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伏天的最佳解釋
2023年三伏天的最佳解釋是什么?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叭臁钡摹胺本褪侵浮胺啊?,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當機體不能夠適應和耐受環境高溫(>32攝氏度)、濕度較大(>60%)和無風狀態時,體內產生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從而發生熱量蓄積、體溫上升,進而發生中暑。在溫度或濕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生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三伏天的傳統算法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三伏天注意躲過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進入高發期。在許多人印象中,在烈日下勞作才容易中暑。對此,重慶大坪三院楊國漢教授提醒大家,其實在高溫且通風效果不好的環境下,人體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襲;而頻繁穿梭于高溫環境和低溫空調場所者,更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楊教授說,不要以為只要避開陽光,就可幸免于“暑”。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只要是在高溫、通風不良且濕度較高的環境下呆久了,同樣容易“中招”。因此,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保持通風尤為重要。
三伏天注意空調病
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很多都有空調,空間過于密閉,而且氣溫與室外的高溫反差很大。楊教授指出,人們頻繁在室外的高溫環境和室內的低溫環境中往返,機體忽熱忽冷調節不過來,就很容易患上暑濕感冒。
大熱天人們在室外行走時,皮膚上的汗腺大開,突然進入到十幾二十攝氏度的空調環境中,這時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寒氣就突然襲來,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和病癥。另外,過于貪戀冰冷食物會引起的腸胃不適,長期吹電風扇、洗冷水澡來降溫,都易引發暑濕感冒和各種毛病。這些都是暑濕引起的健康問題,也是不同程度中暑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