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

| 宇林2

告別風雨,迎接大雪,又是新的一年;告別厄運,擁抱明天,又是新的一年;最溫暖、最美麗、最美好的祝福就在今天;最溫暖、最美麗、最美好的新年就在你身邊。祝你天天平安健康!新年快樂!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1

自古至今,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漢代的《尚書大傳》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隋代杜臺卿《玉燭寶典》說:"正月一日為元日,亦云'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說:這一天是新年的開端,新季節的開端,新月份的開端。

可是,這只是我們傳統歷法所確定的一年的第一天。

現代普通中國人關于春節最大的困惑也在于此,因為現在我們同時使用兩種歷法:即所謂"陽歷"和"陰歷",也即所謂"公歷"和"夏歷"。于是就出現了兩個新年,即陽歷新年──元旦、陰歷新年──春節。一年之中竟然存在兩個開端,總是難免讓人困惑。所以談春節,首先要說明歷法制度的問題。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我國開始實行世界通行的所謂"公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陽歷。它是按照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所需要的時間365.24219天(即一個太陽年)為一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公歷的一年的開端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元旦"。公歷符合太陽運行的情況,但是它存在一個大缺點──與月亮的變化無關。公歷中每個月的十五日不一定是月圓之日。我國傳統歷法,即通常所謂的"陰歷",據說發明于夏代,所以稱"夏歷"。它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歷,因為它的制訂是兼顧太陽和太陰──月亮的運行情況。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追求陰陽調和,夏歷的制訂就必然地同時考慮太陽和月亮的運行情況。它以月亮圓缺一次的周期為一個月,并把其中的朔日規定為初一,這樣每到望日(即十五)這一天,就一定是月圓之日。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平年十二個月,為354或355天。這樣就比太陽年大約少了11天,所以每十一年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實際上就有十三個月,為383天或384天。通過平年與閏年的搭配,這樣就最終與太陽年保持一致。夏歷內部還專門設計了"二十四節氣",與太陽年完全保持一致,這一點只需要看一看其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可以理解,這幾個節氣分別是太陽直射線位于赤道、北回歸線、赤道和南回歸線的時刻。由于同時考慮太陽與月亮各自的運行情況,所以夏歷的新年在單純依據太陽的公歷上的日期就不能固定。由此可知,春節日期在公歷上的不固定,并不是由于我國傳統歷法不科學,而是由于我們祖先的哲學觀念與西方人不同。西方哲學強調對立,所以只能選擇一神論,其歷法就以太陽為唯一依據;中國哲學強調和諧,陰陽調和,才能生生不息,所以我們的歷法對太陽與月亮并重。中西兩種歷法的不同反映了中西兩種哲學的不同,這是一個文化選擇的問題,一個價值觀的問題,而不存在哪一方更科學的問題。由于西方文化的優勢地位,他們的歷法在世界范圍得到普遍使用,為了方便,我國政府在公務活動中采取公歷,這是適當的。但是,公歷根本無法反映我們的哲學觀念,我們傳統的節日也根本無法在公歷中體現出來。所以,政府也同時頒布夏歷,用以安排日常生活。不僅我國如此,東鄰韓國也同時實行這兩種歷法。

現在某些人不了解傳統歷法制度,不理解夏歷所體現的哲學意義,企圖取消夏歷,以元旦代替春節。殊不知這么一來,不但春節被取消,元宵節、中秋節等等與月亮有關的所有節日也都會被取消。因為我們總不能在公歷元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這些月相不定的日子去"團圓"!歷法既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也是一個哲學的問題。不理解歷法制度的哲學意義,是沒有辦法談歷法的,更說不清春節的意義。

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2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后,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3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張燈結彩,我們家也不例外。

過年那天,我和爸媽來到外婆家。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著晚飯。吃完飯的時候,大街上人山人海,還有“叮?!?、“哐哐”的聲音,我定下神仔細一看,原來是街上有人在舞龍,大家都在看“龍”!只見舞龍燈的叔叔們穿著整齊的白衣服和紅褲子,他們抓住龍燈,龍燈連綿起伏地擺動著,鑼鼓聲也伴隨著龍燈。他們正穿過每條街巷為人們祈禱平安。這時,舞龍的隊伍已經走了,我們聽著那遙遠的鑼鼓聲,注視著那隱約的身影。

我們小朋友和小伙伴一起在個別家長的看管下放了一個煙花,煙花六個先“茲”的噴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聲飛上了天空,炸成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火花,就這樣噴了好幾次,好像正在為人們祝福呢!我覺得真好玩,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一個蝴蝶飛,再點燃,放在地上,“撲”地一聲,煙花向一只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嗖”得一聲,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吉祥如意,拿在手上,“砰”、“砰”,幾聲炮響,響徹夜空,代表著我們永遠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天空漸漸黑了,我們來到房間里興高采烈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說說笑笑,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4

