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
比賽漸漸接近尾聲,對于選手們來說,可以算是已經到了沖刺的階段。觀眾們都屏住氣,全場幾乎沒有呼吸聲,只有船上指揮員的擂鼓聲。紅隊依舊著,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隊開始奮起直追。這時,有的觀眾忍不住了,高聲地喊著,為紫隊打氣,這也讓紫隊更加充滿信心。紫隊連續超過了五個隊,一口氣將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這時裁判員鳴哨了,比賽也隨著哨聲結束了。最終,紅隊衛冕冠軍成功,紫隊獲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隊伍的成績。觀眾們再次沸騰起來,對紫隊這種奮勇爭先的精神給予鼓勵。
比賽結束了,時間也在飛快地流逝著。今天,我看了一場精彩的比賽,也過了一個歡樂的端午節。
有趣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篇2
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它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是名稱最多的節日。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兩千多年來,每到這一天,大家都要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如今,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爆F在的端午節,人們丟棄了許多迷信風俗,但是弘揚愛祖國的熱情依舊不減。它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
有趣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篇3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相信大家聽過這首歌謠吧。端午節是個熱鬧非凡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我家的習俗,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端午節傳說呢,相信大家也聽過不少,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屈原的故事了,屈原呢,是一位愛國的大詩人。當秦軍攻破楚國后,屈原看到百姓受難,覺得非常痛心,于是他于五月五日這天投河自盡,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劃船到河中央投食,讓魚吃飽,不去吃屈原的軀體,還有人拿雄黃酒倒到河里,說是能驅趕魚獸,保護屈原的軀體,于是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戴香包等等習俗。
我們家過端午,也吃粽子,還會去看龍舟賽。當我們吃完熱騰騰的粽子,媽媽就帶我去看龍舟比賽了。
"咚!咚!咚!”鼓聲響起,龍舟比賽準備要開始了,河兩岸早已是人山人海,無比擁擠,媽媽牽著我好不容易擠到了前面。哇,龍舟的顏色好多呀!每條船兩側都畫著條活靈活現的龍,龍的色彩也各不同:有紫色的,金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紅色了,我們村的龍舟就是紅色的。
"咚!”一聲沉重有力的鼓聲,比賽開始了!我們村十多個隊員,都在努力的劃著,有一個人偷懶,不使力,都會使這場比賽輸掉。所以每個人都不敢松懈,一直向前劃著。岸上看舟賽的觀眾也拼命喊:加油,加油!頓時,鑼鼓聲,加油聲混成一片,那氣氛又緊張又熱鬧,連我也跟著緊張起來。媽媽告訴我,劃龍舟也有講究,分工合作,而且一定要團結,共同發力,才能使船劃的最快。
終于,我們村的龍舟在隊員共同努力沖刺了,我心里越來越緊張,真為我們村的龍舟隊捏一把汗。過終點線,贏啦!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就像是我自己得了冠軍一樣,觀眾也沸騰起來,吶喊著。我心里真為我們村感到驕傲,自豪。
回去的路上,我想:今天我明白了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賽龍舟就像拔河一樣,要一起用力,才能成為冠軍。
端午節真是熱鬧又歡樂,你的端午節是怎么過的呢?
有趣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篇4
“端午臨中下,時清人復長。”不知不覺中,端午邁著輕盈的腳步裊裊來到了我們身邊,一切事物都因端午的到來而充滿生機、富有情趣。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
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余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贊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
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劃著龍舟往江里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
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悅、多少歡樂。聞著粽子的清香,看著巧妙的彩繩,想著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動起陣陣激動!
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愿……
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著你的再一次到來!
有趣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