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作文大全

| 丹梅

關于清明節作文大全篇1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薄R粢粋€很大的總“子?!?,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鲍I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吨芏Y?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笨梢姰敃r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短茣酚浽疲骸伴_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峨u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p>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笨梢娔铣瘯r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中。

關于清明節作文大全篇2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掩卷長思,又想起了我的媽媽。

媽媽已經去世13年了。

每次聽到《奉獻》這首歌,聽到“小路奉獻給遠方,雨季奉獻給草場,我拿什么奉獻給我的爹娘……”

時,我就心想,我拿什么奉獻給我的媽媽?

有一年,我給孩子們上余光中的詩歌《鄉愁》,當上到“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時,竟在班級里哭了起來。我想起了到媽媽對我的好,對我的嚴格要求,對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想到她所吃的苦,所受的罪,她的堅強和不屈,我就潸然淚下……

我時常懷念媽媽……

記憶中,媽媽是非常漂亮的,她的娘家是楚州區林集鎮人。林集本來是個很不錯的地方,也算是玉米之鄉,她們家的家境應該說還可以吧。

媽媽嫁給爸爸之后,就到我們這里了。我們這里是穿運村,據說那時這里普遍都很窮。媽媽跟著爸爸吃辛受苦,忍饑挨餓,他們倆艱難地支撐著家庭,勉強度日。

媽媽很心疼我。那時,生產隊里有農活去做,有時就安排在一起吃飯,她總是自己舍不得吃,把她自己的那份兒,帶回家給我吃,即使粗糙,即使沒有油水,但看到我吃得那么香甜的樣子,她就打心眼里高興,但我也從媽媽的眼角里看出她在流淚。我停止了吃飯,問:

“媽媽。你為什么哭?。俊?/p>

“我沒有哭,我看你吃得這么香,我難受。我們家窮,沒有能力讓你吃得好點兒,媽媽對不住你……”

“不,媽媽,是我不好,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讓你吃好穿好用好……”

“哎!這就好!我兒子一定有出息的……”

媽媽很勤勞。她向來提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盡管我們家庭比較困難,但是大家過得還是比較開心的。

她在田里總是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早上比別人去得早,中午遲遲回家,晚上還拖到很晚才回來,每次都是在我的期盼中拖著疲憊的身影回家,而我卻不懂事,還要在媽媽的身邊撒嬌耍孩子脾氣,我現在想起來真是對不起她,但我那時也還是個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一樣,也沒有想到更多一點。

有時,生產隊沒有事情,她就和我東邊鄰居大媽一起上街去找事情做,八寶飯人家菜園子除草、種菜、澆肥,灌溉什么的,她幾乎什么事情都會做,她還帶著我在身邊,我親眼目睹媽媽的辛勞,也參加進她的勞動中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F在想想,媽媽給我的實在是太多了,我拿什么回報呢?我真的……

媽媽對我要求很嚴。我那時學習很認真,也很懂事。但一到交學費的時候,就是我最痛苦的時候,也是媽媽最尷尬的時候。記得那天,我的同學們都拿著學費交去了,他們一會兒就可以拿到那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書本了,而我的學費還沒有著落,我就滿腹地痛苦。我更知道,媽媽比我更痛苦。媽媽就又。想辦法了,她不愿讓這份痛苦過多地讓我承受,于是她就動挪西借,七拼八湊。

每次當我拿到這零碎的鈔票時,我就一陣酸楚,我真的和激動,我真的每次都感動得哭出來的,我就從內心發憤一定要用勤勞的雙手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家庭的面貌。我那時是這樣想的,也是這么做的,我要改變自己,改變人生。

媽媽拿著錢對我說:“兒子,你要認真學習,懂事呀,我們就指望你出人頭地了,我兒子將來一定有出息的,我一定會享福的。”“是呀,媽媽,你將來一定會享福的,我也相信的,你看我一定會學出個人樣的?!?/p>

媽媽的堅強影響著我,改變著我。我從小就有一股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我也從媽媽身上學到了不少可貴的品質,我是媽媽的兒子,我感受到媽媽的呵護,雖然家庭清貧些,但是我們情愿,我們生活得很快樂,很幸福,我們這樣努力,就是要把這種堅強的意志貫穿在我平時的工作學習中。

對于兒子的進步和成績,媽媽總是笑得合不籠嘴的,每次我成績優秀,學校頒發獎狀的,媽媽總是把我的獎狀高高地貼在家里的墻上,每次有親戚朋友來我們家,談起我的學習來,她總是很開心的。我看得出來,她很開心,很高興的,發自內心的。好像兒子已經上大學了的樣子。我就在媽媽的關心下健康地成長,終于考上了大學,圓了我的大學夢。

而媽媽的臉上也就真正地有了笑容了。

現在想想,我就感到無比傷心,我就感到萬分傷感,我愛我媽媽,我卻無以回報媽媽。

如今,清明將至,我就以此文表達我對媽媽的無比懷念之情。

我敬愛的媽媽!

