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資網 > 節日作文 > 傳統節日作文 > 中秋節作文 > 九年級中秋節1000字左右作文

九年級中秋節1000字左右作文

| 鞏詩2

九年級中秋節1000字左右作文3篇

中秋,作為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宋朝的蘇軾因為不能和家人團圓,于中秋深夜獨飲,大醉后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心情仍然是充滿淡淡的愁緒。一起來看看關于九年級中秋節1000字左右作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1000字作文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里,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于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里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里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中秋節1000字作文2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中秋節1000字作文3

中華民族不知道過了多少個中秋團圓,我們不能拿五千年文明來加減乘除,因為究竟在何時起源了中秋節,恐怕沒有確切的答案,民間傳說只能是歷史傳說,當然民間的故事也是歷史,也要看修訂歷史的人士是哪方人士了。中華民族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傳統之說,而和諧恰如東方民族的偉大,節日自不必說,團圓也就不僅此中秋了,孩子有時淘氣之余還說,什么時候去爺爺家玩玩,這就是最小的團圓愿望,但這并不一定就是節日才能團圓。

數數年內可能又不可能團圓的節日,元旦、小年、除夕、春節、正月十五等等,凡是禮拜那兩天也是可以團圓。民族的民俗的節日吃飯就餐的講究和內容就有不同了。北方的南方的東方的西方的漢文化的少數民族的民族融合的國外的中外結合的,等等等,都有不同。

比如,新疆包括好多民族之風,但主要的手抓飯、新疆大盤雞、烤全羊、葡萄干等等清真食品在節日里必不可少;東北民風是在月圓之前擺上都是圓的水果和月餅,小輩的要給長輩的孝敬禮品,家里子女紛紛回來團聚在父母周圍共度和諧時光;長江兩岸江浙滬地區更加講究,當然甜品居多,除了水果、月餅,他們還有祭奠之說,還有吃腰點和元宵,元宵在這些地區又稱湯圓;再往西南云貴川一帶,月餅肯定不會少,但是圍爐火鍋也代表團圓之意,辣子吃少了不可以,只有多吃才代表以后紅紅火火、發大財、人丁興旺,當然這里具有代表性的臘肉一定提前做好,還有糯米酒更是老少百姓所喜愛,還有在云南等地要擺百里宴席,大家和諧共處在一桌連綿號稱百里,實際上就是很長了,不一定有百里那么長連起來的餐桌;兩廣地區也是區別有加,餐桌上要上虎跳墻這個菜,代表步步高,一定要上鯉魚,并且鯉魚的姿勢一定要躍躍上跳的擺盤,代表鯉魚跳龍門,當然也是表示一年要比一年好,粵菜的講究很有道理,甜就甜到底,他們也吃辣子,辣就辣到底。國外的漢文化傳承飲食改良許多,基本是中西合璧,菜味道是漢味但是原輔材料、餐具都是西方化了。

關于吃的不多說了,多說了也就等于不知道了。小時候,認定節日能夠帶來快樂和好吃的,多希望休息玩耍,天天在想天天放假不上課多好哇,可是事與愿違,家長打著罵著必須上課,老師也是如此,于是都想多上幾節勞動課和體育課,可是學校上勞動課就那么幾節,體育課也是如此。不像現在家長哄著,老師不敢多管的同時,還怕惹怒了家長,誰知道此家長是什么官銜是什么社會地位。當然教育孩子輕重誰也不好把握,就是家長更是如此。我想節日更多體現的是和諧相處,共度美好時光,那么學子們更要珍惜自己有限的學習時間,家長和老師的攜手共同教育孩子也是時光不等人。

我想,中秋節為什么放假,更是我們傳承了中華民族文明的延續,大家有了休養生息,有了一年一度的在此團圓的總結,民俗給了我們偉大民族的復興基礎,體現了人性化、人本關懷,激勵我們自強不息、奮斗不止,永遠發展,不斷壯大,使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百姓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676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