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
很多同學都害怕寫電影的感覺,看得激動,之后寫不出來,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15篇)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
元宵節的晚上,我和父母去看了電影《紅海行動》。影片講述了一場由民族信念主導的救援行動:拯救所有的僑民,一個也不能少,并派遣軍艦執行任務。影片的另一條黑線是,中國記者夏楠以恐怖組織死亡的精神,追查黃餅的來源。讀了很多感慨,心久久不能平靜。
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緊張、激烈、震撼、發人深省。影片中對“龍突擊隊”隊員的刻畫非常立體,有的隊員緊張,內心壓力很大,有的隊員通過吃糖來緩解壓力,有的隊員驕傲,放松。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狙擊手兼觀察員李明白,他在隊伍中擔任“眼睛”的功能,被稱為“龍眼”,因為戰友羅興被擊中穿過脊神經,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緊張,沒能清除敵人進行營救,間接傷害了戰友羅興。然而,在新狙擊手顧順的鼓勵下,他經歷了猶豫、恐懼,成功地克服了壓力,最終在最危險的時刻,成功地開了決定性的一槍,擊斃了綁架童麗的叛軍,徹底扭轉了戰局。
看完電影,我想起了2016年9月15日登陸廈門的第14號超級臺風“莫蘭蒂”。臺風過后,廈門的街道一片狼藉。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我們偉大的解放軍官兵,他們在廈門的街道上忙著清掃,就像影片中的龍特種部隊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面對強敵不敢退縮,這是中國軍人的特點。就像他們的口號:勇者無所畏懼,強者戰無不勝!保衛國家和平,人民軍隊一切為人民,向中國軍人致敬!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2】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追鄙瓰榱私Y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忙群眾解決飲水問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工作之余就給農牧民群眾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 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西藏,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設中去。身為一名黨員,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黨的根本性質。從孔繁森這一名黨員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黨無私奉獻的光輝。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專門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可當他完成任務回到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我們要學習孔繁森同志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沒有經歷過父輩們的艱苦時代。一向是在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這并不代表這我們能夠忘記,能夠舍棄這樣的精神。國家的建設,黨的建設需要我們,長大后我們應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3】
看了《紅色娘子軍》,有感于洪常青的信仰的力量,信仰正義,所以他挽救了垂死的瓊花,并在了解到南霸天的惡行后決心鏟除這個毒瘤,解救像瓊花一樣窮苦,屈辱的生活的人。即便被南霸天一伙抓住,受到威逼利誘,也不會假以慈色,對他來說革命的立場,革命的態度無可動搖,最后在烈火中死去,而他的眼中不曾彷徨,他堅定的眼神是傳達出他對革命必將進行下去,并且最終勝利的信心。他是一位仁并富有謀略,而且有信仰的戰士。
故事的主角瓊花不甘于被別人主宰自己的命運,選擇了反抗。在那個時代,等待他們這些人的無非是成為徹底墮落地主老財的爪牙,欺壓與自己一樣受壓迫的仆人,要不就是接受悲慘的命運,生死命運由別人主宰。瓊花是幸運的,她的反抗不僅救了自己,也為想她一樣的人解放增添了一份希望。常青雖然犧牲了而瓊花逐漸成長為一名有經驗有信仰的革命戰士,革命之火不會熄滅,戰斗還將繼續,犧牲還會有,但像瓊花一樣受壓迫的人將會慢慢覺醒,加入革命的隊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霸天被趕走后,戰士們和鄉親們一同慶祝的情景和瓊花初入伍被熱烈歡迎的情景,那明麗的色彩和歡快的曲調,讓我感受到這是一支正義之師,這是一支為人民謀福祉的部隊。歌詞中唱到“軍民團結一家親”,是啊,站在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立場中的部隊怎么會不勝利呢?最重要的是表演本身,好精彩!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4】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每當我閉上眼睛,回想起那動人的畫面,便不由自主地想到這首歌。
的確,在《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是在那個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的英雄少年。他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特別是在他那顆象征著革命火種的閃閃紅星的指引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斗爭,在惡劣的環境下茁壯地成長。
同時,在家庭方面,他的父母都參加了革命,也在做地下戰斗工作。他的母親為了掩護群眾,拋出了最后一個炸藥包,一連炸死二十幾個爪牙,最后在燃燒的大火中與敵人同歸于盡。那一幕深深地烙在了潘冬子的心中,也使小潘子從小立下了一定要去當紅軍戰士的誓言。我們今天生活在“溫室”中,很難歷經那樣的場面,看到這里我也同樣在問自己:能否經受住生離死別的考驗?
