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筆記作文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寫好春節作文有很大的幫助。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節筆記作文”,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節筆記作文1
我最喜歡到外婆家過年了,因為外婆家過年可熱鬧了,還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一起放煙花鞭炮。
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見外公外婆早已在忙忙碌碌地準備中午的團圓飯了。這時,我看見桌子上一幅對聯躺在那里,我連忙喊爸爸媽媽一起去貼對聯。對聯貼好了,哥哥姐姐也到了,我和他們又一起去大采購:買煙花鞭炮。這可是今天晚上的重頭節目。
當我們興沖沖地提著一大袋子的煙花鞭炮回來,團圓飯已經上桌了。我們洗了手就撲向了餐桌。今天的團圓飯可真豐富?。杭t燒肘子、清蒸鱸魚、板栗燒雞……吃得我們一個個肚子都圓滾滾的。飯后還有必不可少的節目:我們每人都得到了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的壓歲錢。摸著厚厚的紅包,我們個個都樂開了花!
晚上,我期待的時刻終于到了!我提著滿滿一袋的煙花鞭炮,興奮地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放鞭炮。剛開始,我只敢放一些小炮。哥哥只知道笑我膽小,姐姐卻來教我放炮。首先,我把沖天炮的桿子插入土里,一點燃沖天炮的引線,我就跑得老遠,生怕被炸到。只聽“嗖”的一聲,沖天炮沖到空中,“啪”的一聲,爆炸了,一朵美麗的火花出現了。我們又放了其它很多漂亮的煙花:有的像旋轉的風火輪,有的像掛滿了彩燈的圣誕樹,還有的像滿天一閃一閃的星星……可美了!
后來,媽媽還給我講了“年”的故事: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就到村子里來傷害無辜。有個老人放鞭炮把“年”趕跑了。所以后來就有了過年放鞭炮的習俗。我想:今天我放了這么多的煙花和鞭炮,“年”肯定不敢來了!
過年真好啊!要是每天都能過上這樣的生活該有多好啊!
春節筆記作文2
“開飯了!”媽媽在餐桌前喊道,所有人聽到了,都圍望著桌上有啥菜,因為今天是除夕,所有人都想知道有什么菜。
菜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還有我最愛吃的——魚,我開心極了。迫不及待下了筷子,媽媽一看,大叫一聲“慢著”。
首先,我們家的傳統是在吃飯前要先燒錢祭祖,讓后得等祖先先吃飯,吃完后才能吃。
為開始燒錢了,舅舅用打火機點出了熊熊燃燒的火焰,我們恭恭敬敬的燒錢,并點香,祝福祖先在冥界,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并祈求祖先保佑全家人幸幸福福、平平安安。
做完工序以后,全家人開始狼吞虎咽的吃起飯來,我覺得魚實在太好吃了,味道一級棒。
飯后,全家人開始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里面的小品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看完春晚后,我又再看了一部電影才睡覺,這是已是凌晨3點了。
春節筆記作文3
【熱熱鬧鬧的春節】
是誰帶來了美味可口的臘八粥讓我們大飽口福?是誰帶來了精彩絕倫的“春晚”讓我們手舞足蹈?又是誰帶來了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讓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是你,熱熱鬧鬧的春節。
新年是從臘八粥的香味中開始的。早晨,我一起床就被一股誘人的香氣勾住了腳步,咦?什么味道這么香?哦!今天是臘八節,奶奶在煮臘八粥呀!走進廚房,就看見了臘八粥正冒著熱氣,嫩嫩的山羊角,白白的豆腐,各色的豆子,紅紅的臘肉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在鍋中翻滾著,呻吟著……難道它們在開農業展覽會嗎?臘八粥的香味勾住了我的心,它們偏偏鉆進我的鼻子里,鉆進我的心里,讓我是口水直流啊,我怎能擋住它們的誘惑呢?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粥,狼吐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著,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這臘八粥可真是人間美味呀!我一邊吃,一邊念叨著:“過了臘八就是年啊?!?/p>
除夕真熱鬧!“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一個個鞭炮像一只只小精靈,在空中打著旋兒,跳著舞兒,唱著歌兒,在地上撒著歡兒,跳著舞兒,“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那是在彈奏一曲新年的交響曲啊,這鞭炮聲把歡聲送進了我們的耳朵,更把歡樂送進我的心里呀!在鞭炮聲中大家忙得是不可開交,時而貼著對聯,時而掛著燈籠,時而燒著年菜,時而……短信是新年的使者呀!一條條短信像一只只小精靈飛進人們的手機里,更飛進人們的心里。讀著一條條祝福的短信,年的溫馨擁抱了我,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贊嘆:“短信真是開心果呀!”我情不自禁地為它點贊,送上五星級的好評。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看“春晚”,“春晚”上那動聽的歌聲,精彩的舞蹈,妙趣橫生的小品,真是美輪美奐,看得我如癡如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笑聲應和鞭炮聲,匯成新年的腳步聲。
大年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街上空蕩蕩的,店鋪都關門了,地上全是紅紅的鞭炮紙?!伴|女愛花,小子要炮?!蔽易钕矚g的就是放鞭炮了,我拿著一只“雙響炮”,用打火機一點,飛快地扔了出去,“啪啪”的聲音傳得很遠,我的笑聲像銀鈴一般回蕩在大街上。人們穿上新衣,帶著燦爛的笑容,興高采烈到親戚家去拜年,一進門就與錫格子茶撞了個滿懷,各色的糕點閃亮登場,紅紅的紅包遞過來,個個是胸口掛鑰匙——開心,人人樂得合不攏嘴,情不自禁發出一聲贊嘆:過年真好呀!
