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下的杭城
7月19日的雨,是高正沒有想象到的“急”。
作為杭市路橋集團綜合管理部負責人,每年4月份都會做防汛預案,對路橋集團下轄113個下穿設施進行汛期人物料的布置。路橋集團負責杭州大部分下穿設施的養護工作,高正在公司已經27年,是第一次“見到這么急的雨”。
晚上6點5分,杭州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雨勢急,高正負責管轄的丁蘭路下穿道開始積水。
6點20分,杭州市氣象臺將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暴雨橙色預警信號?!俺壬A警時,丁蘭路下穿道已經積水25~30公分。”
這個時候,高正已經有點著急了。
“丁蘭路下穿道并不是一下雨就會積水的,這次是雨勢急,下穿道作為丁蘭的最低點,附近窨井蓋里涌出來的水全都匯集此處,雨水管網的水太多了,雨水一流下去,就又被管網的水頂上去,就開始積水了?!?/p>
6點半,高正開始指揮現場人員開始封道了。
當時,已經有少許車輛進入了下穿道,想試圖走,“但很快水往前涌,司機也不敢開了,路直接堵住了,大家前進不行后退無路,水又不停上漲,很快車子就熄火了?!备哒f,北向南一輛、南向北五輛全都在下穿道里被迫熄火。
暴雨天的應急措施
1. 加強公共宣傳,提高群眾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出現人員傷亡事故。
2. 發布預警信息,提醒市民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個人防范和應急準備工作。
3. 對危險易發地區的居民進行組織撤離工作,積極控制災害影響。
4. 加強交通巡查,做好道路和橋梁的檢查和維修工作,防止險情發生。
5. 安排專業救援隊伍協同救援,力求將受災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暴雨災害的預案落實與部署
1. 加強應急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應急能力和救援技能。
2. 嚴格實行值班制度,確保應急預案能夠及時啟動和有效應對。
3. 對應急預案進行定期修訂和完善,提高其適應性和實效性。
暴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針對其發生可能,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暴雨應急預案及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正確有效地保障城市人員安全和市政設施不受影響,才能實現對人民的全面保護和安全保障。
暴雨天造成的社會影響
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如洪災每年都會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養分流失,致使土地貧瘠,同時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導致河流功能衰減、湖泊萎縮、耕地沙化,造成的嚴重后果是難以估量的。
洪水泛濫對水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病菌、寄生蟲、工業廢渣廢液、化肥、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蔓延和擴散,它會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此外,洪水還會對航運、交通運輸、旅游業、水產業等產生重大的影響。
暴雨的降雨量標準是多少
小雨是指24小時內降水量不超過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為5毫米~16.9毫米,中雨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為17毫米~37.9毫米,大雨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為38毫米~74.9毫米。24小時內雨量超過50毫米的稱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的稱為大暴雨,超過25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