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作文400字

| 鞏詩2

元宵節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舉行包湯圓、賞花燈、舞龍等既豐富又有趣的活動。這里為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元宵節的來歷作文,希望能幫助大家!

元宵節的來歷作文1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一轉眼大年快過完了,我們將迎來新年的真正開始,當然在這之前我們要過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而且元宵節的習俗寫很多,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蹺等最著名,的還是猜燈謎。

元宵節,真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元宵節的來歷作文2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于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

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有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 “橘燈 ”、 “絹燈 ”、 “五彩羊皮燈 ”、 “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

始于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一百余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節的來歷作文3

“正月里來正月正,元宵節里鬧花燈?!边@是民間的俗語。確實是這樣,我昨天親眼目睹了元宵節的熱鬧場面。進了一個繁華的街道,一個直入云霄的門匾上面寫著清秀的三個大字:大觀園。在白云的襯托下,顯得像頤和園那樣端莊。

一進門,兩旁的花燈數不勝數,伴隨著兩旁的小溪、伴隨著讓心臟咚咚跳的大鼓聲,我們找到了打鼓的地方,我一看原來是踩高蹺的演員在表演,我最喜歡看踩高蹺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奔向了高蹺隊,我看著四周全都是滿滿的人,便跳到石獅雕塑上去了,在雕塑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演員們在演愚公移山的神話,真是活靈活現,那大山如同水桶一般,愚公頭上戴著青中山帽,身上穿著黃佛教的服裝,穿著綢緞褲,簡直是一個老和尚。他那親昵的微笑、和笑臉,給人一種親切感。

武術格外熱鬧,那舞長矛的小選手,還有點像三國時的張飛呢。我們在這條充滿古韻的街道,一直游玩到曇花都開了呢!

元宵節的來歷作文4

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的來歷作文5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有剪紙,生宵,元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

過元宵節當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的名子還有個故事呢!很久以前人們把湯圓叫元宵。袁世凱知道了覺得很不吉利?!霸安痪褪恰霸皢?于是他下令把元宵改做湯圓。從此元宵又名湯圓。元宵的餡有很多。有紅豆的。芝麻的。還有綠豆的……

湯圓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里,媽媽大叫;“小心點,別燙著。“咬上一口餡慢慢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元宵節可少不了觀花燈。吃完元宵,我和老爸來到天一廣場。這里的花燈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俺圆荨暗耐米印_€有在“游動“的魚兒。真是五花八門!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兔子花燈。只要一按按紐。兔兒便會唱起歡樂的歌。我連忙拿起我的兔子燈加入鬧花燈的行列。


元宵節的來歷作文400字相關文章:

897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