關于清明節作文大全篇3

不覺間,春天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和煦的春風吹呀吹,吹醒了大地,吹綠小草,吹紅桃花,吹化河中堅冰,讓那春水潺潺流淌.

我走進大自然,傾聽春一腳步,感受春的氣息,欣賞春的舞蹈!

踏上軟綿綿的小草,微風吹拂,小草們紛紛搖動身子,爭先恐后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愛憐地撫摸著小草,它們的顏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這新鮮的嫩綠準是春——這個多彩的調色盤中最美麗的色彩!

隨著陣陣峰鳴,我抬望見了幾株亭亭玉立的桃樹,啊,毛茸茸的嫩芽兒,伴著一朵朵明艷的笑臉,真叫人喜歡.看那桃枝,有的虬曲多姿,有的修長細柔,有的遒勁茁壯.看那桃花,有粉紅的,有玫瑰紅的,也有殷紅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濃或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濃的沁人心脾.桃花的開頭各異,有的要著骨朵兒,紅中透白,好似一只小鈴鐺,又仿佛一張羞澀的臉.有的正迎風開放,透出一股昂揚之氣,別有“傲霜挺立,迎風怒放”的味道.離桃樹不遠,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微風吹過,吹皺了平靜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圓暈,小鳥嘰嘰喳喳地盤旋在水面上方,一個勁兒地照鏡自賞.

春天來了,春天是如此美麗!多么想拔幾棵小草,摘幾朵桃花,把它們珍藏,留住春天.可是,我不能,也不忍去破壞這幅美麗的畫卷,真正愛春的人,應當百般愛護這大好的春色,明天的春光才會更美好!

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提前去較遠的山里掃墓,等到清明節那天才去沿海路那邊掃墓.

于是早上10點就隨著大伯、三伯、爸爸、小叔等一行人前去大山里踏青了.

我們是坐一位戴眼鏡的哥哥的“人載貨車”去的,就是那種前面載人,后面載貨物的車.也還算好,不用像去年那樣坐拖拉機,這車比那車舒服多了,深綠色的,盡管我感覺坐在后面像是貨物一樣,但是露天的車還真是沒坐過幾次,很新鮮,一路上可以吹吹風,挺爽的! 清明期間去山上掃墓我每次都是必定要去的,可有趣了,可以開拓視野,看看以前從沒有看過的新鮮事物,親身感受大自然.

一路上,和我們一同坐在露天的車后板上的爸爸、小叔還有立群哥哥一直說個不停,當然,我們這些小孩覺得悶了,也免不了要插上幾句.俊桐和建南也總要從車后板上,但卻受了不少罵,哈哈.俊龍哥倒是很照顧我們,跟我們開玩笑,還跟慎敏玩,他人很好哩!

由于董明光學校在大山附近,所以在要轉彎進入大山里時,我看見了董明光學校的校門:乳白色的墻,又高又厚,中間有一道大大的鐵門和一個小的鐵門,小鐵門旁還有個精美別致、小巧可愛的小房子,“那可能是看門人的休息室吧.”墻上的最上方刻著金光閃閃、用楷書寫的十分顯眼異常大號的五個字“董明光學?!?放眼望去,還能望見校門進去后居于中央的一個水池,池的中央有一個射手座的石雕.整個學校給人一種寧靜、干凈、新而漂亮的印象.

進入了大山里,眼前盡是一片茫茫的綠色,除了石頭的土黃色,很難再在山里找到其它色彩了.

山路很不好走,到處是坑坑洼洼的石頭和黃泥土,山路邊長滿了雜草和各種奇性各異的樹木,還有一些漂亮迷人的野花.

一行人排著隊爬上山,由于以防萬一,遇到有點陡或是斜的路,我總會抓住這些樹條或是雜草或是幾簇野花,借著它們向上爬,凡是被我抓住的花、草、樹條,很少沒有被扯斷的,哎,怪可惜的,也挺可憐,就這么給沒了.樹木大多是沒葉子的,沒葉子的樹,樹干就很黑,而且樹皮裂開,有向下掉的傾向,粘在樹干上;樹枝更是容易斷,折一段下來,就會覺得像是在掰一塊很酥的酥餅,靜下來仔細聽,還有一個很輕的聲音“科”.“到處是花草樹木,空氣清新,置身于大自然中,感覺真好!”

我們一共去了四、五處墓地,每到一個墓地,我們都會懷著虔誠的心給祖先上三炷香,“在天上的祖先,也一定會保佑我們的吧,此時此刻,他們會不會在天上看著我們呢?我真想看看我們的祖先長什么樣,可是如今能見到的,也只是一塊墓碑罷了.”我心里默默地想著.

