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的寓意和象征
“霜降”節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霜降節氣的寓意和象征,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霜降節氣的寓意和象征
霜降既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水汽凝結的節氣。雖然名為霜降,但這個“霜”并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表示此節氣要“降霜”,只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而已。
隨著霜降的到來,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一步跨進了晚秋時節,冬季的腳步也漸行漸近,仿佛在悄悄地宣告著它的到來。
霜降飲食
霜降時節,秋燥漸重,此時易出現咽干、鼻干、皮膚干等秋燥癥狀,可多食些潤燥養肺的食物,例如時令水果梨和蘋果,味道清甜,可生津潤肺;蔬菜可多食胡蘿卜、冬瓜、蓮藕等,其他如蜂蜜、銀耳、百合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秋季是補養脾胃的好時節,鴨肉、兔肉、牛肉都是很適合補養脾溫的食物,鴨肉味甘,性平微涼,可滋五臟之陰、養胃生津。牛肉味甘,歸脾胃經,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以及B族維生素,可補脾胃,益氣血。兔肉健脾補中,且與其他肉食相比較,兔肉中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高,但是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能量低,長期食用不引起發胖,但需注意食用時少放辣椒、花椒、姜等辛熱的調味品,最好不要用燒烤的方法食用,以免加重秋燥。
霜降節氣有什么特點
霜降的氣候特點是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氣溫驟降,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降,是我國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進入霜降節氣后,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越來越頻繁,晝夜溫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華南地區,氣溫的起伏愈發明顯;而西北、東北的部分地區早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
霜降的養生原則
第一,要遵從秋冬養陰、養肺、養收(腎主收藏,因此要注意育腎)的大原則;第二,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每個季節的最后 18 天歸脾所主,脾為人體的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主管季節交換與人體各種疾病的.檢查、發現、與報告的“諫議之官”,故也應遵從適當補脾的原則。
1. 起居攻略
在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里,起居中的保養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消極低落;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而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腸血液供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應注意腹部保暖。“秋困”,但要盡量避免因氣候的涼爽而賴床貪睡,因為早晨臥室中積蓄著一夜機體排出的廢氣,空氣混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又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秋季賴床貪睡的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
2. 情志攻略
秋季宜保持清凈樂觀之心,即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
3. 運動攻略
霜降到來,必要的鍛煉不能停,但是霜降鍛煉有一定的技巧。人的體溫恒定,而外界的溫度持續下降,在此情況下突然大量運動很容易出現抽筋現象。因此,霜降時鍛煉前的熱身運動顯得尤為重要。主張老年人在這個時節最佳的鍛煉方式為慢跑、慢走。在此特別建議大家可以在每天清晨起床后,坐在地上或者床上,將兩腿并攏伸直,然后用手去抓你的腳,再將手伸展開,如此反復幾次。這樣不僅可以牽拉全身的肌肉,使氣血津液全部動起來,還可以預防關節受損。
4. 飲食攻略
霜降時節在飲食上宜進補。民間有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強調霜降進補的重要性。中醫養生學提出“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端貑?。臟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霜降后一般是進補的好時候,以保暖潤燥健脾養胃為主,應該多吃些梨、蘋果、白果、洋蔥、雪里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強刺激、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胃的保暖?!按禾斐曰?,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藥、藕、荸薺,都是這個時節適宜吃的食物。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食物,也很有保健效果。
霜降節氣有哪些風俗
霜降節氣的風俗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
1、賞菊: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2、吃柿子: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認為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則認為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還有些地方是認為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3、登高遠眺:古時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霜降時節登高遠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還可舒緩心情。
4、進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