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去濕氣的好處

| 徐球

三伏天養生的好處有祛除體內濕氣、調理脾胃、強身健體等。三伏天養生的好處還有很多,與個人養生方法及體質有關,具體因人而異。

1.祛除體內濕氣:三伏天指大自然陽氣處全年最旺盛的時期,此時通過溫水泡腳、調節生活習慣等方式養生可以促進體內寒濕排出,使身體內水汽運行處于較為平衡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睡眠質量也可以得到較大的改善。

2.調理脾胃:三伏天養生還可以通過艾灸、食用姜等方式進行,適當吃姜可以溫補陽氣,促進體內寒濕之邪排出體外。而艾灸也具有較好的舒筋活絡、溫陽散寒功效,從而使脾胃功能健碩。除此之外,需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否則會對胃腸道造成損害。

3.強身健體:三伏天通過運動、調節睡眠等來順應節氣變化有助于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是一年中養生的較佳時節。

三伏天的伏補方法

“夏補三伏,冬補三九”,進入伏天,要注意進補,至于怎么補,南北方都不太一樣,比如北方,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意思就是進入伏天要吃餃子進補,到了南方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這個就變成了頭伏鴨子,二伏雞,指的是頭伏要吃鴨子。

所以按照南北方的習俗來看,北方人更愛吃面食一些,南方人則是吃肉,所以入伏以后,我們不妨按照自己所處的地方,入風隨俗,北方就吃餃子,南方就吃鴨子,倒是顯得頗為合適。

三伏天的蘋果銀耳瘦肉湯

食材:蘋果、瘦肉、銀耳。

做法: 1、先將銀耳用清水泡軟,之后將其切成小塊狀。把蘋果切成瓣狀,去芯。

2、將瘦肉切好,之后用開水燙一遍。

3、往燉鍋中加入開水,放入蘋果、銀耳以及瘦肉,之后用文火燉煮一小時,放入少許鹽即可。

冬病夏治的治療措施

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符合寒者熱之、虛者補之的原則,都可以歸屬于這類療法。其目的就是用溫熱之法,把患者體內的寒濕祛除,補充陽氣,使身體溫化起來。目前比較公認和較多采取的方法是三伏貼、三伏灸、微創埋線、運氣膏方等,現僅將大家最為常見和熟知的三伏貼做一介紹。

三伏貼即使用辛溫的外用藥材,如生姜、白芥子、丁香、細辛等,制成藥餅或膏藥,敷貼于身體特定穴位上。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人體皮膚溫度、濕度最大,氣血趨于體表,毛孔最為開放,此時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所貼藥物最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達到效果。

三伏貼的操作過程

從入伏第1天起,將膏藥每隔2~3天貼1次,每次6~8小時即可揭除,如果無特別不適,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皮膚比較敏感的患者,需仔細觀察敷貼過程中皮膚的反應,若灼熱刺痛、發癢發熱明顯,則應及時取下藥物。三伏貼一般選擇膻中(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天突(位于胸骨上窩中央)、神闕穴(肚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以及大椎(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肺腧(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處)、命門穴(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腎腧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等。具體來說,哮喘病人選天突、肺腧;鼻炎病人選擇大椎、肺腧;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選擇膻中、肺腧。胃痛選神闕、中脘;腹瀉選神闕、命門、腎腧等。


77617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