在我們所去的墓地里,有些墓地的墓碑上的字已經脫落了原先涂上的油漆,大伯、三伯和爸爸他們便會重新用紅漆把字描一遍,使墓碑煥然一新,“現在的墓地就是祖先靈魂的家,墓碑就是祖先家的家門,家門要打扮的漂亮一點才對!”于是,我也幫起了忙,幫忙清理雜草.

大人們負責砍掉雜草,小孩子則要把雜草扔到深坑里去.團結就是力量,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原先雜草遍生的墓地也換了個新面貌,干凈極了,潔白如新!

我們爬的更高了.我站在一塊大石頭上,站在上那面看風景.放眼眺望,一切景物都如螞蟻般大小,站得高,望得遠,看得多,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無論是大人或小孩,看到這一人間美景,都會大為贊嘆一番:以前在樓上向遠眺,看到的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現在站在山上向遠眺,看到的則是一棟棟宏偉、各形各色的高樓大廈.高樓大廈旁還有幾個大小不一的湖泊,高速公路也是看得見的,橫跨在湖上,橋上來來往往的車輛跟往常一樣多.旁邊的大山是屬于大自然的,屬于自然景點,而在這兒,卻能看到現代化建筑和大自然的景點兩者合一,這難道不是人間美景嗎?立群哥哥說:“所有景物盡收眼底”;戴眼鏡的哥哥說:“這里是個不錯的旅游景點”;小叔說“整個小鎮都擺在這里了”;爸爸對我和灝岸慎敏說:“看,我們住的學校在那里呢.”我則不想說,因為我已在心里深深地贊美它了,它給我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象.

關于清明節作文大全篇4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也就是祭祖的日子,家家戶戶忙著幫祖先的家園清理一翻,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天才一破曉,爸爸就催促我們趕快起來,一聽到爸爸如獅吼般的聲音后,我趕緊起床。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廁所走去梳洗,大家梳洗完畢后,就前往墓園啰!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所以祭祖的人潮也就特別多,一輛輛車子如車水馬龍般的,感覺很擁擠。一到了那兒,大伙先去拜土地公,拜完了土地公,我們再去墓園掃墓。我想一年之久都沒有去清除雜草,雜草是否長了呢?結果一到了墓園,雜草真的長得好高,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正要拔雜草時,媽媽提醒我不要心急,她說沒有戴手套,手很容易受傷。這時爸爸從塑膠袋中拿出準備好的焟燭、打火機、紙錢和祭祀的貢品。接著,爸爸將焟燭用打火機點燃,再燃燒紙錢。而媽媽和我則一起拔雜草,在家中綽號“管家婆”的妹妹也來參一腳。而我們一直忙到傍晚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回到家中個個都躺在床上睡覺了。

清明掃墓的習俗,源自宋朝。宋朝這一天拜掃新墳,其他的墳墓在寒食節掃祭。清明掃墓到了明清以后,才漸普遍。僅管如此,有一則關于清明掃墓的傳說故事卻是漢高祖劉邦留下的:漢高祖劉邦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以后,光榮的返回故里,想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卻因為連年戰亂,使得一座座墳墓,雜草叢生,墓碑更是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劉邦找不到父母的墳墓,非常的難過,經過一番禱告祈求才發現父母的墳墓。劉邦趕緊派人重修墳墓,并且在每年的清明一定來到墳上祭拜。后來就演變為民間掃墓的習俗!這樣的故事,或許有些牽強附會,因為根據記載,清明掃墓的習俗,在宋代才開始,距離漢高祖時期,已有一千兩百多年。

說到清明節,家家戶戶都一起掃墓。但是在掃墓的過程中,是否想到了仙逝的祖先或父母。我相信,我們有像今天那么好的物質享受,是祖先先前的智慧所發展出來的。有些人父母在世時不知善待父母,等到父母死后才恍然大悟,給父母祭拜昂貴的食物,不過你想想這樣對嗎?所以孝順應當要即時,才不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關于清明節作文大全篇5

今天是清明節,今天早上我剛吃完早飯,爸爸 就讓我去野外折一些柳條回來插在大門上,我說:好的。

我來到野外的柳樹下,只見柳條被春姑娘吹的漫天飛舞,我爬上了樹,小心翼翼的折下來了許多柳條,回家 了,爸爸看到我回來了,就讓我把柳條插在大門上。我拿來梯子,爬上了大門,用力一插,柳條竟然斷了,爸爸在下面說:不要太用力,輕輕的,我按照爸爸的方法 ,輕輕的插了上去,果然插進去了,我成功 了!

今天我不但學會了插柳條,還知道了清明節插柳條的風俗。

36592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