潘冬子在父親和鄉親們的鼓舞下不斷成長,時刻牢記毛主席的話語,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誓言。他破壞敵人的碉堡、吊橋,切斷敵人的后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敵人做斗爭。他巧妙地把鹽巴溶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和椿伢子給游擊隊送情報;弄沉了敵人的運糧船;破壞敵人的搜山計劃,是個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
看完這部電影,我非常佩服潘冬子,他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學習,特別是這兩點:一遇事沉著、冷靜。他親眼目睹母親犧牲,面對惡霸胡漢三的盤問不緊張,與敵人周旋不退縮,這都是我要學習的。雖然今天沒有那樣的戰爭環境,但我們這一代人不能缺少那樣的毅意品質。二是吃苦耐勞。那個年代的條件是多么差,缺衣少食,有時都命都不保,還能講什么條件呢?但潘冬子在那種環境條件下仍然執著自己的信念,克服各種困難,肯吃苦,會吃苦,用自己的行動同敵人做斗爭。他的對手可不是跟他一樣的小孩,但他不怕,敢于與大人斗?;叵肫饋?,越是今天的小朋友,越是要多看這樣的紅色電影,凈化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更堅強,更自信地面對明天,將黨的光輝傳下去,保持黨旗的顏色不變。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5】
今年暑假,我觀看了一部紅色電影,它的名字是《我的長征》。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王瑞的一位爺爺的回憶,在他的回憶中,許許多多的戰友為了勝利,不顧危險,一個個沖鋒陷陣。王瑞的親人也一個個倒下,但最后,紅軍最后渡過了赤水河,沖向了敵人。
我看完了這部電影后,情緒久久不能平息。那些革命前輩們,為了換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為了換來祖國未來的繁榮強大,為了換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息一切的上陣殺敵。電影中,毛主席為了紅軍的勝利,甚至把自己的親生骨肉一個個丟在了各地。每當我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時,革命戰士勇敢殺敵的.樣貌仿佛就在我眼前一樣。令我無法忘記。
我覺得我們就應學習紅軍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險的精神。從今以后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來報答他們。
這部電影讓我學習到了不少知識,讓我學到了他們的精神。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6】
這次看的電影《地道戰》是一部1965年的經典老電影了,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眾并沒有向殘忍掃蕩的鬼子屈服,他們這群“土八路”用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操和一種你能夠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運用自己的智慧,團結一致,不斷改善他們的地道戰戰略,就像電影中說的“他們有他們的一套打法,我們有我們的一套打法?!笔聦嵰沧C明了,這精妙的地道戰讓鬼子進來了,一個也出不去。
正如我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地道戰這個方法并不是一開始就有如此神奇和令人驚嘆的.效果的,第一次地道戰是失敗的,被進村的鬼子弄得一塌糊涂。但是村民們并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他們越挫越勇,經過改良和設計,最后完成了進可攻退可守,地上地下都能作戰,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漸構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構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和日寇巧妙周旋,最后打得日軍節節敗退,落花流水,最終成功占領黑風口據點。
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高老忠,雖然他在整部電影中出現的時間很短,可他的大義凜然,無懼生死深深的震撼了我。在夜晚獨自一人去散步的高老忠意外發現了來偷襲高家莊的日軍,他奮力奔跑,只為了搖響警鐘,告訴村民日軍來了,快躲進地道。即使被日軍發現,即使明白自己會死,他也那么毫不猶豫地,用力地去敲響警鐘。身中數槍的高老忠依舊沒忘向日軍擲去一枚炸彈,死得何其悲壯,何其令人動容。
電影中提到一句話,“分不清哪個是百姓,哪個是八路軍?!边@句話是漢奸對日軍首領說的,這句話應證了軍民一家,這也正是共產黨的特點。全國民眾都在毛澤東思想的帶領下,勇敢地迎擊敵軍,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對抗對方的劣勢。哪個時候的中國并不強大,也沒有先進的作戰武器,但是我們有全民一心的意志力,精神的強大使得八路軍最終戰勝了日軍,贏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使我對于抗日戰爭,對于當時的“土八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用所有愛國軍民的血和汗,還有決不放棄的精神和智慧換來的偉大勝利,每一個流淌著中國血液人的炎黃子孫都應位置深深驕傲,我們有了不起的先人!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7】
