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溫度

| 曉慈

當地時間7月4日《國會山報》報道,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7月3日是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報道稱,根據緬因大學的分析數據,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氣溫在7月3日達到62.62華氏度或17.01攝氏度。(央視新聞)

高溫天氣,這8件“危險事”別做!

1.空調房貪涼睡一夜——易致熱中風有人喜歡開著空調蓋被睡覺,范萍提醒,室內外溫差過大,會使全身毛孔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腦供血不足,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容易發作“熱中風”。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使用空調時間不要過長,室內外溫差最好不超過5℃。

2. 一大早去晨練——易致心腦血管意外

夏季早晨6點前,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是污染高峰期。而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人體耐受力將受到很大的挑戰。如果早到公園去晨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夏季應盡量避開過早晨練,改為黃昏時間。

3. 渴極了猛灌水——嚴重可致心梗

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但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梗。夏天喝水不能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100-150毫升即可。

4. 運動后猛喝冷飲——誘發心梗

如果在劇烈運動后大量飲用冰飲,會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引起血壓波動,所以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夏季降溫要適度,最好采用逐漸降溫的方法,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

5. 剛吃飽就午睡——易誘發腦梗

高溫天,很多人晚上睡不好,午睡半個小時左右很有好處。但忌餐后即睡。因為高溫導致皮下毛細血管擴張,加上飽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腦爭血,此時入睡便有誘發腦梗的危險。

可以在午餐前小睡30分鐘,或者午餐后半小時后再睡。

6. 出汗后洗冷水澡——易形成血栓

氣溫高,人體溫度也高,洗冷水澡這種突然的冷刺激,不僅會造成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有時甚至會導致冠狀動脈嚴重痙攣,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梗,危及生命。

滿身大汗的時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如果要沖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沖四肢,等身體適應后,再沖全身。

7. 烈日下光膀子——嚴重可致腎病

不少戶外工作者圖涼快,光著膀子干活。但夏季如果長期被紫外線照射,除了會被曬傷,還會導致水腫,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腎病。

8. 把水果當正餐——營養不均衡

有人夏天吃飯沒胃口,還想減肥,就把水果當正餐。水果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普遍少于蔬菜,而且多數水果的蛋白質含量很低,幾乎不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

極端天氣這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

雖然上面我們從小范圍的情況看了,確實屬于氣候的影響,但是最終的原因還是全球變暖在“發飆”,隨著地球的升溫,極端性的氣候現象只會頻繁出現,甚至帶來季節性的錯輪。大家應該也看到了,今年南方地區的氣溫普遍偏高,5月還是氣象意義上的春季,就已經非常熱了,夏季的氣溫如今完全不敢想象。同時亞洲地區的春季也提前了。

所以全球變暖確實帶來了氣候的波動,當然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是不是跟拉尼娜現象存在關系,如今拉尼娜現象還在發展,根據5月最新監測情況來看,拉尼娜有80%概率在春季結束,過后全球都不會出現拉尼娜、厄爾尼諾等現象,所以其實如今這種現象對氣候影響不大了,根源還是在“全球變暖”身上,要想降低這些極端性氣候的出現,需要緩解氣候才行。

其實,很多人不說全球變暖的因素,都知道如今的自然災難比以前瘋狂很多了,曾經根本沒有看到這么多的強天氣。而近些年來,是一年比一年強,所以地球的氣候確實已經發生了巨變,就差沒有到“臨界點”了,如今科學家們正在擔心這個問題的出現。

72701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