猴痘病例,人際傳播主要出現在男男性行為人群。世界衛生組織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猴痘對公眾的感染風險低,建議積極了解猴痘預防知識,做好健康防護。
猴痘病毒會致人死亡嗎
一般情況下,猴痘病毒可能會致人死亡。猴痘主要是由于猴痘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傳染源包括感染猴痘病毒的動物、人,例如長期生活在熱帶雨林的猴、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容易感染猴痘,人在與被感染猴痘病毒的動物接觸后,也會傳染給他人。本病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其中幼兒病死率較高,所以是可能會導致人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