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迎端午的作文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便是我們中國的一大節日——端午節。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鼻督墓适孪氡卮蠹叶悸犨^:由于楚王的不公,屈原不忍心看自己的國家被秦國滅亡,愛國大詩人的心破碎了。被楚王放逐的第20個年頭,62歲的屈原望著不斷逝去的泊羅江水,老淚縱橫,他跳入江水中,以身殉國。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百姓們用吃粽子、賽龍舟這樣的方式來紀念他。
“龍舟又蕩舊時波,鑼鼓頻催波浪梭?!辟慅堉凼嵌宋绻澲凶顬橹匾幕顒又弧_@項運動在中國很流行,端午節這天,各個地區都有龍舟比賽,每個隊伍都熱火朝天地準備。他們身著各色的服裝,每個龍舟的龍頭和龍尾都有著非常有個性的中國風花樣,可以說是非常精彩了。
粽子又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美食。做粽子,也有許多的工序。先把粽葉放在水中燙軟,然后把糯米泡幾個小時,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餡料和調料也準備好,一切準備工作結束以后,將兩個粽葉疊在一起,把它卷成圓錐,往中間放一勺米,在米上放入準備好的餡、調料,最后再放一層米將陷蓋住,最后粽葉往下一蓋,棉線纏起來,放入水中煮兩三個小時后,煮成熟了就可以吃了。粽子口味很多,我最喜歡蛋黃肉粽,入口層次感很足,滿嘴流油,幸福感爆棚。
說到吃的,又不得不提五黃了。端午這天,人們食五黃。將雄黃浸酒,把雄黃酒抹在兒童的耳朵、鼻子、額頭、手、足,這些地方,據說能使孩子們不受蛇蟲侵害。
端午,是個熱鬧又傷心的日子。當年愛國屈原,而今安在哉。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2
端午節,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有吃五黃的習俗,包粽子;有的地方賽龍舟。在我的故鄉那里只有包粽子慶祝節日。
一大早,我和父親母親來到故鄉過節日。一到家,就看見奶奶忙得不可開交。她有是淘米糯米,有洗粽葉,看見我們來了,放下手中的活,高興的說:“我正想叫人包粽子呢,既然你們來了,就幫忙包吧!”我們隨著奶奶走進廚房,我心想:我只吃過粽子,從沒包過,我也去包一下吧!想完,我快速地洗好了手來包粽子。
看似簡單的粽子,包起來可不容易,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先把兩片粽葉一卷,提些豆,米往卷筒里一倒,再加上好吃的醬肉,加了些糯米,這回糯米不能加得太多,不然就會脹出來,雖然勉強包住了,但是爆出的粽子很不像樣,不是開口子,就是少棱角。“壞粽子,不聽話,我一定要包好你!”我的一句玩笑話,逗笑了奶奶。
到了中午的時候,桌子上的粽子已經堆滿了,粽子包好了,奶奶把一個個粽子請進鍋里用水煮熟。鍋里的水發出“吱吱”的聲音,像小雞在唱歌一樣,好像為我們慶祝端午節。
過了一個半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打開碧綠的粽葉,吃了一口糯米,那么軟,還帶著醬肉的香味,叫人吃了越愛吃。
端午節,好吃的粽子,我很喜歡你們!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3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熱鬧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故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面………都會被裹在麥餅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4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了!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我的媽媽早早地起了床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干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后就包起來,最后再用干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我的媽媽說:“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蔽疫叞厗栁业膵寢專骸拔业膵寢尀槭裁炊宋绻澮N子呢?”我的媽媽說:“因為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節里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為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粽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里想:“你快游啊,快游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為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粽子的樂趣,吃粽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的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我的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我的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我的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我的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我的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于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岸岁柕南挛?,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6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此時家鄉最熱鬧的就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就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就是玩。吃粽子就是必須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就是推著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采或者就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于為什么,我也不明白。吃雞蛋,也就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就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此時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就是一個神圣的節日,此時也就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盼的節日除了春節就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7
一年中的節日,我最喜歡的要數端午節了。
每到端午節,我總要起個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氣四溢的一個早晨。清晨的空氣格外的清新,滿街都是賣香草的農人,推車的、挑擔的……他們帶來了許多還沾著露水的香草:艾草、菖蒲、紫蘇、薄荷、燈心草、車輪葉……他們還帶來了一些香花:梔子花、石榴花、玫瑰花、月季花……大街小巷到處彌漫著這些花草的香味,流連于其間,不光是嗅覺,幾乎所有的感官都興奮起來,讓人的心情不能不美好起來。
花上不足一元錢,買上幾把香草回來,插在門上,擱在窗臺上。再買幾枝香花,養在花瓶里,一下子滿室清香,神清氣爽。家家都是這樣,你走在院子里、樓道里,滿是濃濃的艾草味、菖蒲味,讓人聞不夠……
大街小巷賣香囊的小攤也常引人駐足。一個個香囊縫制精巧,造型奇特。你買一個小老鼠的,他買一個小兔子的,掛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給孩子了許多美好的念想。家家粽子飄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各種口味的粽子一籠一籠出鍋,那種香味真是誘人。剝一個沾滿蜂蜜,滿口滿心都流動著甜蜜。
鼻子、耳朵、額頭抹上雄黃酒。因為有著特別的意義,那雄黃、獨頭蒜泡成的酒在這個節日里也不再令人討厭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一切一切,都因為這個節日而美好起來。這是個飄香的節日,不僅僅空氣中流動著香氣,似乎連帶著人和各種事物都“香”了起來。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那個朝飲晨露、贊美香草、行潔志廉的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一個拒絕邪毒,崇尚高潔的節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日!
小學迎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 五年級端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