學校為培養我們學生的愛國思想,激發我們的愛國激情,于4月28日下午,組織全體師生一起觀看紅色電影。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更具地的光輝歷史??春?,我的心情極為沉重,在戰爭年代的孩子,沒有童年,他們有一顆愛國心,都成為了偉大的戰士。重溫這段歷史,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學習上懶惰,生活中懶散……知不足而改之,相信看過紅片,我們學生都受益匪淺。
回想自己的家鄉鄂州,雖是一小城市,但也出過不少英雄。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如李雙河、劉新丹等都是我家鄉的英雄。還有趙怡忠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稱號。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彭楚藩烈士。我為自己出在英雄的家鄉自豪!
學紅色精神,傳愛國思想,可以讓我們學生對祖國、家鄉的熱愛。希望學校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老師們也多講講革命烈士為中國的和平解放的.有關故事,這樣我們新生代的學生才不會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才會更珍惜今天的和平!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8】
沉重的情緒溢于言表。以前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丑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暴,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電影《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墻,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向在城里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后,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筑的中國精神。
歷史能夠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于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能夠附著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幸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期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后讓看到的之后人叩問自己的心,至于會得到什么樣的回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復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9】
今天是清明節,學校為了讓我們緬懷革命英雄烈士精神,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狩獵者》。
電影主要講述了抗戰時期,一個小村莊里,16歲的山子從小跟著爸打獵,練就了一身好槍法。有一回,鬼子下鄉掃蕩,山子的爸媽和全村的老百姓慘死在敵人的槍口下,山子化悲痛為力量,就去軟磨硬泡加入八路軍,好為爸媽報仇。連長嫌山子年紀太小,不收他。老膠東讓山子給他打下手。鬼子第二次掃蕩開始了,為了掩護老百姓和后方機關突圍,山子所在的連奉命前去阻擊。山子經歷了激烈的`戰斗,看著自己的隊友一個接一個倒下,山子決心要為他們報仇。山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敵人對抗,最后倒在了敵人的炮兵陣地上。
看完電影,我不禁淚流滿面。既為山子的死感到悲痛,又為日本鬼子感到悲憤。想想我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受著法律的保護。以前,一個個無辜的生命死于侵略者的槍口,我們還有什么樣的理由不認真學習、做事。
學習也是這樣,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只要打好根基,持之以恒,就能走向成功。
同學們,只要堅持,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0】
《辛亥革命》電影給我們展現了曲折的革命道路,給我們刻畫了一群為祖國獻身的烈士形象。不知你們注意了沒有,曾有這樣一個動人的鏡頭:許多華僑把全部家當捐獻給孫中山。
我們知道光有不怕死的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是不夠的,強大的經濟后盾,是決定起義能夠真正發動的重要因素,誠如歷史學家張鳴所言:"革命首要的是錢,沒錢,即使是革命這樣正當的事,也沒戲。革命在前臺唱戲,后臺站的是利益。"那么是什么驅使華僑們這么做呢?是責任?
