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
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此時中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立秋農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2023年幾點立秋
2023年立秋時間:8月8日2點22分41秒,農歷六月廿二,星期二。
關于立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立秋時間12:00之前為早立秋,12:00后為晚立秋;
另一種是立秋在農歷6月底7月初的是早立秋,立秋日在農歷9月初是晚立秋。
綜合前面的諺語來看,區分早晚立秋還是要看農歷(陰歷)時間。古人都是用的農歷(陰歷),而且如果農歷6月底7月初就入立秋了,說明秋天開始的早,天變涼快的時間也早,后面涼快的日子相應的就比較長;如果農歷9月初才開始立秋,說明這年的夏天是很長的,暑熱的時間也長,所以說“熱死?!?。
立秋習俗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根本就沒有什么胃口,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即在立秋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以肉貼膘。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城里人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村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星锸惆l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2、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立秋由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叄嗤暵湎乱粌善~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三候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
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