過年像一只天使,讓我當了一回土豪,收獲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真想時間凝聚在這一刻。
春節筆記作文4
走過春節,我感受到的不再是質樸與熱鬧唱盡的繁華,而是初一的悲涼,十五的痛楚。
——題記
紛紛揚揚的大雪不停地下著,春節的步伐卻絲毫未被厚雪遮擋。眼前的掛歷在為它的到來做著最后幾天的到計時。數著__年最后的幾天,我不禁感嘆:“春節來得真快!”
兒時的春節還歷歷在目。辭舊迎新的除夕夜上大家圍坐在一起,享受山珍海味的佳肴。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地欣賞春節聯歡晚會。記憶中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多么精彩,似乎連一秒鐘都不舍得離開電視機。到了零點,父親將準備好的鞭炮點燃,就這樣我們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的早晨,全村人擠到寺廟,祈求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拜完佛,人們來到集市。這里早已成了歡樂的海洋。鄉民們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跑旱船,樣樣絕活看得觀眾直叫好。挑著扁擔的小貨郎不停地叫賣著“吹糖人”、“琉璃響”、“猴上樹”等。那響亮的吆喝聲賽過陣陣鞭炮聲。我穿梭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感受那摩肩接踵的熱鬧,興奮、快樂無以言喻。
可是,如今的春節悲喜交加。喜的是新的希望將在新的一年開始,悲的是我要強顏歡笑熬過這個無聊的春節。依然是辭舊迎新的除夕夜,一家人卻和平日一樣,吃完飯各自走進屬于自己的天地,絲毫看不到除夕夜的氣息。惟有窗外的聲聲鞭炮驗證了今晚的存在。年復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已不再成為期待,老套的小品、老套的歌曲,毫無新意。沒有廟會,沒有人群,初一的大街冷清得如一個不屬于人類的世界。從初二開始,進行了忙碌的走訪。其實質就是吃喝。恭喜發財、新年快樂、大吉大利之類的陳詞濫調說得心里別扭卻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復念叨。形形色色的飲料、酒水擠滿了窄小的胃;道道色彩艷麗的菜肴麻痹著欲哭無淚的舌尖。如此不堪重負的節日,我們還要強作兒時的興奮,觀看徹夜循環的晚會,聽聽屬于別人的笑聲,感受的卻是自己困乏的雙眼、無欲的胃、失望的情緒。
信息發達、媒體渲染的今天,人們對春節注入了太多的期望和商業炒作,將春節負荷得實在太重太重。電視里,明星們喜氣洋洋的笑臉,真心誠意的祝福聲在觀眾眼里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虛偽。網絡上,精心制作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卻成了網友們紛紛指責的對象。大街上,冷冷清清,似乎新年只存在于家中卻不外露在街上。商店里,年味濃烈,“新春大減價”的活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顧客把錢往外掏。有時,幾位顧客還為了一件商品爭得面紅耳赤,讓人不禁懷疑:“這些商品莫非全是免費的?!闭f到底,還不是商場打著春節的幌子,騙取百姓的血汗錢罷了。唉,這樣的春節不過也罷!
今年的春節復制著去年的春節,不知道明年的春節是否會讓人們眼前一亮。期待著王安石筆下那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質樸動人的春節!
春節筆記作文5
【米香濃郁閩中年】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比諝v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制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地處閩中,山區盛產稻米,鄉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種會留著慢慢燒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后雙手并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著大人們學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里起霧了,接著又下了霜,當太陽從陰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后在篩子里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里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里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給鄰里鄉親賀新年,這個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復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復復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飲食的標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后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灶臺前,跟著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里,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鍋后甕藏,防止霉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里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缸,然后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后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性情豪爽的鄉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滟,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蕩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慣形成了節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個個節日的內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拔節成長!
春節習作相關文章:
★ 春節假期簡短作文