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春節作文
我們的春節作文1
過年了。
四下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小區的路燈上掛起了紅燈籠,鋪天蓋地的祝福堆滿了手機收件箱,鞭炮點燃的聲音不絕于耳,然而我最愛的,卻是年年不變的這樣一句話——
“看啊,放煙花了!”
媽媽站在陽臺上,臉上蕩漾著孩童般真摯的歡欣,目光仿佛扎在夜幕中絢麗的煙火上,唇瓣間溢出幾聲贊嘆。
我也忙走上陽臺,仰頭看向這幅美麗的景象。藍到發黑的夜空中有幾顆明亮的星,伴著躍動的彩色光點,預示著新的一年破曉的光明。五彩斑斕的煙火在黑暗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在拋物線的制高點展示著它傲人的窈窕身姿。月亮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場華麗的走秀,清冷而孤傲,與這耀眼的繁華遙相呼應。風兒在我臉頰劃過,我竟也覺得它是帶著幾分熱情的。
我在漫天飛舞的彩色煙火中出神時,忽然覺得身上更加溫暖起來。我的身后傳來一個帶著笑意的聲音:“你們娘兒倆,真是一個比一個不知道冷?!?/p>
是爸爸。我輕笑起來,將爸爸為我披上的衣服向上拉了拉。一股熟悉而令人安心的溫暖,從身體涌向心頭。這種溫暖有一個神圣的名字,叫做愛。
我默默地將視線移到樓下。街道上的行人都止住了或急迫或落寞的腳步,抬起頭,望向夜幕中的煙火。浪跡天涯的游子在煙火的光芒中淚流滿面,閑庭信步的路人在煙火的光芒中歡聲笑語。我們看著同一片煙火,過著同一個日子,也在這絢麗的煙火中,回味著或享受著同一份愛。
是的,我知道——我們所看到的不止是煙火,我們所經歷的不止是新年——而是年年不變的一份愛。
我們的春節作文2
鞭炮的聲音震耳欲聾,餃子的飄香垂涎三尺,商店的商品琳瑯滿目,行人的笑臉如沐春風。
這天是中國的節日——春節,這是一個喜慶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洋溢著滿足喜悅的笑容,親人們從百忙之中抽身團聚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餃子,揣著熱騰騰的心。一大早起來就興奮的不得了,穿上喜慶的新衣,父母帶著我挨家挨戶的串門,給長輩們拜年,最讓我們小孩子興奮的,應該是收到壓歲錢了吧,即使有大部分的紅票子被家長拿去“保管”,但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可是,在人們喜迎春節時,有一戶人家不太一樣。
離我們家有兩棟樓遠的一戶人家,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顯得格外冷清。從他們家里傳不出飯菜的飄香,傳不出老人小孩嬉笑的聲音。他們家門口沒有來來往往串門的親戚鄰居,也沒有回家團聚的親人。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議論中才得知,那戶人家,哦,現在應該說是那位老人了。他是位空巢老人,老伴很早就離開他了,膝下的子女早就不回來看望他了。剛開始鄰居還很同情他,隔三差五到他家送米送油陪他說話,可是老人好像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面部肌肉好像早已癱瘓,揚不起一絲笑容。慢慢的,老人就從人們的記憶中消散了。今天本是圓滿的日子,可這位老人好像對節日沒有什么概念。我們應該看不到他看著老伴兒的遺像揩眼淚的樣子,也應該看不到他數著時間等子女到來的樣子。老人應該只能遠遠的望著遠處家庭幸福和諧的樣子了吧。
本來很開心的我,莫名開始感到傷感,這個春節的紅色也好像暗了一點。最后,我鼓起勇氣,拿起一個大大的“福”子,跑到老人家門口,把“?!弊值惯^來貼在上面。剛回頭,就看到了從外面回來的那位老人,是啊,他那么瘦弱,歲月無情的在他臉上刻下了一道道痕跡。我慌張地跑開了,卻清楚的看到老人的眼角那顆晶瑩的淚珠和他上揚的嘴角。從此,無論什么時候,從老人家門經過,看到的都是一個沒有沾一點灰塵的“?!弊?。
這個春節,這位老人,這件事,還有這個“?!弊?。
我們的春節作文3
正月初一,是我們國家傳統的節日—春節,這是一年最為隆重的節日,為了迎接春節,通常進入臘月人們就會為春節做準備了。
臘月里,我們這里的人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灌香腸,只有這個時候灌的香腸,經過寒冬臘月的太陽曬過、風吹過,才會有臘香。還有些人家會腌漬咸肉、咸魚等等。這個時候的商場、超市里都會在醒 目的位置擺上豐富的年貨供大家選擇購買,有瓜子糖果,還有好多大禮包,媽媽通常會買些花生、瓜子、巧克力、牛肉干,以及一些新鮮水果。