這樣一群勇于承擔責任的人,必然敢于承擔自身各種行為所帶來的后果,無論是好是壞。而勇于承擔自身責任的人,也必然敢于對歷自己做出的行為后果進行承擔。
責任代表著形象。一個不敢于承擔責任至故意回避責任的政府,必然是一個形象不好的政府。在二戰中,日本軍閥主義者強征亞洲各國婦女充當慰 安婦,給亞洲古國婦女造成無窮的傷害。作為施害者,日本政府理應在戰后承擔起對受害者和受害國進行道歉和賠償的責任。但事實很遺憾,我們看到的,不是日本誠心誠意的進行道歉的面孔,而是千方百計否認和進行詭辯的嘴臉。這無疑是大大損害了日本政府在世界面前的形象。
責任意味著信任。一個敢于負責任的政府,才是值得人們信任的。就如孫中山。他建立一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__清王朝,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這樣人們信任他,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對過去所犯的各種錯誤進行深刻的反思,并采取各種措施防止類似錯誤的發生。如果連過去的錯誤都不糾正,那又怎樣才能建設美好的未來呢?就如袁世凱。他__了清王朝,但?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人們又怎會信任他?人們只會__他,建立一個值得人們信任的政府。
因此,為了樹立良好的形象,為了獲取人們更多的信任,我們必須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作為90后的青年人,我們必須勇于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也是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之路。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1】
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是1945年年春時,董存瑞在重重困難之下,終于當上了抗日隊,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雖然不滿二十歲,但是他們卻有驚人的魄力和膽識,在戰場中,屢次立功,讓連長刮目相看。
故事主要在1948年5月25日,他們進攻隆化縣戰斗。面對敵人兇猛的火力,隊友們一個接著一個倒下,董存瑞再次請戰。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突然,沖鋒號吹響了,董存瑞用身體做架支,左手托炸藥包,右手燃起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陣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開辟了勝利的道路,他年僅19歲。
看完時,我感慨萬千。一個19歲的青年,不惜生命保衛國家。當他炸毀暗堡時,那種不怕敵人、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現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9歲,卻比我強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優點是我所不敵的。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2】
老師讓我們觀看《小兵張嘎》,影片記錄了小日本侵入張嘎和奶奶住的村莊,張嘎當時正在釣魚,聽見一聲聲的搶響,連忙跳入河中,一位八路軍劃船準備離開這里,卻被小日本用搶打中了肩膀倒在船上,張嘎在水下將船推走,成功救下了八路軍,八路軍在張嘎家的小破屋里養傷,避開小日本。
但是小日本為了找到八路軍,又把村子搜了一遍,最后小日本審問奶奶,有沒有見到過八路軍,奶奶故作鎮定一直不說話,然后用刀子威脅她,但是奶奶仍然不說話,在人群中的八路軍看不下去,自己站出來大喊我是八路軍,此時,張嘎通過暗道看到家里雜亂不堪,知道奶奶被抓走了,撕心裂肺的'哭喊著,他跑到小日本審問奶奶的場地,沖進去卻被攔住了,小日本帶走了八路軍,可是奶奶剛想說些什么卻被小日本用搶打死了,張嘎為了給奶奶報仇,開始尋找八路軍,在一個村里發現了一個漢奸,張嘎拿著木頭假搶,對準漢奸的腰部大喊不許動,那個漢奸慢慢的舉起了雙手,張嘎正得意時一下子被打倒了,后來才知道他是偽裝了的八路軍,張嘎見到八路軍就哭了起來,說:要給奶奶報仇,要參加八路軍當偵察員,八路軍只好答應。一位八路軍和他偽裝成賣瓜的瓜農,一個偽軍過來了,被張嘎和八路抓走了,審問原來只是混口飯吃,別無其他用意,到了深夜八路軍偽裝成送糧食的,進了城樓把里面的鬼子打的措手不及,最終勝利歸來在歸來上岸時老百姓已經把岸上圍的水泄不通。
我們要像張嘎學習,做事情機靈果斷,遇到困難決不放棄。在學習中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心,不怕困難永于堅持自己的理想。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3】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地道戰》。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1942年到1944年,日軍對我國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御日寇,想出了很多巧妙的方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一個。冀中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和民兵隊長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里,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鐘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最后,根據地人民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起并肩作戰,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天晚上,敲鐘大叔發現敵人又來掃蕩時,毅然來到村頭的老槐樹旁,解下繩子,敲響了鐘,向全村人發出了敵人入侵的信號。當鐘聲還回蕩在高家莊時,日本總司令已經開了槍,敲鐘大叔寧死不屈,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了。我被敲鐘大叔這種舍己為人、無私奉獻、一心為群眾著想的精神所感動了。這種精神讓我看到了戰爭時期老百姓的錚錚烈骨,也讓我看到了老百姓不畏犧牲、堅強抗日的品質,正如毛澤東所說:“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靠人民群眾才能支持戰爭?!?/p>
