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元節有哪些禁忌
中元節有哪些禁忌
1.首先是要區分不同場合所燒的紙錢是不一樣的,例如有些地方不能焚燒金錢,那是給各路神仙的,而要在路邊的燃燒冥紙,希望野鬼們將之拿走后,不會來打擾,和祖先搶供品。
2.其次不要在床頭掛風鈴,如果有響聲就怕招致不好的東西,還有不能半夜照鏡子,對于氣場不穩的日子,與光學相關的東西都要收起來。
3.這一天最好提早歸家,不能在外頭逗留,因為走夜路很容易碰上百鬼夜行,到時候對運勢是很不利的影響。
4.不要偷吃貢品,因為這是給祖先享用的東西,如果儀式結束前就拿去吃,就是很不敬重的表現。
中元節習俗是什么
1.首先要準備適量的紙錢,不可太多或太少,數量巨大會貶值,太少則不夠使用。
2.然后擺上相應的供品,比如米酒、酒杯、香燭,上完香才能燒紙。紙錢上最好寫上收件人的名諱,才不會被別人拿走。
3.最后聚集到水邊放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寓意給家人祈福,給祖先引路。
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但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里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中元節是什么意思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其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元節為什么不能出門
據說,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門開的日子。在中元節這天,地獄之門打開,所有的鬼魂都可以來到世上享受人間血食。鬼門大開日是陽間陰氣最重的一天。一般認為中元節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認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于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著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
所以中元節這天盡量少出門,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門,盡量早點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