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1
九九重陽節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關于重陽節的來歷,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里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于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登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后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熏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菊花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陽賞菊外,還具有食療價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酒。晉代菊花酒制法是:采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明代,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蚣拥攸S、當歸、構相諸藥方佳。明代醫藥家李時珍說菊花酒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療效。
重陽花糕是用出國留學網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在重陽節食用。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義。
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2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边@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傳承至今,重陽節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個活動豐富、情趣盎然的佳節,各地人們通過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活動來歡度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缺少了我最贊賞的地方,恒景拜師學藝,殺死瘟魔才讓九月九登高的風俗傳下來。
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3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4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沖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于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云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節風俗作文600字優秀5
在這個金秋送爽,菊香,桂香飄香的季節,也正值迎來了重陽節。
聽媽媽說,重陽節有好多習俗,例如:登高、做菊花糕、祭祖等等。總之是孝順父母及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這天,晴空萬里,秋高氣爽。連空氣中也彌漫著成熟,熱烈的氣息,我們一家六口準備好去南陽森林公園——獨山。
未出發前,我偷偷告訴奶奶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們去爬獨山"。奶奶仿佛信了,可過了一會,奶奶自己哼哼哼哼哼哼哼唱著,九九重陽日,是我老太太的老人節。看著奶奶高興的樣子,我心里樂的很,因為奶奶知道今天是重陽而不是我的生日。
我攙著奶奶的手,上了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奶奶給我講了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很多孩子在重陽節這天離奇失蹤了,原因是他們不孝順父母及老人,所以重陽這天才被鬼抓走的。故事是假的,可它反映了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孝順!
我一直挽著奶奶的手,走走歇歇,走走停停,至到十一點鐘,我們一家才爬到獨山之頂。站在山頂之上,我突然想起了唐朝大詩人王維寫的重陽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的千古絕句,又想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下山的路上,媽媽還給我講了許多關于重陽的感人事跡,使我對重陽節的理解更加徹底了,我自行慚愧啊!內心決定,以后多幫媽媽干點家務,多給奶奶端茶送飯,做一個孝順父母及老人的好孩子!
此時此刻,我仿佛陶醉了,陶醉在這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重陽節日里!陶醉在中華民族大孝大愛的美德里!讓我們攜起手,把孝順父母及老人的美徳傳遍神州大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