豐盛的年貨準備好了,接下來還要進行大掃除,干干凈凈迎接新的一年。到了除夕那天,大掃除也結束了,家里就會貼上對聯、窗花,掛上紅紅的中國結,還有年年有“魚”、“五谷豐登”等,寓意著 好的來年。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就象北方人過年吃餃子一樣,我們這里的人家基本上都會準備春卷,有迎春喜慶的吉兆。年夜飯過后,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中央電視臺的春 節聯歡晚會。節目的類型很多,今年我最喜歡看魔術—年年有“魚”,我覺得太神奇了。當十二點的鐘聲響起來的時候,外面鞭炮聲四起,禮花綻放,大家熱熱鬧鬧的迎接新年的到來。這個時候,媽媽 會為每個人端上一碗湯圓,象征著團團圓圓。當然,除夕夜我最高興的事還有壓歲錢,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會給。我會讓媽媽幫我保存起來,在我需要買書本或是有其它用途的時候再拿出來。
正月初一起床,媽媽早就為我準備了新衣新褲。穿上嶄新的衣服,我就跟著爸爸媽媽他們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去了。正月里,大家都這樣走親戚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會拿出準備好的年貨與大家一同分 享,熱鬧非常。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時候處處張燈結彩,大家會走上街頭、走進公園,賞燈游園。過完元宵節,這個春節才真的算結束了,大家又恢復了往日正常的生活,我也要 開學了。
新的一年,新的學期,新的開始。
我們的春節作文4
【故鄉的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边@是寶寶前幾天幼兒園新學的兒歌,一回來就興奮地表演給我看??粗_心的模樣,我想起了自己兒時對新年的認知,也是從臘八節開始的。白雪皚皚的北方,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勤勞的人們進入閑時,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熱情和精力,揮灑在準備過新年的活動里。而我對于濃濃年味的記憶,全和外婆相關。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說,臘月二十三祭拜過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臘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掃除的日子,床單、被罩、窗簾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調皮的我們為了逃避打掃,身著臃腫的棉衣棉褲,腳穿外婆納的虎頭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歡地跑。
臘月二十六是家鄉趕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燉肉的好日子。年前趕大集人山人海,紅燈籠、對聯、鞭炮、年畫這四件是外婆家必買的。圖個樂呵,外婆還會帶我們去買糖果和油餅。最開心的是晚上,鍋里的肉燉了一下午,滿屋子飄著肉香,我們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爐子旁,一旦出鍋,學著外婆外公將燉肉配著蒜泥小蔥放進饅頭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煙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滿足。
臘月二十九開始貼對聯、做花饃、包餃子。這一天,外婆會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種工具,開始雕刻寓意吉祥喜慶的花饃?;㈩^饃是掛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棗饃是要侍奉先祖的,魚饃是要架起來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時會在花饃里放個硬幣,誰吃到了,就帶給誰福氣,是一年好運的開始。
守歲,我們俗稱“熬財”。待到新年鐘聲響起,村子里一時之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回蕩在夜空。那一夜,小孩們認真地把新衣疊好,擺放在床頭,期待著一早起來穿新衣、拿壓歲錢。
