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作文5篇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粽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篇關于端午節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作文1
昨天,我坐車回家,突然看到灰橋哪邊有一條龍船,心想一定是端午節又到了。回到家里,我把這事告訴爸爸,爸爸說:“好呀,明天正好是雙休日,我帶你去看賽龍舟?!蔽衣犕旮吲d的差點暈倒。
今天一早,我們帶上自己包的粽子,就向三垟出發。三垟是溫州的濕地,哪里河網縱橫,每年都有許多龍舟在哪里竟賽,可熱鬧了。在路上,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祭奠日。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國君非常昏庸,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國家也已處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為了挽救國家,屈原向君王提出了許多治國的良策,但是君王一點也聽不進去,屈原不想當亡國奴,就在汨羅江投河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船的習俗。
當我們到了三垟的時侯,河岸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許多龍船向這兒靠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都在磨拳檫掌,躍躍欲試。第一輪上場的是紅、黃、黑、白四艘龍船,我看中白船,我要為他鼓勁。這時一聲槍響,突然龍鼓齊鳴,號聲連天,四艘龍船像箭一般射出,岸邊的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白船開始亡命地鼓勁:“加油、加油、白船加油。”比賽結束了,雖然我看中的白船只得了第二名,心里有點遺憾,但我還是為他們能在落后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我覺得今天的端午節過的真夠味。
端午節作文2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棕子,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豆沙、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解開扎繩,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最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
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
在我的家鄉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在端午節這一天各村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雨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在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
村里的“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細雨霏霏,江水涌涌,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作文3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人們叫它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綏江縣會儀鎮的一個邊遠山區,家鄉的端午節是與中秋節一樣隆重的節日。只要達上五月初一,人們就忙于購買糯米,雄黃、白糖,找野生菖蒲、陳艾、粽葉等。有時鎮文化站還要組織劃龍舟的訓練和舉行龍舟竟賽。
每年農歷五月初四,各家各戶首先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然后把粽葉洗干凈,把糯米用溫水泡上兩三個小時。下午,全家人圍在一起包粽子。包粽子很有樂趣,大人小孩忙不停,大人包得美觀,小孩也是跟著學,通常把四角粽子包成了三角形,包粽子時,雙手把粽葉卷成錐形,再往錐形粽葉里塞滿糯米,一只手將粽葉封好,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一捏,用棕葉攔腰捆上,便做成美觀的四角粽子了。最后把粽子放在鍋里煮上一兩個小時,煮好后撈出來泡在水里,第二天就可以吃了。
端午節一早,人們就在自家的大門左面掛上五束菖蒲,右面掛上五束陳艾,喻意:“昌盛繁榮,樸素持家,家庭和睦長久恩愛”。吃早飯的時候,全家圍在一桌吃粽子,喝雄黃酒。早餐后,年輕夫婦領著沒上學的小孩到外婆家送節去了。老人就帶著半大孩子去趕街,看劃龍舟,還少不了給孩子們買點紀念品。
家鄉真好!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那清香、美觀、味純的粽子。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你一定知道是端午節來了。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其中,最令我激動和向往的就是——賽龍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中午,要在柳州市的“母親河”——柳江河上舉行龍舟競渡比賽。當我和媽媽早早來到九曲回腸的柳江邊時,清澈的柳江河面上那一排排精神抖擻的龍舟早已整裝待發。
比賽正式開始了,只見每條龍舟上的鼓手用力地擊打船頭的那一面大鼓,“咚咚咚”“咚咚咚”,鼓聲響徹兩岸,直達上空。龍舟上的選手奮力齊發,整齊地擺動雙槳,幾十條龍舟就像一支支離弦的箭一樣射了出去。岸上,觀看比賽的人們都在大聲吶喊“加油!加油”……有的甚至還把自己特意帶來的橫幅展開來,只見上面寫有兩個醒目的大字——加油!這震耳欲聾的加油聲和醒目的橫幅似乎給正在比賽的選手加了一把勁,只見他們劃得更快了,江面上水花四濺,在太陽的照射下,選手們身上亮晶晶的,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河水。眼看就要到達終點了,選手們用盡全身力氣拼命擺動雙漿,巴不得他們的龍舟飛起來,直接沖到終點……“嘀—”哨聲吹響,比賽結束,冠軍產生了——是紅隊,我高興得跳了起來!周圍的人們也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而逐漸形成的傳統節日。聽了媽媽的話,我想:要是屈原有靈,看到這場比賽,一定也會十分高興吧!
我期待著明年端午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