這部影片讓我學習到了很多戰士和人民這一種愛國的精神,更加值得反思自己:我們現在的生活很美好也很幸福,沒有炮火和硝煙,這全部都是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的,但是還有很多人不懂的珍惜這種美好的生活。我作為一名小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不讓戰爭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再次重演!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4】
《地道戰》是怎樣一部影片呢今日午時,我帶著"小問號""走進"那炮火漫天的時代。想了解這部電影嗎那就隨我來吧……
《地道戰》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1942年到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平原上進行了"大掃蕩"。冀中的人民團結一心,同心協力,為鬼子布下了天羅地網。利用百里長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咚咚咚……"一聲聲鐘聲帶我們走了高家莊的土地上??纯茨顷幊脸恋奶欤喡姆课?,那危機四伏的生活,我不禁想到了我們如今完美的生活,它是這么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著完美的生活。"老忠叔,我們應當靠挖道來打敗鬼子。"電影里又響起了堅定的聲音:"對,對,你說得對。"于是,大伙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開始挖地道,他們在平原上開鑿著,家家相接,戶戶相同,努力的汗水最終換來了戰斗的勝利。這是什么精神,這是不怕勞累p辛勤的工作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這樣才學業有成。學習就像挖地道一樣,僅有不間斷地挖,不半途而廢,才能得到成功的碩果??吹侥抢?,我真為那些不畏艱險的大伙而高興。在大家的團結下,最終挖通了地道,大家欣喜欲狂,"樂"字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可好景不長,有一次,日本鬼子夜襲高家莊,被老忠叔發現了,他快速走向村頭的大樹下,敲響了鐘聲,告訴了大家躲起來,結果暴露了自己,壯烈犧牲,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大家幸免逃過了災難,可老忠叔卻再也見不到了。這讓我明白了"人生價值"是為他人奉獻愛心,獻出自我的生命,把生的期望留給別人……
紅色觀影活動觀后感【篇15】
今天,我看了一部紅色革命電影《上甘嶺》,電影的主要情節是:1952年秋天,朝鮮戰爭進入最后的關鍵階段。甚至在板門店會談休會期間,美國侵略者還動員了6萬多軍隊,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奪取武勝山,以武力取得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在連長的帶領下,守在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8個連與敵人浴血奮戰,打掉了敵人的瘋狂進攻20多次。
之后,根據上級的指示,他們撤退到地道里,守住陣地,擋住敵人,使他們無法繼續前進。他們在山間隧道里戰斗了一個月,遇到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敵人不僅與外界隔絕,而且缺乏水和食物,生存很困難。然而,為了祖國和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了24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國和朝鮮軍隊獲得了大進攻的勝利,整個朝鮮戰場的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泵绹致哉弑黄仍俅巫聛碚勁?,不情愿地簽署了停戰協議,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我被影片中的一個細節打動了:士兵們的嘴唇因為敵人的封鎖而皸裂,部隊嚴重缺水。上級領導派了一個小小隊去送水,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節省體力,八個連隊的士兵不得不下山去打水。然而,士兵們剛把水裝滿,就被敵人的一顆流彈擊中。后來,師長派人不顧一切地送了一些蘿卜,并特意給了連長兩個蘋果。盡管連長自己很渴,他還是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份,發給了連隊的每個士兵。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士兵們在饑餓和口渴的時候沒有忘記他們的同志,這是多么高尚啊!
他們確實做到了“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此時,我也感受到了很多;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國防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和繼承老一代烈士的這種優秀品質。
“團結就是力量”,只有跟大家一起努力,擰成一根繩子,才能把自己的價值實現到極限,相應地,他們就會得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