春節文化有多個方面的意義,我認為團圓和諧、辭舊迎新、傳承孝道應該是春節文化意義中最為重要的三種。

春節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團圓與和諧。外出遠門的的人無論離家多遠都要回家過年,因此春運每年都是熱點話題,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幾千年來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春節文化內涵中的和諧,首先是每個人都要心情舒暢。我們常說:“新年快樂。”它不僅僅代表著祝福,更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體現,希望每個人都能快快樂樂、和諧相處,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保持和諧,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里,才是快樂的幸福的。可以說,春節就是社會群體和諧團結的黏合劑。

我們常說:“辭舊迎新?!鞭o什么,迎什么?辭的當然是過去一年中所有的一切,但我想我們要抓住最重要的,總結得失,吸取教訓,“一年之計在于春”,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項事情做好充分準備和計劃,而不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什么都沒有了。為什么各個單位到年底都要進行述職,這就是辭舊迎新的好的方式,也是對春節文化內涵的正確闡釋。

百善孝為先,傳統的孝道文化數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整個華夏民族。一年忙到頭的人們,離家再遠,事務再忙,也得回家。幾代人在鞭炮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骨肉情深體現得淋漓盡致。每年春節祭祀祖先,敬奉神靈的活動,更是傳統孝道的一種延伸,寄托著人們對祖先的崇拜及對自然的敬畏。兒孫們在春節的各種儀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覺的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中了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宣揚了孝道文化。

有關社會學者說,團圓飯、紅包、壓歲錢、新衣裳等等只是春節的表層,其內在的精神意義才是它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保證。我們要充分挖掘春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具體可感的形式構筑人們的道德素養堡壘。

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5

過了小年,春節就近了。很多人在做著過年的準備,網上一張相關的圖片被瘋傳:一對年老的環衛工夫婦站在街頭,手舉心形卡片:“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老伴早回家過年!謝謝體諒!”這張圖片擊中很多人的痛點,一些大V發起春節感恩倡議,許多人都在微信和朋友圈里“體諒和感恩身邊的人”?!坝绣X沒錢,回家過年”,在回家過年這件事上,中國人的情感高度一致。不論身在何方、職業如何、財富多寡,都想早點回家,過個好年。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遂其所愿,為了保證春運調度安全、節期安定祥和、公共服務供應充足,很多人在崗位上辛勤堅守,有的很晚才能回家過年,有的甚至整個春節都得值班,無法與家人團聚。對這些辛勤工作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的確該說一聲“謝謝”!

我們常常任憑抱怨抑制感動和理解。匆忙的回家路上,我們習慣于抱怨車票緊張、人多擁擠、服務跟不上,卻沒有注意到列車員面容憔悴,檢修工人日夜加班,問詢處的姑娘聲音都沙啞了……我們擠一擠就到家了,他們中很多人還得一直堅守到春運結束。我們難道不該對他們多一分理解嗎?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讓對現實的不滿遮蔽感恩的情愫,把對宏觀問題的意見強加到具體的辦事人員身上。高速入口的收費員、街頭的城管執法隊員等等,他們作為個體的辛勤值守,擔得起我們的一聲謝謝。更多的時候,我們習慣于在理所當然中忽略身邊人的付出。對那些兢兢業業的警察、電力工人、環衛工人、食品和衛生執法人員、的士司機、快遞人員等堅守者,我們難道不該心懷感念嗎?

春運及春節期間,我們真該毫不吝嗇我們的理解和謝意。人們費盡周折回家過年,回到家的港灣,尋得心靈的停歇、情感的慰藉,讓社會角色歸零,卸掉壓力,回歸最放松的“孩提時代”,盡情歡笑,積蓄進取的力量。而其實,春節的意義又不僅在于團圓。從文化功能層面理解,春節乃是中華民族善良和美好的一種交流與約定,“是最具東方色彩的‘感恩節’”。

春節,是一個表達感恩的契機。既感恩土地的恩賜,祈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也感恩祖國昌盛,祈愿新的一年家庭和美,國泰民安;更要感恩我們身邊的人,感謝“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感謝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感謝每一個為自己提供服務的人辛勞的背影。每個人既是表達感謝者,也是被感謝者,既是理解他人者,也是被他人理解者,這種相互間的理解和謝忱,不正是增進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紓解社會矛盾,求得社會共識的基礎嗎?

一個人需要在理解和感恩中獲得“靈魂上的健康”,一個社會需要在人們的相互理解中達到“興儲祥和,不復布戾悍”的預期。西方感恩節有這個用意,中國的春節也是這樣一個機會。很快就要過年了,讓我們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帶著對他人的理解和體諒踏上回家的路,帶著對身邊人的尊敬與感恩步入新年,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對所有為自己付出辛勞的人,說一聲:“過年了,謝謝您;新的一年,祝福您!”


有關過春節的意義是什么征文800字相關文章:

節日節氣作文

有關春節親人相聚作文600字

5424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