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最冷和最熱分別是哪天
大寒最冷和最熱分別是哪天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一年之中寒冷的時候:
冬至那天(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夜晚最長,太陽光照時間最短。理論上是一年中最冷的天。
每年1月5-7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285°。為“小寒”。對于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妒跁r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中國民間,從冬至次日起,進入了數九寒天。自冬至次日起,進入“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民間流傳“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還流傳說:“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
一年之中炎熱的時期: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7月22日進入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專家提示,大暑節氣是一年里最熱的時候,公眾要當心中暑,小心防曬。
每年陽歷的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即為大暑節氣,它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大暑時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極端的熱”。這樣的天氣給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帶來了很多影響。
大寒節氣來歷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后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
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溫度并不比小寒溫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按蠛疄橹姓撸闲斡谛『?,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節氣養生重點
1、保護頭頸部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的6條陽經均在頭面部進行交接匯聚,是整個人陽氣最旺盛的地方。
頸椎是人體的“要塞”,頸部充滿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頭頸部位接近心臟,皮膚較薄,血管較粗,均是人體散熱、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
冬季出門可戴帽子、戴圍巾并穿立領裝,給頭部保暖不僅能擋住寒風,也能防止頭頸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感冒、頭痛、頸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洗完頭也應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風機吹干。
2、保護腰背部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
腎臟是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著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是人體重要的健康敏感區。
腰部與背部相連,后背是人體“督脈”循行之處,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在天氣好的時候,可經常背對太陽而曬,身體吸收到的陽氣能最快運送到全身,全身都會舒適通達。
若是天氣不好,也可在室內雙手搓腰至發熱,能促進腰背部血液循環,有強壯腰腎的功效。
3、保護腹部
中醫有云“背為陽,腹為陰”,腹部陽氣最少,易讓寒氣入侵,也就容易受涼。
一旦腹部受涼,會引起胃脘不適、腹痛腹瀉等癥狀,尤其是女性易出現痛經、手腳冰涼、月經不調等宮寒癥狀。
此外,肚臍位于腹部,對外部刺激最敏感,是萬萬不能受寒的。如果在室內衣著不多的時候,也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
還可以多按摩腹部來提高人體自身的驅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驅寒、固氣、通陽。
4、防心肌梗塞
氣溫下降尤須護心護腦,寒冬是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
因此,冬季應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室內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8℃至21℃,以防室內外溫差較大,人體難以適應,也容易誘發疾病。
亦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治心肌缺血缺氧的藥物。
5、防哮喘
大寒時節氣溫較低,人體肺氣較弱、腎陽漸衰,人體抵抗力較弱,便會讓空氣中的寒氣侵襲呼吸系統,從而刺激哮喘發作。
防治哮喘首要是防寒保暖,重點在背部保暖。
肩背部有一風門穴,位置正對應兩肺葉,對肺的影響非常大,哮喘患者千萬不要讓背部受寒,即使天氣炎熱時也不要穿露背的衣服。
6、防寒痹
寒痹俗稱冷風骨痛,這種骨痛逢寒加劇,遇熱則痛減,是由于受寒令氣血凝滯,受阻不通才會引起疼痛。
面對此癥時應注重溫經散寒,除用熱水袋、電褥等保暖防寒之外,可服風濕骨痛丸。
為什么臘月下雪就預兆豐收呢?
《清嘉錄?臘雪》說得好:“臘月雪,謂之臘雪,亦曰瑞雪。殺蝗蟲子,主來歲豐稔?!迸D雪殺了蝗蟲,次年不鬧蟲災,自然豐收在望。2.大寒時節飲食宜忌。大寒時節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因此應注意防寒,適宜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風寒、邪氣的侵襲。飲食方面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宜減咸增苦,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
關于大寒的來歷
大寒節氣一般在公歷1月20日或21日。大寒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正處于“冰上走”的四九寒冷時期。《三禮義宗》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大寒說: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征伐也,殺伐之鳥,乃鷹隼之屬。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則徹上下皆凝,故云腹堅,腹猶內也。
大寒時寒潮南下頻繁,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大寒天氣雖然寒冷,但已近春天,春節不少年份是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大寒要預防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冬季一般都比較干燥,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侵擾。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大寒時節是臺灣高粱成熟的季節,尤其對專種高粱的金門地區農民來說,他們會將收獲的高粱大部分拿來做高粱酒,而金門高粱酒的品質是遠近馳名的'。
臺灣東北部的蘇澳沿??梢圆东@黑皮旗魚和白皮旗魚。大寒時節臺灣最常見到的水果就是柳丁和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