初一初二滿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爺,初五要拜財神爺,初六千家送窮鬼,初七吃了七菜羹,來年定會大豐收,待到十五燈籠打,十六碰撞紅火燒。
小時候的年,別有一番溫情。如今給晚輩發壓歲錢,微信紅包已代替了紙質紅包,沒有了磕頭拜年的禮節;網購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過年等新潮的方式也開始取代傳統的過年方式……其實這些,都還不足以讓我傷懷。最讓我無法釋懷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著隔代親的特殊關愛,感受著老一輩人對過年禮節的虔誠。原來,過年留在我們心底最熱烈的,還是那個最為牽掛的人。為過年操持家務的那個人沒有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來。
我們的春節作文5
【年味里的豆腐】
“旋乾磨上流瓊液,煮月鐺中滾雪花?!边@是對豆腐的絕妙描寫。論豆腐,要數我的家鄉江西省安吉市泰和縣橋頭鎮的最好。
家鄉的豆腐平時是不大做的,只有逢年才做。
家鄉的年往往是從臘月就忙開了,而做豆腐一般是在小年前后。做豆腐的前一天需要把碾碎的黃豆用水泡好。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要起來磨豆漿了。熟睡的我常常是在石磨的碾磨聲中被喚醒的。等我起來,水桶里早已裝滿了白白的豆漿了。石磨在哥哥姐姐的合力推動下,一圈圈地轉動著。姐姐一邊右手推著石磨,一邊左手拿勺子舀著摻水的豆瓣往磨孔里放,白色的乳漿便從磨盤的合縫中緩緩滲出,沿著磨壁流進磨斗,滴落在木桶里。磨豆漿雖是個力氣活,但卻很講究。每次豆子擺得越少,磨得越慢,制作出來的豆漿便越細,反之則越粗,偷懶不得,更馬虎不得。
磨漿后是沖漿、榨漿。榨出來的豆漿全部倒入鍋中燒煮。我加緊添柴火,大約十分鐘,一鍋豆漿開始沸騰。一種柔和的淡淡的豆腥味,逐漸在滿屋子彌漫開來。
做豆腐的技巧關鍵在于“下石膏”,萬一石膏用量不準,整個豆漿就是一汪清湯寡水,成不了豆腐。做好做壞,全憑手藝,全仗經驗。即便再經驗豐富的師傅,做豆腐也難免會有失手的時候。待鍋中煮沸的豆漿舀入木桶后,母親便將調試好的石膏水放入桶中攪拌。片刻之后,木桶里的豆漿漸漸變成了塊狀,這叫“豆腐花”,也叫“水豆腐”。圍在一旁的孩子們此時早已按耐不住,爭相舀一碗來喝。豆腐花加點糖或鹽,撒上點蔥花,入口清香,回味綿長,若是拌上些許姜末辣醬,那更是鮮美爽口,熱辣刺激,直讓你滿臉緋紅,滿頭冒汗。
就在我們爭相吃著豆腐花的時候,父親已在院子里的兩張長凳上架好了一副木梯。木梯上四個“井”字形木架一字排開,每塊木架下墊一塊托板,板上方格內平平整整地墊了一層紗布。母親把桶里的豆腐花舀入這些方格內,將紗布的四個角對折包好,在四板豆腐的頂層加一塊蓋板,最后再把石塊壓在上面。在石塊的重壓下,點點滴滴的水珠順著木架滴落下來,形成一個個水簾子,煞是好看。水滴滴落的聲音就像是一個個跳躍的美妙音符,顫動在我兒時的心間,令我無限陶醉。
不知過了多久,滴嗒的水珠終于收起了它們的聲音,四周便顯得很安靜。母親把石塊搬開,揭開蓋板,捏起紗布的一個角,小心翼翼地揭開紗布,一板白生生、水嫩嫩的鮮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做好了,但還不能閑著。母親在剛做好的豆腐中取兩板放到冷水里浸泡,這是留著正月吃的鮮豆腐。按家鄉的規矩,正月初一早上吃素不吃葷,也就是吃齋。而白豆腐便是所有素菜中必不可少的菜品。白豆腐外拌幾根蔥煮,色潔柔滑,鮮嫩爽口,也寓意著人的一生要清清白白。另外,還要留出一部分鮮豆腐放在八仙桌的抽屜中或是籮筐里,二十天之后再取出,放點辣椒粉、茶油和桔子皮等,制作成香辣可口的霉豆腐,也叫豆腐乳。而那些擠壓出來的豆腐渣則要將它做成一個個圓坨坨,進行自然發酵,待到除夕吃完年夜飯后,放在閑下的鍋中慢慢烘烤,做成一道別具風味的客家菜。
在我的家鄉,過年最看重的,還是年前做的煎油豆腐了。鄉間有個說法,油豆腐煎得好壞,將預示著來年的光景和家運的興旺。所以,油豆腐煎得圓鼓鼓的,全家人也就興奮無比,對來年充滿著希望和憧憬。而油豆腐一旦煎得扁平,這家的主人便會眉頭緊鎖,心里分外不安。年夜飯里,油豆腐燒肉也是一道重頭菜。做這道菜,需要用小火煨一個小時,待油豆腐浸滿湯汁,加入佐料。咬上一口,香味四溢,回味無窮。
時光荏苒,轉眼已離開家鄉多年。遷離故鄉后,母親再也沒有做過豆腐了。兒時年味里的豆腐,也成了我永遠的記憶。
春節習作相關文章:
★ 作文關于春節參考
★ 關干春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