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兒子高考687分被多校爭搶

| 徐球

羅同學考取高分,哪怕不相干的外人,聽了也會覺得高興。要知道,2023年廣東高考報名人數接近74萬,高考600分以上的有3萬多人,擱在這么多人當中,羅同學的高考成績都屬于第一梯隊的上好學生。羅同學的父親有理由為兒子感到驕傲,舉全家之力供兒子上學的決心,也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高考為什么還能出寒門貴子?

寒門學霸養成只需2招,首先就是孩子自身的努力,努力這個詞看似很廣泛,并沒有具體的實際意義,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為自己努力,包括努力追求夢想、學習、為自己拼搏等,雖然努力有失敗的能,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從父親的話中能夠看出,該考生平時很自律,玩游戲也不會超過兩個小時,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經常刷題,尤其是數學題,這就是為什么人家能夠成為學霸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來自家長的支持、鼓勵與肯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家長會全盤掌控或者否定孩子的決定,包括報考院校,學習的專業以及其他生活瑣事,秉持著一副“如果你不按照我的來你就會吃虧”的理念,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這位環衛工人爸爸就十分尊重孩子的決定,在最終學校的選擇上,并沒有進行過多的干涉,他說孩子選什么都支持,這種放手很值得多數家長學習。

高考是寒門貴子的最佳途徑

又到有關高考話題的爭論高峰期。歷年來有關高考的爭議有兩大門派:一派是——高考是寒門出貴子的最佳途徑;另一派是——高考過于教條,扼殺孩子的天性,應當鼓勵素質教育發展,讓孩子的成長過程“百花齊放”。

還有一部分人,則以“中庸之道”的眼光,更辯證地來看待高考。

在古代,科舉考試幾乎是寒門學子通往上流社會的必經之路,某種程度上類似于如今的高考。

宋真宗在《勵學篇》中寫道:“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科舉及第,落榜者里,也不乏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明末的宋應星,在第五次考取會試失敗之后,認識到自己或許并不適合走科舉這條路,不如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立下永不參加科舉考試的決定。

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此誕生了。

此后,宋應星除了教書,所有時間都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最終寫出《天工開物》這本恢宏的科學巨著,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全世界的珍貴寶藏。

所以,上帝若為你的孩子關上了一道門,也會為他開一扇窗。即使高考沒有考入理想的學校,屬于孩子的那扇窗外,一定還有無限美麗的風景等待著他。

71875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