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填倉節的意義
總而言之,填倉節,為每年正月二十五,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征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正月二十五填倉節的意義,歡迎參閱呀!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的意義
填倉節又稱添倉節,是古代民間祈年節俗,在農歷正月二十五?!兜劬q時紀勝》,“(正月)念五日為填倉節。”屆期,人們或飽食以表示填滿了倉,或用灰等圍出倉的形狀,在其中放些糧食以示倉滿,或祭祀倉籠之神,以祈一年糧豐倉滿。
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里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托了人們對于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愿望。添倉節,在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里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并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民謠云:“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薄盁簟焙汀暗恰敝C音,“糕”和“高”諧音,寓意五谷豐登,糧倉升高。如今,添倉節的祭祀活動早已銷聲匿跡了,但仍保留了吃糕的習俗,只不過吃素糕變為吃油炸糕了。
填倉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蒸制食品
介休用糕面捏成元寶、包袱、鍋、雞、狗等各種形狀的燈盞,盛滿食油,到晚上點燃放置室內各處,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和順、榆社蒸谷面團。祁縣是家家戶戶蒸一種包有豆、棗或糖餡的口袋狀面食。左權是蒸制一種叫“倉谷連”的面食埋入糧囤內。昔陽縣是用黃米面蒸成五谷(谷穗、高粱穗、玉茭、瓜果等)、碾、磨等形狀食品,并要蒸一個人形倉官。平遙縣是用白面包紅糖蒸成口袋狀或元寶狀的面餅,俗稱“布袋袋”。蒸制食品方法不同,目的一致,都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糧食滿囤,豐衣足食,人丁興旺。
搬運填倉
在天倉之日,各縣居民都要采用擔煤、擔土、擔水等形式,寓意添倉,企盼豐年。民間有許多填倉活動,皆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連。晉北地區習慣蒸莜面窩,取其形如糧囤。用蕎面作丸,置莜面窩中空處,是謂填倉。晉東南地區用黍米面作團,置于糧倉。晉中地區又是用谷面作團填倉。呂梁地區喜吃糕。文水縣將糧倉內燈熏的墻土取一些謂之填倉。晉南地區要用稀面攤極薄餅,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煎餅置放糧倉。山西境內舊有民謠:“過了年,二十二,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東墻,拾到昆蟲驗豐年?!敝v的是填倉的民俗。
地畫倉囤
壽陽在老天倉之日,要在地上畫一個糧食囤,放置五谷,用石頭壓住,象征糧盈食滿。民俗要在院內或場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勻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窖旁邊撒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窖,象征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心放置少許夏糧;大填倉日的灰窖,象征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秋糧。然后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
打掃院落
祁縣等縣在天倉節這一天,要用笤帚打掃院落墻壁,掃除昆蟲以防蟲害,并燒紙焚香祭奠,以消災除難,祈禱豐收和人財興旺。
禁止外借
天倉節這一天,各家各戶均不向別人家借東西,即使有人來家里借東西也必須拒絕,在民間已成為古老的習俗。講究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日。糧店收購糧食卻喜歡在此日。是日,糧店要擺酒設宴,對前來賣糧者熱情款待。
點燈祀神
大部分地區晚間點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
祭奠倉官
是填倉節一項重要的習俗。人為了紀念倉官,每到這一天都要進行祭奠、紀念儀式,有的是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添倉,有的是向倉官畫像焚香、點燈。平遙的居民是在天倉節夜晚,點燈燒香供奉天倉官,并大聲喊“天倉爺填倉來,糧食元寶填到咱家來”,“黑小子,趕車來,元寶糧食趕到俺家來”,意在祈禱豐收,希望生活富裕。
填倉節是什么意思
填倉節是正月二十五日,是倉王爺的生日。填倉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象征新年五谷豐登的節日。每當節日到來,民間親朋往來,佳肴盛餐,醉飽方歸。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這一天,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以便求得一年順當富足。
填倉節的活動有搬運填倉、點燈祀神、祭奠倉管等。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征性地往糧倉里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并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因為這天正是正月二十五,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補倉,意喻填滿糧倉,故這天稱為“填倉節”。這就是這個節日的來源。說的習俗,當然是填倉了,還有就是吃各種好吃的,還有熬魚湯的,祭祀倉神等,每個地方形式多樣。說到忌諱,當然是不要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不要浪費糧食等。
填倉節的來歷
按照我國北方民間的傳說,是這樣來的:相傳北方曾連續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樣征收皇糧。因此,連年饑荒,餓殍遍地,尤其在年關,窮人更是走投無路,凍餓而死的不計其數。
這時,給皇家看糧的倉宮守著大囤的糧食,看著父老兄弟們餓死,實在無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張,打開皇倉,救濟災民,把皇家的糧食讓人們搶運一空,救了一方災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這天放火燒倉,連同他自己也燒死了。后人為了紀念這個無名氏倉宮,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
據有關史籍記載: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日,作面湯蒸飯食之,平明以細灰散布門庭內外諸處,作囤形,謂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許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謂之填倉。
填倉節注意事項
1、不借忌出。這一天,大家都知道不去別人家借東西。假如有人來借東西,也不能借出。
2、填倉添水。在填倉節這天,人們習慣把囤里添上糧食,把缸里添滿水。期盼年年有余,萬事如意。
3、多進不出。過去,糧店喜歡討個吉兆,在這一天收購糧食。但是,人們在這一天卻不出售。
4、禁忌賣糧。按照風俗,農民這一天禁忌賣糧,而糧店這一天卻喜收糧食,按習俗,糧店這一天要擺酒宴款待前來賣糧的人,一些迫于生計的農民,也只好在這一天不情愿的賣糧給糧店,順便還能混上一頓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